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太强大还是太暴利?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平安人寿今年一季度的利润为130亿,约占整个行业利润的七成。

平安的业务员转发该消息,证明自己的公司是最牛的。

但我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买保险要离平安人寿远一点,太TM的暴利了。

贵,是保险行业内的人对平安产品的共同评价,并且也很少有行业内的人买保险会选择平安的产品,比如,买重疾险不会去考虑平安福的。

保险自媒体公众号都喜欢测评平安福这款重疾险,从15版测评到16版,再到17版,结论都是一样的:贵的不能要了!

一个经典的比较是,平安福重疾赔付一次,同方全球多倍保重疾最多可赔付3次,在这种情况下,平安福竟然要比多倍保还要贵。

但不论网络上怎么测评,不论平安福如何的贵,也不能阻止它成为最畅销的重疾险。

同样,这篇文章是不会对平安福的销量、对平安人寿的利润产生丁点影响的,请平安业务员伙伴在评论区能口下留情。

下面进入今天文章的正题。

我一点都不反对买保险选择平安,选择平安福。

但是,当人人买保险都选择平安,选择平安福的时候,这里面就有问题了。

任何商品都有高低贵贱之分,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都在根据自己的购买力来选择商品,比如,挣钱多就买大房子,吃50元盒饭;挣钱少就买小房子,吃10元盒饭。

但买保险却不是这样,不论吃50元盒饭还是吃10元盒饭都在买平安福。

这正常吗?这不正常!

问题又出在哪里?

保险销售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

比如,你要买一辆车,你会去车展,去4S店,你能看到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汽车,你能真实看到它们的样子,体验它们的功能,比较它们的价格。

但,你要买一份保险,想想,你能获取到什么信息?只有保险条款。保险条款好比汽车的说明书,买保险与买汽车的差别,就好比让你对着说明书去买一款汽车一样,买对的只会是少数人。

多数消费者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经过业务员的推销购买的保险,本身对保险知之甚少,获取保险的信息也很有限,除了业务员推荐的保险,根本不知道有其他保险,在业务员的美化、包装下,平安福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最优的选择。

也正是保险销售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险公司在竞争时比拼的不是保险产品本身,而是销售人员的规模,每年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拓展销售队伍,比如大名鼎鼎的平安人寿,销售人员已经突破了110万人,约占全行业的1/8,所以不论你在哪里,遇到的都是平安的业务员,听到的都是平安的产品。

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有所改善,但是改善有限,目前来说也是无解的,主动了解保险的消费者仍然是少数,导致了大多数消费者注定会为平安人寿的高利润做出自己的“贡献”。

怎么办?

动动手指转发分享,减少一点点保险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性。^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