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称霸亚洲!这是为何?
1902年,孙中山先生在与章太炎等人谈及建国(中华民国)后中国首都应该定于何处之时,其集思广益得出:“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的结论。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只是想保证自身平安,就定都武昌;如果想统一中国,就建西安;但如果想征服亚洲,那么就要定都在新疆伊犁。
其实除了孙中山先生之外,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精神》中也有提到定都伊犁的说法,其言曰:
“我们革命的中心应在武汉,此乃内陆中心,一呼百应,建国时首都应该在西安,这是全国的中心,将来要做一个亚洲的中国,则应定都在伊犁。”
当然,钱穆先生作为“后来人”,提出此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不过这也表明了钱穆先生对“定都伊犁而能称霸亚洲”之言还是颇为相信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伊犁’究竟有何魅力?为何定都在此就能称霸亚洲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千百年来,中国都城的变迁,其背后都有什么逻辑!
历史上中国都城的变迁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逻辑里面,觉得国家的首都应该要设立在粮产丰盛、交通便利,且十分安全的地方才对。但是我们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似乎并不是这样。一个国家的首都,一般都处于这个国家的“重心”位置。当然,这里的“重心”并非指的是几何重心,而是这个国家的资源、人口、利益版图的重心。
比如历史上的周、秦、汉、唐时代,中国的首都总是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来回选择。从简单的地理位置角度去分析的话,长安之地位于关中,且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很有优势;至于洛阳,则地处黄河下游地区,水利资源丰富,且四周图片地平阔,在经济上很有优势。这两座城市,一座是军事重地,一座是经济重地,因此具体选择定都在哪座城市,就要看当时的政府是如何考虑的了。
但注意,这只是从地理层面去分析的,实际上在这其中还有很深的一层政治矛盾在里面。比如在隋唐时期,选择定都在长安还是洛阳,则跟当时的“关陇军事贵族”有关,也就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关中本位”。隋唐两朝的建立得益于关陇军事贵族,而这帮人的势力一般都在关中,因此皇帝们为了抚慰和安顿他们,自然就会将国都设在长安!
但是随着王朝的演变,皇帝对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自然就会与这些关陇贵族产生矛盾。因此皇帝们为了能够摆脱这些关陇贵族便会选择将国都迁移到经济发展的洛阳,比如隋炀帝杨广和武则天就是典型的例子。
到了明清两朝,其国都就在北京了。
不过你如果仔细观察北京这个位置的话就会发现,北京地处长城边上,而长城是分割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因此这样看来,北京可就是边塞地区。在明朝的时候,只要长城一旦被突破,那么北京城就有被包围的危险,比如在明英宗时期就有一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其原因就是瓦剌大军越过长城,兵临北京城下。因此这样看来的话,北京作为首都似乎就有点不合理了!
不仅是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就算是经济上也不占优势。要知道,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粮大都在南方。如果要将南方的粮食运送到首都北京的话,那么其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明清两代的时候,大运河的漕运体系就非常重要,朝廷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漕运总督”的封疆大吏之职。虽有运河,但是运送成本也很高!那既然这样,为何还要将北京之地作为首都呢?
实际上,如果仅从中原的角度来看的话,北京只是一边塞地区,但是站在整个中国,即中原和草原两个大的层面来看的话,北京恰恰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地段。虽然地处边塞,且还会有来自草原的威胁,但是国家的首都设在此处,恰好能制约草原和中原,实行很好的“二元统治”。
所以这样看来的话,一个国家的首都必然是要处在这个国家的重心之上的,其必定是一个国家的枢纽地段!
在了解完中国历史上都城变迁的逻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孙中山先生提出“谋大洲则伊犁”,即称霸亚洲定都伊犁的预言是否具有合理性!
伊犁可否作为都城?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伊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处于西北边陲,孤悬塞外,其西北与俄属中亚地区相接壤,西南则与英属印度为邻,随时面临着英俄两国的威胁。此外,伊犁之地北连蒙古,唇齿相依;南接西藏,得失与共。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末的时候,蒙古受俄国人操控,西藏则被英国人觊觎。
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此加强国防力量,以稳固西北边防。此外,当时的日本人还妄图插手进入西北,关于这一点在洪涤尘先生的《新疆史地大纲》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日本南侵派之政策,遂为国人所不满,因不得不采取西侵派之政策,继续向西发展,积极侵略新疆。”
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话,定都伊犁并不合适,不过却十分有必要实行移民实边,开发西北地区,这样一来可以增强民族团结,二来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巩固国防。
其次再从经济发展状况上来看,伊犁虽然地处西北边陲之地,但是在清朝时期,伊犁是清政府在西北的战略要地,为了稳固它的地位,增强其经济发展,除每年调拨几十上百万的协饷之外,清政府还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西北边陲的一处繁华之地,其中以公元1763年建造起来的惠远城为典型代表。后因其繁华昌盛,故而有“小北京”之称。
此外,伊犁还拥有着一大贸易通商口岸,即霍尔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两地相距不到一百公里。因此这样看来的话,历史上的伊犁地区经济发展,且与外国之地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往来。不过此地处于西北边陲,与中原之地相距甚远,因此如果作为都城的话,并不容易管理中原地区。
大格局中的伊犁
如果仅站在中国之地的格局上来看的话,伊犁地理位置特殊,且与中原地区联系不紧密,因此不宜作为都城。但是我们本文说的是,伊犁作为都城可否征服亚洲之地?因此如果站在亚洲大格局的角度来看的话,确实可以,为何呢?很简单,因为伊犁之地是亚洲的“枢纽”。
此地虽是中国西北一边陲之地,仅作为中国的都城,自然很不适合,但是从亚洲大格局上出发的话,伊犁之地却是绝佳的都城之选,是亚洲“重心”之所在。
对于本身就对伊犁之地抱有巨大幻想的孙中兴先生来说,伊犁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优势,为此孙中山先生还提出了一系列开发西北之地的宏伟计划,其中以修建铁路最为典型。
不过“定都伊犁”毕竟只是一位大胆前卫的革命家的宏伟设想而已,本身并不能实现。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设想并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因而只仅仅是一个“设想”而已。
小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孙中山先生“定都伊犁就能称霸亚洲”的设想做的一个简单表示了。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都城建立,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当下实际情况,考量该地区是否是国家的枢纽地段,如果不是,那么则不宜当做都城。孙中山先生设想伊犁作为都城就能称霸亚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能实现的,但是却不符合当时的现状。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文献:
1. 施展-《枢纽》
2. 《孙中山先生的西北观》
3. 《实业计划》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