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董振堂赵博生率1.7万人加入红军,31人授军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常怀感激之情,追忆那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的先辈们。若是没有红军,就不会有抗战的胜利,也不会有冉冉上升的新中国。
一、悔之未晚,弃暗投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末民初之际风云骤起,无数英雄豪杰为了民族大义揭竿而起。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哪怕形势再不利,也会潇洒的说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就有很多国民政府高官加入到我党的队伍,在他们眼中,只有我党才能救中国。后来两党交恶,对我党而言是坏事也是好事。
为何说是好事呢?因为它让更多人看到了国民政府的丑陋和罪恶,也令我党的红军队伍在数次被围剿中变得愈发壮大。其中有很多原国民政府军队发动起义,加入到我党的队伍。
而1931年的宁都起义,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走向。这场起义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原26路军,他们早先是冯玉祥的军队。在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失利,他们才被蒋收编。后来董振堂、赵博生率1.7万人加入红军,31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军衔。
平日里,国民政府经常给他们灌输"妖魔化"我党的思想,但他们越打越发现并不是这回事。当时这支队伍的实际掌控者是参谋长赵博生,他发现我党远非宣传中的那样。相反他们都是无产阶级,都是穷人联合起来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天下苍生。
时值东北发生918事变,26军大都是"东北四省"的北方汉子他们在江西水土不服又对敌军的行径十分震怒,于是主动请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赵博生率领大军筹划北上,不料蒋率兵围堵,困住了他们回家的路。
这种情况被我党潜伏在26军的人员知悉,又迅速向党中央汇报,希望能够积极的争取赵博生还有董振堂。而蒋那边则不断的怀疑赵博生要发动兵变,因此处处施压。
最终在国民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及我党的宽仁政策下,赵博生和董振堂决议加入真正的抗战队伍。他们当晚摆下"鸿门宴",将所有反对起义的全部拿下。然后带领着26军,1.7万人参加红军,随即成为红5军团。
这支队伍立刻令革命形势转危为安,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同时他们是一支军备优良的满编师,对于那时的红军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新中国的授衔仪式上,共有31少将以及军官来自这支宁都起义的队伍,其中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开国将军,他们分别为孙毅、韩振纪、王谦、谷广善、郭卓辛、王蕴瑞以及孟庆山。
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那么,宁都起义究竟对我军有何影响?又为何新中国成立后会有那么多的军官来自这支队伍?而发动起义的董振堂与赵博生后来怎样了?
首先,宁都起义有力的扭转了敌强我弱的局势。那时候的红军要武器没武器要弹药没弹药,只有振兴祖国打倒列强的坚定信念。但这在长枪短炮面前,是远远不够的。
国民革命军26军1.7万人来降,让红军重新燃起了抗争的希望。他们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粮草弹药,是保护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其次,赵博生和董振堂等人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反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贼寇都打到了家门口,蒋却仍然在奉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
同时赵博生和董振堂以及26军的将士们,表现出了伟大而又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宁愿讨伐军事力量强于自己数倍的敌军,也不愿与自己人为敌,做那些无谓的杀戮。
再次,加快了抗战联盟的形成。当时赵博生和董振堂发动的起义,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要求蒋停止对我党的围剿,要求一致对外。后来他才在各方的压力下,结束了国共内战。
不幸的是,董振堂与赵博生先后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时任红军十四军军长的赵博生,为了掩护主力的撤退,以一当十阻挡了国民政府追击的步伐,他也惨死在国民政府军队的枪下。
而董振堂则在西进政策下,身先士卒死在了国民政府旗下军阀马步芳的枪下。他们都未能活着见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天,这并不妨后人对他们说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
三、龙节生光彩,鸾车奏凯旋
那么,为何授衔仪式上有那么多的原宁都起义军队中人呢?
授衔仪式是论功行赏,功劳越大自然得到的军衔就越高。这说明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原26军的将士们大都拼尽全力,以天下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断的奋斗。那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如此英勇顽强?
首先,他们经历过黑暗,知道光明有多么的珍贵。早年间26军跟着冯玉祥,后来又跟着蒋,但那打的都是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没什么意思。何况,还都是为了军阀头目们的利益而战,并非为国而战。
成为我党的队伍以后,他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军队,也清楚了谁才是中国的救星。他们化悲愤为力量,按照自己心中想的那条路不断的前进。所以,立下的战功越来越多,因此才能在授衔仪式上屡获殊荣。
其次,他们都是明事理,正是非之人。早年间是为了地主阶级为了军阀而战,可他们大都是贫寒子弟,后来才明白我党才是真正为百姓发声之人。因为都出身同一阶级,所以走到一起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还有虽然红军不计前嫌,但毕竟曾与之为敌,心中难免怀有愧疚之感。正是这份内疚,给了他们动力,让原26军的人比其他人更加勇猛。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曾经的过错。
总而言之,他们本身就是些有拳拳报国之心的人,与红军可谓是志同道合。大家成为一体,自是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