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之“色变”
植物染法,古已有之。乃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植物染的染料取自大自然,汲取天地之灵气,融入自然与人的和谐。最早的人类几乎全部是野生的植物,树木,野草等均可用之。在人类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仅仅是植物的浆汁远远不够,于是有了用水煮来萃取染液。但发现用这种染液直接染织物往往容易掉色,于是又摸索出可以用一些石灰,豆浆,草木灰等先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染色,再反复几次,颜色就不那么容易掉了。这些石灰,豆浆,草木灰等就是最早的天然媒染剂。后来又逐渐有发酵,碱洗,金属盐等都有媒染剂的作用,于是,植物染料+媒染剂就成了草木染色基本固定的模式。可以说,植物染料出了极少是可以作为直接染色的染料,大部分是需要借助一些助剂如媒染剂等来完成染色工艺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植物染料可以算是媒染染料。
有一句老话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这句话用在草木染上似乎不太合适。因为,一种植物染料,不仅只染一个色,至少可以染3个以上的颜色。我把这个现象叫“植物染色变”。
原因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先来说说植物染料的化学结构。我们所使用的植物染料,基本上是原生态的,也就是仅仅是直接萃取,没有经过提纯。染液里有十几甚至几十种物质,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草木染色后复杂多变的颜色。还有生长这些植物的地方,由于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不同,同一种植物染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如黄柏,有“关黄柏”与“川黄柏”之分;甚至采摘的季节,时间不同,也将染色的效果发生变化;这些物质手外界的影响波动也是较大的,稍微改变一下物质条件,如水质,温度,或变化或改变助剂的品种,数量等,颜色都可以有千变万化,这也是植物染的独特魅力。
植物染料在不同纤维的染色上也有不同的效应。在大部分合成纤维上,植物染料几乎不上色,对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来说,不同的纤维和混纺,交织织物的配比不同,呈现的颜色也不相同。以苏方为例,在丝绸和羊毛上,可以染出鲜艳的大红,而在棉麻等植物纤维上,只能染出橡皮红来。
工艺与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工艺不同,颜色将有很大的变化。如媒染剂的使用,除了量以外,一般有三种媒染方法,一是前媒处理,也就是将织物现在媒染剂里浸泡,然后染色。第二种就是将媒染剂,染液混在一个锅里,然后染色,第三种是先染色后做媒染。这三种工艺要根据植物纤维和想到达到的颜色需要来选择最终采用哪一种媒染工艺。
还需要说的是,同一种植物,用作染料,各个提取的部位不同,染料染出的颜色也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树叶,树枝,树干,树皮,树根都有变化,甚至外皮和内皮也有不同。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掌握规律,非想当然可以做到。
以上是仅就一种植物染料染色出现的色变现象的简单描述,至于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提取物做染料套染和用不同植物提取的染料混合做染料染色以及套色,会出现更多的“色变”就不详述了。有心者,可以仔细揣摩。
上一个用“胭脂红”在棉和真丝上染色的颜色图供大家参考:
谢绝以复制拷贝等各种形式的转载,媒体需要请与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