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恐婚不是不需要爱,而是完全可找到替代品,可别以为是她们定位出了问题
【本文来自《两性关系以前是博弈,但是如今很多女性,根本不是在博弈而是在撕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现阶段女性不轻言婚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近来,风闻社区很多男性婚姻适龄网友吐槽当今女孩子对相亲与恋爱的可有可无态度并单纯的认为这属于当今女孩自我定位出了问题。我的观点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特有的“安全感需求”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女性对婚姻的态度正在改变。
在以往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来源于自己的家庭地位,女性往往扮演“依附者”的角色,其身份与劳动自立能力都来自于配偶与家庭,女性对婚姻后生活的幸福追求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对婚后幸福的期许也更多的属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认命状态。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依靠人力、畜力的劳动越来越多的开始依靠化石能源与机械实现,人类在整个劳动循环之中扮演的角色逐渐演变为脑力劳动者与技巧性劳动者、服务性劳动者,而这种劳动角色的改变也赋予了女性更多的劳动行业、职位的选择,女性的经济独立性越来越强,她们原本追求的“安全感”开始发生变化。
以前女性该嫁未嫁是有很大的不安全感的,除了来自传统社会的舆论压力,更多的是“自己后半生靠谁来养活”的问题,当女性经济独立以后,她们已经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可能比婚姻生活活的更好,这时她们的不安全感就从生存的不安全感演变为“遇到不适合配偶带来的对生活的重大改变的担心之上”。现代女青年身边与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某女遇到渣男陷入不幸的戏码,女青年对婚后难免要在某种程度依附于配偶存在深深的恐惧,当这种恐惧超过了过去那种“担心没有依附的恐惧”之后,女性对婚姻就会越来越慎重,而过去通过婚姻才能够带来的情感与生理需求也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与开放程度的提高变得可以替代。
毋庸置疑,当代女性恐婚不是不会爱了,也不是不需要爱了,毕竟作为“天生戏精体质”女性是完全可以虚拟爱情的,这也解释了当前的“饭圈女孩现象”。个人浅见女性有三大心理需求,安全感需求、被呵护需求、母性满足需求,而现代社会这三种需求是完全可以寻找到替代品的。
首先,安全感需求已经不再迫切,毕竟我们的社会环境成年女性拥有一定的警惕心基本上可以保护自己,可以保护她们的不再仅仅是婚前的父兄与婚后的丈夫、儿子,女性经济独立后也可以“购买”安全,我们的社会机制与女性的朋友圈也可以提供安全。
其次,女性被呵护(爱情)的需求可以通过追星、沉浸于文娱作品来虚拟满足,非要一个“活的”,也可以通过挂着“癞皮狗”来实现。最后,女性母性满足的需求是否也可以在非婚状态下满足呢?这一点应该是最难的,但也真的不是问题。第一可以通过喂养宠物实现母性的外溢。第二可以领养。第三可以选择非婚姻生育。第四可以只谈恋爱不结婚,一样可以找个男人去关心、照顾。
历史上,我国曾有过一种“自梳女现象”,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种现象可能更有利于大家接受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