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12条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为何看似如此简单?
本文字数3541,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人生十二法则》。
乔丹·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异常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学,人格研究专家。彼得森和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同事及学生联合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推动当代人对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执教时,入围过极富声望的利文森教学奖。在多伦多大学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在《人生十二法则》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人生法则,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一种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
01、法则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彼得森教授的人生法则中,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法则三: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法则十二: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这几条法则听起来感觉说得都对,但是又感觉什么都没说。有人可能认为这不就是心灵鸡汤嘛,根本没什么用。也有人觉得这些道理是他的金玉良言。为什么呢?
因为在今天的美国,彼得森的观点就像是一副清醒剂。他的观点有一套底层逻辑:人生在世是痛苦的,文化太过多元也有可能带来混乱;人不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观点和美国主流思想是完全相反的。大多数美国人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文化是多元的,人生来是自由的。这种观点来自一个叫“正向思考”的思潮,在美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有人甚至说美国的强大都跟这个思潮有关。正向思考的思潮是怎么形成的呢?
19世纪初,刚刚独立几十年的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国家。任何人都可以一夜致富,当然也有可能一夜破产。美国人开始抛弃他们原本的信仰,就是基督教新教推崇的责任、劳动、坚韧等等美德,他们开始相信,人的精神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当时,现代医疗还不太发达,很多病,医院治不好。有一个叫昆比的医生提出了一种精神治疗法。他告诉病人,每个人都能靠精神的力量自己把病治好。昆比这种听着很不靠谱的说法,在当时大受欢迎,他的思想甚至被人拓展成了一种生活哲学。这就是正向思考的开端。
到了20世纪,现代医学发展起来了,这种生活哲学没了用武之地,从医疗领域撤了出来,却意外地在教人怎么赚钱的领域里红火起来。当时,美国社会上流行着很多致富经,都开始强调人的精神能量能解决一切困难,只要乐观,就能成功。围绕“正向思考”,慢慢形成了一个产业。鼓吹这种思想的人会出书、出视频课程,还会四处演讲、开研讨会等等。到后来,连本来和正向思考对立面对新教都加入其中了,教士不再威胁人会下地狱,相反,他们会向信徒保证:“神要你成功。”
到了21世纪,正向思考在美国已经泛滥成灾。《失控的正向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回顾,2007年的时候,她觉得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好消息。电视里的专家一直在说经济会越来越好,房价会越来越高。很多人因此热衷消费。现在我们知道,没过多久,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许多人流落街头,丢了工作、没了医保。
次贷危机这个残酷的现实,给了正向思考的鼓吹者和信徒们巨大的冲击。这群人本来相信,只要“正向思考”就能成功,成功之后,有了财富,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但是这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正向思考”已经失灵了。面对残酷的现实,相信“正向思考”的人就会感到幻灭,有些人甚至会觉得,活着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这股潮流让社会上开始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整个社会焦虑蔓延,精神疾病像感冒一样流行。这时候,彼得森的法则出现了。
在彼得森看来,“正向思考”主张人要只专注于快乐的结果,不用考虑潜藏的危险,这其实是反本能的。彼得森给出的是非常传统的价值观。这些简单朴素的观点,不是因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现在在美国没有人愿意说了。
彼得森批判正向思考那一套。他说:快乐是很脆弱的,人生充满苦难。在他看来,人对世界的基本感受就是秩序和混乱。在彼得森看来,秩序来自确定。秩序是社会结构,是已知的世界,是你熟悉的环境。秩序会让你觉得世界是安全的,生活是稳定的。而混乱来自意外,突然失业,甚至你在聚会上讲了个笑话,结果是一片尴尬的沉默,这都会让你感到混乱。
人应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呢?彼得森认为,人类一直都努力在混乱中建立意义,塑造秩序。比如《圣经》里的《创世记》,他认为,故事一开始,上帝创造了世界,象征着把宇宙的混乱转化为益人的秩序。然后,上帝创造了人,就是继续在混乱中创造秩序。秩序中如何蕴藏着混乱?亚当和夏娃本来生活在有秩序的天堂,但是蛇出现了。人那种善的秩序被堕落打破了,就产生了混乱。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条蛇?蛇本身就象征着意外的、未知的混乱。
彼得森说,古人用各种神话、故事描述世界,就是想在脑海中从混乱的世界中建立合理的秩序,建立自己的意义系统。他给出的12个法则,也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这个混乱的世界,在混乱中寻找秩序。
02、怎么给别人讲道理?
