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中心黄炘:2020年我国500万充电桩的推广目标恐难以完成
6月28日,在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上,中汽中心实验所电气系统室主任黄炘表示,从目前的推广进程来看,2020年我国500万充电桩的推广目标将很难完成。
因为目前充电桩的充电兼容性、用户体验等方面还不是很好,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从而影响了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使用充电桩的需求。
中汽中心实验所电气系统室主任 黄炘
用户体验差严重影响推广速度
据黄炘介绍,在2016年,中汽中心跟国外车企曾在10个城市做了电能质量的测试,根据长期的测试,确实存在充电桩电压不稳定、电压谐波严重的情况。可能今天晚上充上电,第二天早上却发现电没充进去。另外在居民区,因为周边用电设备问题,出现这方面问题更多,比如在电梯旁边装了一个交流充电桩,就有可能在电梯升降的时候出现干扰的情况。还有燃油车占车位等问题,都严重影响到用户体验。
还有充电桩的定位问题,充电桩定位在哪个位置,哪个充电站,但是对于具体车位在哪里,或者是否是地下车位,如果精准性不高,消费者找起来就会很费劲。还有一些充电桩虽然在APP里正常显示,但实际却没有对外开放。在充电和启动的流程上,间接设计方面也存在操作特别繁琐的情况。支付方面,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实现支付方面的互联互通,但是还是有很多或者有一些需要用充电卡或者自己的APP才能支付,真正的互联互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技术角度来说的话,现在国内走的路线主要是提高充电速率,各企业都在往大功率充电方面发展。中汽中心调查了很多车企,到2020年的时候,要先到一个台阶,到2025年左右可能真的能实现比较批量的300千瓦左右的大功率充电。而商用车要求更高一些,很快到500千瓦左右,而充电设施下一步就要做到1000伏。
黄炘指出,目前在乘用车方面,前期还是主要通过提高电流来提升充电速率,因为提高电压会带来零部件耐压等级的问题。提高电流之后再尝试提高电压,最终达到15分钟能够充到80%的充电速度。而在充电设施方面,对于充电接口方面是一个难点,目前方向就是液冷,通过液冷实现快速的降温方式,能够提高充电电流。
充电桩产品设计及应用细节仍需优化
另外,在充电桩的互操作性方面,近一两年很多主流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2017年,中汽中心组织了12家车企,19个车型,27辆纯电动乘用车,在13个不同城市的充电运营商进行了200多次的车桩匹配测试。模拟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主要针对京津冀地区和上海周边,包括国内外的主流乘用车车型,在兼容性方面充电的成功率91.3%。
测试的过程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大电流的放电以后,复电之后仍然出现大电流的情况。还有对国家标准的理解偏差问题,像充电时序问题,有些充电桩产品还属于插枪既充电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产品在停止输出CP信号以后,按理说车辆应该停止充电了,仍然存在充电的情况,没有按照时序设计。另外在通信协议的周期,字长,填充内容方面存在不符合的情况,也需要另做一些兼容性改进。
在功能方面设计方面,新旧标准的调整,12V,24V辅助电压的切换,对充电设施方面,有一些企业或者一些车企的要求,做兼容性的设置。实际有一些车企也只有12V,遇到这些情况,有的时候没有切换正确,导致烧毁的情况。
分析了上述原因,黄炘认为,虽然我国充电设施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但是距离2020年的目标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这个缺口也不是很快就能够补上的。另外再加上目前充电设施的盈利状况普遍比较糟糕,如果没有新的盈利模式出现,要完成2020年的推广目标,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