访义县广胜寺北塔
8月25日下午不到三点,我们从医巫闾山风景区来到了义县。路上大雨,到了县城,雨已停了。到旅店后,卧龙藏龙兄即带我搭车赶往广胜寺塔。
塔立以一片居民区内。穿过一个胡同,便是塔院。关于这座古塔,我在编录中华古塔通览东北卷时,做过如下介绍:
广胜寺塔,也称嘉福寺塔,位于锦州市义县城内西南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辽乾统七年(1107)。一说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塔院内原有嘉福寺,已毁,塔由寺得名。据塔前出土的经幢记载,辽代为广胜寺,塔应称广胜寺塔。此塔经历代维修,保存较好。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四十二点五米。上为第一层檐,檐下为砖雕斗拱,以上各层用砖叠涩出檐,塔顶已颓废。2011年修复。塔身四面都有拱龛,中雕一佛坐于莲座之上,龛外两旁各有一协待,身披袈裟,头戴法冠,垂手站立,顶上均有宝盖,上有飞天,体态轻盈,衣盖飘拂。两飞天之中有一面铜镜。
广胜寺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者。1988 年12 月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院的门是虚锁的。卧龙藏龙先进了塔院,我随后跟进。塔院为方形,高出于地面,它的北面有一座小庙,县文管所将护塔的任务交予当地一市民。因为天气尚阴着,近拍塔图稍暗。绕塔一周,出了院院。
次日一早,我们六人“正式”来到古塔前,天气晴好,这次我们都拍了一些古塔资料图片。
在义县,即辽代的宜州,为什么会建这么一座古塔呢?近观,它的形制与体量与北镇的崇兴寺双寺大体相当。以前这座塔因清代塔下建有嘉福寺称嘉福寺塔。1980年代在塔附近出土了广胜寺经幢,才改为广胜寺塔。塔的建筑年代也据经幢铭文中的“宜州广胜寺、乾统七年”等字样,认定此塔为辽乾统七年(1107年)左右建。
现在我们说不清楚,在辽代宜州所建的这座辽塔原由。当年它是双塔还是单塔?以它的体量,当为州的规制还是有皇家的影子?
塔檐共有十三层,运用叠涩出檐法,两檐之间有排列整齐的三面铜镜,2011年修葺前,其部分脱落,每个檐角上都有垂脊;角椽上有砖刻套兽,套在木质的角梁头上,由下向上原尚存八层塔檐,塔的刹座和项轮、宝瓶等已经无存,现在我们见到的,均为2011年修复后的样子。
塔友“风雨行进”认为,广胜寺经幢出土地点位于塔的东南方向,距塔约有300米左右的距离,塔与幢分别位于辽宜州城的城内和城外,现塔的位置极有可能不属于广胜寺的范围。同时,辽代宜州绝不止广胜寺一座寺院,因此现存之塔的所属,一定另有他寺。或有塔友认为,这座塔,应该是奉国寺塔。
辽代,这个我国北方古代少数契丹所建的王朝,有太多的谜让我们猜想与思量。
塔八面伏狮是崇兴寺双塔没有的。伏狮多经过当代修复。
上图正面的伏狮是未经修复的
广胜寺塔的塔座为须弥式,八角形各边相等,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束腰比较宽大。中间有灰砖伎乐天浮雕,高约50厘米,雕刻精美细腻,有的舞姿、有的手执乐器吹笛吹箫、有的打羯鼓等。上枭每面各浮雕一撑足狮兽屈身昂首,下踏束腰,上顶上枋和地伏。在每个角上雕有一姿态威武披甲戴盔的力士,手执兵刃,一下枋和下枭浮雕有云草纹。上枋和地伏合于一起,作仰莲式承托塔身。
塔身建在地伏莲座上,八面都有浮雕。就正南一面在西角柱中间有一拱式龛门,里面有一尊菩萨,坐在莲座上,手作捏决样,头戴宝冠,两旁各有一名协侍,身披袈裟,头顶宝冠,垂手站立,头上均有砖雕宝盖,后有背光,精美细腻、体态轻盈,其它各面姿态虽不近相同,但大同小异,如座佛的手式不一,有的下垂,有的合掌等。下面是塔身的砖雕,以资欣赏。
这尊胁侍菩萨像似未经修复,仍可见辽代雕塑的饱满
上图:在砖雕的大额枋和平极坊及角柱,头上都有斗拱,每面是转角铺作两攒,补间铺作三攒,每攒作二跳五铺作,转角铺作有斜拱,这是辽金建筑的特殊风格。
时过八点半。我们离开广胜寺塔。车驶向下一站,万佛堂石窟。
(感谢建春、建玲两位兄长的精彩塔图,为本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