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就是瞎编?我用一张方子,证明肝开窍于目,请你听好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跟我讲,文老师,中医的一些理论,是不是有玄学的成分?
比如说,肝开窍于目。肝,怎么就和眼睛产生联系呢?这从生理解剖的角度看,完全是不靠谱的事儿啊!
其实,中医的一些理论,不是依靠解剖才形成的。它建立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是古人对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规律,进行提炼,总结出来的。
就拿“肝开窍于目”的说法举例吧。我手头有不少案例,可以充分说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才19岁。
这个人什么毛病呢?最初的时候,是左眼睛钝痛。眼珠子一转动的时候,疼痛加剧。
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效果不好。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这么搭进去了。
最近这几天,她忽然发现,自己右侧眼睛也开始疼痛了,而且视力下降。
等到最后求中医治疗的时候,好家伙,两只眼睛钝痛,视力极差,根本不能辨人。另外,手足发凉,食欲不振。
当时,患者和患者家属都万分焦急。19岁的花季女孩,如今几乎失明,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医家经过再三斟酌,书方一首。我们看看吧——
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丹皮10克,甘草3克,附子(先煎)和肉桂各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6剂之后,病情减轻,视力有所恢复。接着,又服药30剂。你猜怎么样?患者眼前视力完全恢复,双眼都是1.5。
这个时候,医家嘱咐,可以停药。接下来,患者持续接受观察5年,病情没有复发。
一个几乎失眠的人,用中药汤剂转危为安。此案在中医业界是十分有影响力的。其中的医家,叫做庞赞襄。他是我国中医眼科学界的老前辈,1921年出生,2005年离世。感兴趣的朋友,您可以自己查阅一下。
我说说我对此的理解。
前面我说过,肝开窍于目。庞赞襄老前辈治疗此患,就是遵循这个理论来遣方组药的。
你看,这个患者,脉弦,苔薄白。脉弦,主什么?主肝郁,对不对?肝气郁滞,一身脉络为之不畅,气血运行就会受阻。眼睛作为肝之窍,就不会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精血不能上达于目,所以患者出现了暴盲。
说简单点,这个人,肝不好,眼睛就不好。
另外,这个人,胃纳不佳,手足发凉。这说明,患者后天之本脾胃不足,先天肾阳也有所亏虚。这些都决定了,患者的双目得不到充分滋养。当然,相对来说,肝郁气滞,精血不能上达于目,还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时候怎么办?既然双目作为肝之窍,在肝郁气滞的情况下,得不到滋养,那不妨就疏肝解郁,令精血可以上达。这不就好办了吗?
我们看看当时庞赞襄前辈用的配伍——
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丹皮10克,甘草3克,附子(先煎)和肉桂各9克。
这里头,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丹皮用于养肝血、活肝血。这样,就解决了肝的问题。
然后,用茯苓和白术来健脾,用附子和肉桂来温肾阳,使得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得到补益,精血自然能上达于目,患者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我这么解读,你理解了吗?
其实,像这种肝不好,眼睛就不好的例子,在中医临床中太多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的人。他们的眼睛,容易发红、干涩、胀痛。这就是肝开窍于目的体现。肝和眼睛,在解剖上来看,的确没关系。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从临床中发现,肝气异常的人,眼睛常常跟着有反应。于是,肝开窍于目的理论,就被提炼出来了。
而用这种理论来治病,效果好不好呢?答案往往是肯定的。眼睛肿痛红赤,通过清肝,确实可以改善。上文医案里的女孩,通过疏肝解郁,柔养肝血,确实治好了暴盲。你说这理论对不对?
所以我说,中医里头的很多基础理论,绝非所谓玄学,而是基于大量临床观察而得来的经验总结。我们中医人,必须有这个自信。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有客观的认知。
当然了,理论正确,不代表理论万能。所有眼病都以肝论治,是不现实的。我们有了眼睛的问题,还要全面诊断,综合分析。我上文所述的配伍和思路,只代表着对暴盲的一种中医治疗认知,没有太普遍的借鉴意义。所以,非专业读者,不要盲目借鉴。我们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病情,具体辨证。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