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女人》之丹花(78):魂归故里
104
李丹花赶回钟祥的时候,婆婆已经咽了气。丹花扑到婆婆的尸体上,放声痛哭。没有见到婆婆最后一面,成了李丹花一生最大的遗憾!她哭着,喊着。婆婆静静地躺在那里,眼睛紧紧地闭着,很安祥,仿佛睡着了一样。
顺阳说:“丹花,别哭了,还是商量一下妈的后事吧!”
丹花止住了哭,梅花、改焕、桃子、英子把丹花拉起来,搀到外面的房子里坐着,丹花还在不住地抽泣。
女儿楚楚道:“妈,奶奶咽气前,还唤着你的名字!”
丹花道:“早知道这样,就是给俺座金山,俺也不到英国去!”
顺阳说:“妈说,她死后,让咱们把她的尸体烧了,带回老家,撒到丹江河里。白家祖坟被丹江水淹了,大大躺在水下,几十年了,连个坟也没有,她要去丹江水下陪大大!”
丹花说:“就按妈的意思办!这事,尽量办风光一些,多花点钱,满足妈的遗愿!”
顺阳说:“这事,俺看让李大哥来操办合适!她当过镇党委书记,接触的人多,见的世面大,以免出现一些礼路上的失误,让别人笑话!”
丹花点了点头,道:“你去找李大哥,让他做治丧委员会主任!”
李永成听说王凤娃去世的消息,便跟栓子一起赶到了县城。祭奠了王凤娃,见了顺阳、丹花。顺阳把两个人的意思对李永成说了。
永成道:“俺认为,大妈的丧事应办得简单而又隆重。既然大妈主张火化,可以先在县城火化了,把骨灰运回白家庄,办丧事。大妈毕竟在白家庄生活30多年,对这块黑土地有了感情。在白家庄办完丧事,择一吉日,骨灰运回老家,水葬。衣冠在白家庄埋了,便于纪念、祭拜!”
丹花说:“就按这个思路办!”
第二天早晨,火葬场的灵车来了。王凤娃的尸体被搬进了灵车。鞭炮“劈哩啪啦”地响起来。灵车前面,有一辆小货车点灯开道。灵车后面,跟有10余辆小车。王凤娃的照片,被放大悬挂在灵车前面。车队穿过钟祥县城,向郊外的火葬场驶去!
一缕青烟,载着凤娃辛劳而又曲折的一生,飘向了天堂。顺阳抱着妈的骨灰,重新上了车,回到了白家庄。家里,已设好了灵堂。婆婆的骨灰盒被放在一副上等柏木的寿木里。亲朋好友都来祭拜。与猪场相关的一些客户都派人送来了花圈、挽联。
九叔公不在了,庄里只有九叔公的儿子吕少健懂一些阴阳八卦方面的事。他根据顺阳报的时辰,回到家里,取出了父亲留下的书,仔细地查阅,计算。时间定在农历7月19日7时发棺,先埋衣冠坟。9时,出发回老家。天黑前,水葬完毕。
李永成安排吕良先回淅川老家,安排6—7人的住宿、生活及所用的船只。水葬,在南方一些城市虽然常见,但在老家是听也没听说过。所以,李永成叮嘱良子,不要张扬。最好租只渔船,不引人注目。
7月19日那天早晨,白家庄人起了个早。装有婆婆衣服的寿木被众人抬着,向村东的公墓里走去。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哭声交织在一起,飘荡在白家庄的晨空里。
埋完婆婆。众人回到顺阳家,早有人做好了桌席,吃饭。顺阳、丹花、楚楚、永成、栓子、家兴分乘两辆小车,护送婆婆回老家。
下午5点,到了淅川老家。吕良在香花宋岗码头租好了船。众人上了船。这是一艘大型机动渔船。船离了岸,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向东南走15里,就是原来的白家庄。现在,是碧绿碧绿的江水。白家庄的祖坟,在岗上,比白家庄地势高,现在,也已经淹在水下30余米了。
顺阳打开了装有妈骨灰的小匣子,抓好妈的骨灰,轻轻地向江中洒去。
丹花要哭。
李永成说:“这不是哭的地方,大妈回到故乡,应该高兴才对。你跟楚楚帮一下顺阳,让大妈到水下与大伯相会吧!”
丹花听了李永成的话,便走过去,接过了盒子。楚楚、顺阳、丹花,抓起凤娃的骨灰,抛向水面。
丹花说:“妈,回家了。这就是咱们的白家庄,大大在水下等你呢!”
那细细的灰色粉沫,轻轻地飘落在水面上,不见了。
夕阳夕下。烧红了半江水。水面上,小小的浪花涌动着,诉说着水下的故事……”(未完,待续。图片为淅川美景,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