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已无法重启,但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将迎来重大机遇!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近三个月了,在这本应是万象更新、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冬日的阴霾般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心头,也给中国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然,机器人产业也不可例外。然而,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如同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迅速成长起来的电子商务行业以及像淘宝、京东一类的商业巨头,此次疫情在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同时,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呢?2020年的机器人产业是否会迎来重大利好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机器人产业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疫情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机遇

1、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将加速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实际应用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加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序列中。到目前为止,机器人已遍布消毒、运送、宣传、生产等多个疫情防控环节,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尽管机器人在很多应用场景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应用效果亦不甚完美,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给了机器人企业一个绝佳的实践机会去打磨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博田智能环卫消杀机器人)

(大陆智源防疫巡检机器人)

(钛米智能消毒机器人)

(智行者无人配送机器人)

不仅如此,机器人在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原有的应用场景,同时也借机向社会证明了机器人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信疫情过后,更多的投资机构、产业人将会对机器人的应用价值更有信心。

2、疫情下的复工复产难促进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此次疫情恰逢春节期间,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制造型企业的工人多以外地人口为主,各地封路封城、假期延长、物流紧张造成企业收入的减少以及供应链、财务、时间、机会等成本的增加。截至目前,有些企业人员复工的不可控因素依然存在。对于众多制造企业而言,如果说过去对于自动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那么此时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的转变将会是大概率事件,背后的逻辑是成本、人员、效率的综合权衡,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会是核心要素。而这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尝试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实现智能化改造。

二、新技术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机遇

1、将促进部分机器人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一直以来都是限制我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在控制器、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其中控制器与国外技术差距最小。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机器人行动计划支持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我国已在伺服电机的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配套能力。目前我国拥有具备较大规模的伺服大电机自主生产能力的品牌企业20余家,例如由著名机器人领域的专家甘中学博士创办的浙江智昌电机,拥有分布式智能机器人控制器和HCPS群智智能生态网络两大自主核心技术,机器人核心部件、单双臂机器人和智能工厂生态网络三大高端智能制造业务领域,为打破国外品牌在机器人关键部件领域的垄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减速机属于技术壁垒最高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目前我国减速机企业主要集中在谐波减速机领域。精密度更高的RV减速机基础工艺和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工艺层面的积累沉淀,国内部分厂商通过大批采购先进机床设备和检测设备提升工艺水平,经过数年摸索和沉淀也已初步研发完成试用产品。江苏绿的谐波最新发布的Y系列谐波减速器具有其独有专利设计,扭转刚度提升一倍,传动精度提升两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振动耦合问题。这一系列产品代表了谐波减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非常适合用于高端工业自动化、高端协作机器人市场。

在激光雷达领域,国内从无到有,经历了痛苦的成长期。成立于2014年的欢创科技专注于高精度定位视觉传感器的研发,以自身独特技术优势——单目视觉空间定位技术为核心,为各类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核心技术与产品支持。欢创科技的创始人兼CEO周琨表示,他们一直坚持在VR/AR领域投入研发视觉空间定位系统,虽然还尚未能大规模商业化,但随着5G的到来,该领域非常值得期待。

机器人核心技术以及关键零件的技术突破,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国机器人在逐渐摆脱国外关键技术的束缚,渐渐自主化,从而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同时,技术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器人的价格,促进机器人更快的深入日常生活场景中。

2、机器人成功切入众多细分领域形势明朗

(1)工业机器人

节卡机器人在锂电池行业已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机器人生产线,解决了消费类锂电池型号多变与生产效率平衡等问题。不仅是锂电行业,在食品、化工、通信、机械加工等行业都实现了批量应用,而且据节卡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明洋表示,目前节卡正在积极布局3C市场。

在柔性机器人方面,珞石机器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柔性机器人最早是德国宇航局为空间作业研发的特种机器人,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的下降,柔性机器人开始从高端领域开始慢慢往科研和医疗领域发展,现在可以实现精密玻璃打磨、触控屏测试、及非工业场景下的辅助手术、康复理疗等多场景应用。

并联机器人作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实践,决定了它需要更专注,更精深。聚焦在并联机器人本体生产和研发领域的阿童木机器人,将并联机器人的目光聚焦在了食品、药品、日化、3C大的行业,并深化到场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服务机器人

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独角兽,优必选科技在教育机器人方面处于领跑地位。作为优必选科技教育机器人的核心产品线,Jimu Robot系列已在世界各地规模落地。而同样作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翘楚的康力优蓝科技,其教育机器人也毫不逊色。康力优蓝针对学校推出的教育产品“机器人AI创客实验室”除了机器人本体以外,还包括AR/VR虚拟现实教学系统区块、3D打印教学系统区块、人工智能传感器教学系统区块等八大功能。