我们可以从彼得森讲道理的方式获得一个启发,那就是:怎么给别人讲道理?我们来了解2个方法,第一是扩大前提的维度;第二是把道理当作定理。
1、扩大前提的维度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所以我们要笔直站立,昂首挺胸。这个道理的本质上就是在说人要有自信。我们为什么要自信呢?你可能会说因为自信了,我们才能成功?假设你是要说服一个“杠精”,你要自信。结果他反问你,我要是不想成功,也不想做成什么事,这时候,你要怎么说服他呢?彼得森采取的策略,是要告诉你,要自信,是自然界生存的现实需求。
彼得森说,你和龙虾的共同点,比你想象的多得多。于是,他提出了他的第一个论断:分配不平等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生物本能。他首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既然生物都要竞争有限的生存资源,这种竞争是不是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答案是不会。比如,龙虾这种简单的生物也像人一样会争夺资源,甚至它们比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还早得多,几亿年过去了,它们为什么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无法挽回的损失呢?
这是因为除了竞争,生物还建立了另一种本能,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建立优势地位。只要是群居动物,大多都有这种本能,龙虾也不例外。它们会分清楚,谁好欺负,谁惹不起,然后建立起来一种稳定的等级制度,同时又不会死伤太大。换句话说,赢家通吃不只是人类社会的法则,也是一种自然属性。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等级制度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特征。
2、把道理当定理
给别人讲道理,严密的逻辑特别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彼得森努力把他说的每一个道理都当作一个数学定理,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了一遍。你可以不相信你觉得主观的道理,但是逻辑严密、可证明、能推导的客观定理,你总得相信吧。我接着用龙虾那条法则的例子来说明这件事。
彼得森说,等级制度在生物界一直存在,生物就进化出了一种功能,可以监测自己所处的等级。一只龙虾如果失败了,它的大脑就会告诉它,你降级了。表面看,它只是变得胆小一点、谨慎一点,但科学家已经证明,失败会重构龙虾的大脑,好适应卑微的处境。这时候,龙虾大脑里的两种调节神经的化学物质的分泌量就会改变。这两种化学物质就是血清素和章鱼胺。胜利的龙虾会分泌更多的血清素,更少的章鱼胺;失败的龙虾则正好相反。
所以正常情况下,失败的龙虾肯定不会再挑战它的对手,在未来的战斗中,它会越来越谨慎,失败者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失败。但是如果给失败的龙虾额外打一些血清素,它就会有勇气再次挑战之前的胜利者。研究证明,在竞争的问题上,人类和龙虾不光行为和体验上相似,生理过程也基本一致。一个人成功了,他大脑的监测机制也会为他分配地位,调节血清素,这也会让他产生特定生理或者心理反应。这是大脑的一个调节机制,有力地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看出,彼得森是在说,要自信,不是维持什么虚无的心理状态,而是让自己的大脑处在血清素分泌带来的客观的正反馈里。你的自信感可能会因为只相信成功和快乐变得脆弱,但是分泌血清素带来的效果是你不能抵抗的,这种自信带来的成功,是自然法则,很坚强。
这就是彼得森说必须要自信的原因。要自信是在告诉你的大脑,你需要血清素,需要生理机制的帮助,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失败的死循环,而这是自然界的定理,没什么可质疑的。因此,我们其实可以用彼得森的法则,来解决自己在未来人生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得当你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