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共享单车集体涨价至 4 元每小时?共享单车每小时单位定价是多少最划算?
事件背景
在许多城市里,常常利用共享单车通勤的人们发现,共享单车的价格与过去相比涨了不少,摩拜单车、哈喽单车等平台的消费价格,已经达到每15分钟1元,用户的通勤成本开始增长。与此同时,在大大小小的店家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时租价格也从兴起之初的几角钱,一路飙升到了2~3元的水平上,让许多用户产生“不敢轻易充电”的感受。
各个方面的迹象表明,共享经济的“低价时代”似乎步入黄昏,用户恐怕要做好准备,迎接全新的供需关系和全新的市场环境——当然,也有全新的价格。
面对这种显著的变化,受到直接影响的用户不禁要问:为什么?而这个问题,实质上又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第一,在过去,共享经济为何能够如此的廉价?第二,如今,共享经济又为何会变得昂贵起来?
答:
没毛病呀,本来就应该是这个价。
我是共享单车的轻度用户,只在有需要的时候使用。比如走路累了,或者没开车出门,路不太远又不想打车的时候。对于我这样的用户,一小时一元钱还是4元钱区别不大,我不会因为涨了几块钱就不用共享单车。
那么重度用户呢?比如校内的学生,有通勤需要的上班族?那就用月卡喽。
任何一个产品,要想有长期的生命力,成本效益原则是一定要讲的。不要以为挂个互联网的牌子,背后有钱多人傻的资方支持就可以不讲原则的烧钱。一直烧钱又能生存下来的互联网公司总会有一两个能活来的理由,比如能带来流量,增加曝光度之类。
共享单车一开始不计成本的烧钱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但共享单车和别的产品不同,车身打广告不现实,APP用户都是用车时才想起来打开一下,曝光度不够。一圈下来,该烧的钱也烧完了,再找二货投也找不到了,政府这边又设了准入了门槛,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提价了。
有人说共享单车提价是因为垄断了,可以薅羊毛,我不这么认为。定价多少合适那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对供方来说,当然是越高越好,但需方可以不用呀,只要有替代品就行。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个出行工具,提价的上限是取决于出租车和当地的公共交通。你再贵总不能比打车贵吧?如果地铁和公交车足够方便,我多走两步总行吧。
总之共享单车不是垄断产品,以前不是,将来也不可能,只要能给用户带来出行方便,我们应该支持它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