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雅斯贝尔斯: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可怕的

【一封家书】│雅斯贝尔斯: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可怕的

◆张秀清

【写在前面】

秀清同学介绍雅斯贝尔斯的时候,听众们大多没什么反应,因为,他们也许压根就没有听过这个人,再加上书信谈的是现在的青少年都不太喜欢的或者是听得不耐烦的关于人生目标人生理想的话题,听众们似乎有些慵懒了!

但是,秀清仍然大声地坚定地朗读着,读到后来,分明是在谈她自己的目标,谈她自己的理想,甚至在谈她自己经历的挫折自己经历的人生低潮。或许,周围的人都未曾了解过她的内心世界,但让人欣慰的是,大家被她的声音感染了,都愿意给她一点时间,都能够耐心倾听她的心声,最后都能够给予她真诚的掌声。

是的,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需要的是静静的倾听。

“中国谍战小说之父”麦家在自己成为父亲之后,面对不可理喻的非常叛逆的儿子,他选择了宽容和理解:“你阻止不了他,你就当好旁观者,你看着他在干什么,守望着他,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同样的,当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当好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站在旁边,有那么一点点耐心听听他(她)在说什么,然后,可能的话,给一个善意的微笑?

【背景资料】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1883年出生于奥尔登堡的小家庭的雅斯贝尔斯,父亲是法学家。自幼对哲学感到兴趣,但因父亲的法学专业影响而入读大学的法律系。他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喜欢法律,1902年转读医学。

1909年在医学院毕业,到海德堡精神科病院工作。当时艾米·卡普林(Emil Kraepelin)已经在那里工作。雅斯贝尔斯对当时的医学界对精神病的研究方式很不满,立志要改善精神病学研究。1913年,他在海德堡大学得到临时心理学教师一职。后来,转为长期聘任,从此不返回临床工作岗位。

40岁的雅斯贝尔斯,从心理学转投哲学,并且扩展到精神病学的工作。他便成了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在德国与欧洲享有盛名。1948年雅斯贝尔斯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工作。他在哲学界中仍然表现突出,直到1969年与世长辞。

【家书正文】

亲爱的查利:

这封信,我想和你谈谈人生目标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所知,年轻人最大的绊脚石往往是这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固然,一粒煮熟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会发芽、生长。但是,只是因为成不了高大的橡树,只是因为自已不可能像橡树一样高直,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处在犹豫和彷徨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年又一年,那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固然,橡树种子会成长为橡树,而不会成长为松树,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

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管一个年轻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有多么聪明、谦逊、和善,如果他缺少迈向成功的了发动机,他将难有成就。

成功人士中几乎没有谁能解释得清,为什么自己会执着地追求事业把全部的精力只集中于一点,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在指引他们,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顺应内心深处的启示而已。

譬如威廉˙皮特还是一个孩子时,就被教导只有成就一番赫赫伟业才不会辜负父亲的期望。这是他所受一切教导的主旨。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些什么,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忘记过父母赋予他的这一神圣职责——他应该出人头地,应该成为一个公正、睿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这个观念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忍不拔地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前进。22岁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在23岁时,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而到25岁时,他已经成了英国首相。

威廉˙皮特在早期就埋头一个确定的方向接受了专门训练,谁能估计这样做的巨大价值?在

大学毕业以后,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浪费时间,为了确定自己最好从事何种职业而瞻前顾后,他

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皮特的成功在于他有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奋斗,人生之路的开始,没有谁能真正看清希望企及的目标,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即便是起跑以后,他所见的也只是前面不远的道路。他不是靠高挂在天空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的火炬照亮脚下路,这样可以使他信心百倍,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笼罩在暮霭之中,但永不熄灭的火炬会让他看清眼前的路。

一个人有了目标,加上坚忍不拔的决心,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使人生很出色。 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命运。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人生目标反映了一个人苦苦追寻和魂牵梦萦的东西,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对生活的态度和打算。

每个人都有眼前的特定目标.例如,准备明天做什么或希望下个星期与下个月做什么。你最好把有助于你达到中期和远期的近期特写目标写下来,这样目标会更容易实现。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想达到这些目标。

