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语教材的人文主题提升的是孩子的态度

针对昨天的小文,有网友回应:语文要素就是一个笑话,现在大家都在努力教好“统编版教材”,而在如何教好语文方面倒显得考虑不周了。统编版教材当然不能与语文画上等号,哪怕以前的苏教版、人教版等等,都是不能画上等号的。但,为什么以前没有这样的感觉呢?是统编版“统”得过死了?还是我们在潜意识里还并不接受统编版教材?在目前的体制之下,看起来不接受也得接受的。细致阅读统编版教材的选文,反思其编写体例,当然也有很多先进的地方。比如,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相结合的双线组元方式,是有一些教学价值的。然而,问题是,在以前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惯性之下,由于统编版教材出现了所谓的“语文要素”这个玩意,大家就直接向它蜂拥而去了。

这就造成了对统编版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有所忽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其实任何学科,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数学教学里也是需要人文性的。只是,语文可能对人文性强调得更多。

是的啊,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传达我们的观念,表达我们的思想,输送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吗?没有这些,语文要素落实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正如今天一位年轻老师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老师使了很大的劲儿,最终使孩子们理解了什么叫动态描写,什么是静态描写,对动态描写及静态描写的语言特点也有所感受,但孩子们始终没有眼前一亮的“获得感”,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的反应有点儿“冷”。这就是因为,这位年轻的老师并没有懂得,作者使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且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过程中,使用了不一样的语言节奏,其目的实际上是在展示“自然之景”的情趣。教者倘若一开始就跟孩子们明确了这样的一个“趣”字,孩子们对学习或者本篇课文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

人文主题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而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真正的动力源。比如,五年级下册有一个习作单元,其人文主题叫作“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有的老师并不在意对这个人文主题的理解,直接进入到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这使得孩子们很被动地进入到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并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笔者在作这一单元“交流平台”公开课教学的时候,跟孩子们好好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使孩子们终于深刻懂得:,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而每一个汉字也能“摄入”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样性格特征串联起来,便是“众生相”,便是“大千世界的你我他:”。孩子们认识深刻了,在进入交流平台时显得异常积极,整堂课笑声不断,在笑声中,孩子们愉快接受了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

人文主题形成的是孩子们对世界的态度,其实形成的也是对自我人生的态度。人文主题教育,不可小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