在酒店服务方面,走在国内同行业前列的云迹科技深耕酒店领域多年,先后完成了六次机器人迭代,以及三代机器人的原型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酒店、政务大厅、商场等场景,提供送物、引领、讲解、巡游等各项服务。在此次疫情期间,云迹技术团队及时启动“无接触服务产品升级”,并已经开始上线使用。

(3)特种机器人

作为 “中国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第一梯队代表企业”,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的创新技术和优越性能,吸引媒体大咖们纷纷聚焦。据了解,近年来,中信开诚智能公司开发了“应急救援”“特种作业”“军民融合”三大系列30余款特种机器人产品,并参与了2项特种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制订。目前中信特种机器人产品技术日趋成熟,已形成体系化并迈入良性发展阶段。除此之外,国兴智能等近年来在特种机器人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

在无人机领域,被国内广为认知的非大疆莫属。作为全球较为顶尖的无人机飞行平台和影像系统自主研发与制造商,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不仅已被广泛应用到航拍、遥感测绘、森林防火、电力巡线、搜索及救援、影视广告等工业及商业用途,甚至部分型号成为军用产品,同时亦成为全球众多航模航拍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3、人工智能技术火热赋能机器人产业

早在2017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中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五大新方向: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与自主智能系统。其中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其将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和只会农业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机器人的概念、结构、方法、技术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近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人工智能及其关键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机器人带来了诸多价值,其中应用比较多的就是视觉与语音。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技术,可以使得机器人的实用性更高,让机器人能够看得见、听得见、能表达,甚至可以朝着独立思考的方向不断发展。人们交通出行方面,如轨道交通和无人驾驶方面也与人工智能逐渐相匹配融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生物读取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未来在轨道交通方面运用也将越来越多。

4、5G技术逐渐成熟,带来机器人应用诸多变革

5G具有高速率(1秒钟可以下一部电影)、低延时(延时只有0.001秒)、云智能的特性,基于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连接等优势将给机器人行业带来巨大的改变。据了解,5G的出现不仅将助于能够跟人类员工实时沟通的机器人的研发,甚至一些机器人可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机器人能够通过观察或是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新的任务的学习。5G将推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包括巡检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应用技术的变革,解决以往存在的诸多问题。

5、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机器人可协助拓展工业互联网“智能+”效用》一文深刻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对机器人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协助机器人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

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机器人相关数据分析与共享,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有效降低机器人损耗及维修成本

通过远程实时数据监控管理和报警,及时同步生产管理状况,使机器人在工作期间有效地降低物耗,有效避免变形、划伤、碰伤,减少维修造成的停产成本。

(3)支撑机器人开展定制化生产

通过工作模型的设计与优化,使机器人快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产品快速更新换代,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节约投资,形成规模效益。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是国内最有特色的产业孵化研究院之一。据悉,该研究院于2018年5月12日在宁波市海曙区的正式揭牌,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以及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集中关注工业信息安全、工业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致力于推动国家工业转型发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和技术成果转化。2019年,研究院已孵化浙江蓝卓、国利网安、中控微电子、芯然科技等多家高科技企业。在加快项目孵化的同时,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不断释放虹吸效应,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宁波。

三、形势&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机遇

为了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机器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发展机器人的相关政策。例如连续三年持续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产业政策,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去年底出台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中提出推动北京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5432”思路和路径。其中“5”是指培育形成以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四大整机加关键零部件为主导的“4+1”发展格局。医疗健康机器人领域,加快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布局,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布局机器学习、触觉反馈、增强现实关键技术,推动外骨骼机器人等康复机器人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研发生产。特种机器人领域,发展安保巡逻、侦查安检、排爆销毁、破障处置等警用机器人,灭火、排烟、侦查等消防机器人,应急救援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无人机、水面/水下机器人等。协作机器人领域,发展大负载、视觉/触觉识别、快速编程和智能示教等协作机器人,多关节、柔性、高安全性协作机器人等。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发展拣选、搬运、复合型机器人,以及物流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储等智能仓储物流技术产品,智能停车AGV、立体车库等产品和解决方案。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发展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精密减速器、控制器和操作系统、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于上月印发了《浙江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0-2025年)》,其中确立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前沿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领先,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性能品质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全国标杆,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成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行动计划中提到,宁波余姚、杭州萧山两大高端制造基地产业生态继续不断完善,提升中国机器人峰会品牌影响力。建设一批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以宁波余姚、杭州萧山为核心,温州、嘉兴、绍兴、台州等地多平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宁波重点建设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打造余姚工业机器人高端制造基地,推动宁波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和应用融合发展标杆区。

四、结语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全球工人工资上涨、制造业变得更有效率、技术更为先进的情况下,中国要想保住自己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完成工业智能化是必经之路,因此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目前,中国已经在机器人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满足未来机器人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创造价值的能力,然而当需求摆在眼前却无法满足时,那才是苦恼;机会来临时,往往是有所准备的企业才能够抓住!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