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四)|软件工程
编者按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天津大学先后开展了两批课程思政建设立项,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此,天津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课程思政”优秀课程建设经验分享,陆续展示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敬请关注。
一、主讲教师介绍
饶国政,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教授。
二、课程介绍
饶国政老师自2005年讲授软件工程(双学位)课程,累计开设课程13年,2008年和李晓红教授共同讲授软件工程课程,累计开设课程11年,李晓红教授自2000年讲授软件工程,累计开设课程19年。授课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本科生。累计授课人数:1)饶国政,软件工程(双学位),300 余人;软件工程,超过1300人;2)李晓红,软件工程,超过1900人。课程教学是在《软件工程》课程上进行基于计算思维方式的启发式软件工程教学改革试验,教学效果明显,很受学生欢迎,教学评价稳步提升。
本课程由承担软件工程教学多年的教授1名(李晓红)负责指导,3名副教授(饶国政、于永新、张冰怡)开展案例研究与实践。
本课程已经开展了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教改项目,发表了1篇教改论文;完成了基于计算思维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形成了多个启发式案例。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课程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讲授传统软件工程理论、软件开发方法及开发过程,以此为基础讲授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质量。在此基础上重点讲授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面向对象分析方法、UML统一建模过程、面向对象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等相关内容。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着“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宗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融合专业课与思政课知识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统性的政治观念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衔接,以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传授课程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恰如其分,这样可以的课程设计既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又有必要的现实关照,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采取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
手段是启发式、知识迁移式、专题嵌入式、隐性融入式,将课堂教学、批判思考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本次课堂设计中,会有批判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最后,所给出的传播策略可以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宣传部门。
本课程将启发式计算思维引入到软件工程教学当中来,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现象出发,运用马克思哲学原理分析现象,揭示软件工程的中的原理和本质,进一步将思想宗旨教育内容润物无声的融入,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发散思维的课堂头脑风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对现有软件工程概念和原理的拓展,完成对新知识的升华迁移运用,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四、取得成效
教学满意度调查
分别就6个教学案例对2017级软件工程课和2018级软件工程课的全体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下面为2017级和2018级学生对课程视频案例名称:0.3我国软件产业迈入“超车道”20年.mp4的满意程度,其中2017级学生认为该案例很好的占68%,较好的占31%,案例一般的占1%,较好以上的评价达到99%。2018级学生认为该案例很好的占71%,较好的占27.5%,案例一般的占1.5%,较好以上的评价达到98.5%。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国家战略,从战略高度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理解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更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专业。
编辑:姚颖
审核: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