如果你目前的理想和愿望还不够明确,不足以成一个目标,那就这样试一试:想象五年后的你。你可以自问:我想受多高程度的教育?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期望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我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我想赚多少钱?我想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你还可以这样试一试:在一周内每天花10分钟列出所有你能考虑到的目标。一星期后手头就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样做会迫使你写出自己的愿望,这是开始把你的目标变为具体要求的最好方法。

树立目标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避免浪费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的瞎干。而无论采用什么原则,一定要运用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实现你生命中的高尚目标。积极的人生观是一种催化剂,使各种成功要素共同作用来帮助你实现目标,而消极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催化剂,却会造成罪恶、灾难等一系列悲剧。

明确目标是成功之始,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会使你变得强大有力,会使你胸怀远大的抱负;积极的目标在你失败的目标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使你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积极参与的目标会使你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使你走上成功之路!

目标并不是方向而是真正的目的地.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往往不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

你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 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同样,只有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的有用之才。

要怎样做,才能找出自己成功的目标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遵循着如下规则所示的要点来做即可。

规则一:找出自己确实想要的事物,想去的地方---有形无形的。

规则二:将这些成功的目标排出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那些目标会自动引出下一个目标,便可以开始规划要如何去完成它们。

规则三: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便可以开始规划要如何去完成它们。

儿子,照以上这些规划去做,找出自己成功的目标.希望你有个好的前景。

【感言】

目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暂时屈从现实,却不可以甘为现实主义的牺牲品,而目标则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管一个年轻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有多么聪明、谦逊、和善,如果他缺少迈向成功的了发动机想他将难有成就。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极其可怕的。我们一无所有的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无所有的离开,我们要拥有理想,不管是贫是富,聪明或愚蠢,目标不是少部分人的奢侈品,而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精神导师。有些人偏爱平庸,那么他们是理想社会的骄子,放在现在,虽然大家倡导中庸之道,每个人的潜意识下却都存在求异心理,这是很好的。怕只怕人们没有目标,受尽欺凌,却又阿Q似的以平凡聊以自慰。唯有目标才能唤起我们内心对未来的向往,对权利的珍惜。我们的躯体可以受尽鞭笞,但进取心不可泯灭。

在这封信中,雅斯贝尔斯告诉儿子目标之火不可熄灭,我想这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对孩子最真诚的诫言。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遭受挫折,父母会暖心安慰,说:“我亲爱的孩子,既然你已经尽力了,爸爸妈妈也无话可说。”他们不知道,这句话听在心里,比抽打自己几百下都来得痛彻心扉。为什么?因为我们渴望别人的期许,这要比那些苍白无力的话更有力量。如果在父母眼中,你已经达到了极限,你的目标似乎也就被定了上限。停止这些毫无意义的借口吧,别让它们修饰你的失败,给你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宁可将成功的大门硬生生撞开,也不愿悻悻离开,责怪现实的残酷。

(0)

相关推荐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 ...

  • 成功的概率

    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一次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可以了, 积小目标为大目标,最终就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

  •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渝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一章.

  •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 ...

  • 雅斯贝尔斯:哲学是自我设定的东西,它直接与神性相联系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 梦海 作者简介:梦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5 年 03 期 原发期刊:<社会科学>1994 年第 12 期 第 6 ...

  • 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

    哲思优选 收集人文通识讲座信息,优选推荐文创周边. 公众号 一个存在主义者的见解  文丨雅斯贝尔斯 摘自 |<哲学导论> 01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如何,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 ...

  • 教育的本质丨雅斯贝尔斯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 ...

  • 《论悲剧》:雅斯贝尔斯唯一一部系统的文学论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之一.早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后转入存在主义哲学领域,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揭 ...

  • 面对死亡的生存态度——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

    作者简介: 金寿铁,男,哲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哲学研究. 摘 要: 与其他存在哲学家不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并没有囿于关于死亡 ...

  • 《什么是教育》——[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节选)

    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和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 ...

  • 文献 | 科学的概念、范围和界限——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科学观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3期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一生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他正是通过阐明二者的相互关系,揭示 ...

  • 《现时代的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著(1992年版)

    <现时代的人>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周晓亮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现时代的人>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Theodor Jaspers,1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