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美了千年的听琴图?

⬆️点我 ⬆️

宋徽宗赵佶像
01
据说宋徽宗赵佶出生前一天,他父亲神宗曾梦到南唐后主李煜前来谒见。
第二天,他就出生了。
宋徽宗和李煜一样,天赋技能全点在了文艺上。
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骑马蹴鞠,甚至医学茶道,瓷器古玩...
只要你能点的出的,就没有徽宗同学不会的。
单凭一己之力,把赵宋的文教事业推上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上海博物馆藏宋徽宗瘦金体版《千字文》
02
十六七时候,赵佶的艺术成就已驰名大宋王朝。
二十岁左右,独创了大名鼎鼎的瘦金体。
瘦金体曾受薛稷和黄庭坚的影响,但后来自辟蹊径,独树一帜,笔势飘逸,如冲霄鹤影,高迈不凡,掠水燕翎,轻盈无迹。
瘦劲而不纤端,特出于钟、王法度之外,与褚、虞、颜、柳亦不相伴,就算李煜的“金错刀”,也不能专美于前。
上海博物馆藏宋徽宗瘦金体版《千字文》
这种书法,以骨气风神取胜,一点一撤,笔笔都见功力,雍容典稚,正好和他的工笔花鸟画十分协调。
故赵孟頫曾说“所谓瘦金体,天骨道美,逸趣蔼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下,诚足珍矣”。
大都会博物馆藏唐韩幹《照夜白图》
本幅题签:韩幹画照夜白六字,今人徐邦达考证为李煜所题。
可以对比一下。
03
今年故宫文华殿人物画像展第二期“林下风雅”开展,赵佶的《听琴图》名列其中。
《听琴图》绢本设色,51.3cm×147.2cm
这件东西出现的比较晚。
明末清初时候,才辗转到了大收藏家梁清标手上。
而它元明之际的流传顺序是不清楚的。
有关梁清标,只提一点。
艺术史上的名迹,例如李白《上阳台帖》、阎立本《步辇图》、徽宗另一卷《柳鸦芦雁图》、顾恺之《洛神赋》等,都曾是梁清标蕉林书屋的旧藏。
明末清初的收藏界,单论书画一项,以数量论,首推项元汴;以质量论,首推梁清标。
嘉庆年间,听琴图被送进了清内府。
我们现在在图上看见的六枚印章都不是乾隆的,而是嘉庆留下的。
这六枚印章分别是: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它也被著录在《石渠宝笈三编》里。
PS: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这几方印不是乾隆专有的。
04
在《石渠宝笈三编》的记录里,《听琴图》是“直幅横装”一卷,而不是像现在的立轴。
也就是说在这幅画的前后各有隔水,有宋徽宗的题签“听琴图”,题签下押了双龙小玺;
并前隔水“宣和”骑缝印,后隔水有“宣和”、“政和”三枚骑缝印;
后拖纸有九叠篆内府图书之印。
这是标准的宣和装。
宣和装及宣和七玺位置
又有梁清标的六枚鉴藏印。
但这件《听琴图》后来被赏赐给了某王府,绕了一圈后,光绪年间又重新回到了清内府。
重新回来的听琴图,被改动了,重新装裱了。
前后隔水和拖纸全被裁掉了。
除了嘉庆的鉴藏印其他都没有了,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见的样子。
05
图中场景简练,画者在画面接近中轴的地方画了一颗松树,枝叶扶疏,亭亭如盖,凌霄花缠绕于青松之上。
陆游曾有诗云: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
藤萝攀附,松下有竹数竿,苍翠欲滴,摇曳多姿,似有微风拂过。
06
画面居中抚琴者黄冠缁服,道士打扮。
很多人都认为,《听琴图》中穿缁衣的人是赵佶自己
右边一人戴纱帽着红袍,低头沉吟,若有所思
左边的一人戴纱帽着绿袍,拱手端坐,抬头仰望
清朝的胡敬在《西清札记》中考证:
左侧绿袍是王黼,下首侍立一披发蓝衣童子。
右侧纱帽红袍者为蔡京。
07
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树石器具描写工致而不呆板,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
方形高脚案桌上放着一个薰炉,香烟袅袅。
右上角是瘦金体“听琴图”三字
左下是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和御书印玺
花押上和记载上比,多了一枚御书印
画面正上方有蔡京写的一首题画诗:
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08
徽宗对面的怪石上,青铜鼎中的茉莉花是难得的宋代皇家插花实例。
宋人认为,青铜器在土中埋藏日久,适合养花。
赵希鹄《洞天清禄·古钟鼎彝器辨》记有 :
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青铜器名字就是宋人给定的,虽然有的不准确,但一直沿用下来。
宋徽宗更是个狂热的青铜器收藏者,还下令编纂了内府所藏古代铜器的谱录《宣和博古图》。
09
民国时候,这幅《听琴图》曾被黄宾虹认定为赝品。
但其细从题签、花押、蔡京的题字上来说,它的感觉都是对的,别人写不出那个意味出来。
另附赵佶《雪江归棹图》蔡京跋,可以对比。
而黄宾虹被擅为瘦金体的吴湖帆斥作“老糊涂”。
(此处没有不尊敬黄宾虹的意思)
最后,用北宋收藏家邓椿在《画继》对这位艺术皇帝的艺术水平的评价来结束这篇小文:
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