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宫闱秘事:后位虚悬 家事不宁 ——真实版宫斗剧之一
聊完孙坚、孙策,自然该轮到孙权了。但孙权是三国时期执掌政权最久的领袖人物,长达五十二年,聊起来太长,其中又会涉及许多典章制度、国策措施等比较枯燥的内容,不太好玩,大家也不一定感兴趣。
本号很早以前曾经聊过孙权,《中国唯一的一个“大皇帝”》,简要地叙述过孙权的历史功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阅,这里就不详述了,只选两件比较有趣的事情来聊。今后聊到吴国的其他人和事时,再结合着聊。
古代有两个最非人性的制度:一个是太监制度,咔嚓一声,一个不男不女的生理畸形人就出来了;一个是后宫制度,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围着一个男人争风吃醋,一群心理畸形人出来了。
生理畸形的人和心理畸形的人圈在宫廷方寸之地中互相掐,不掐到你死我活不松手。人性中最丑恶、最阴毒、最无耻的一面在这两个群体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这两个群体是皇权制度下最大的牺牲品。
国人喜欢看宫斗剧,后宫秘事一直是国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八卦话题,还喜欢看宫廷政变剧。国人大多数是阴谋论者,宫里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似乎都是在下好大一盘棋。
商业影视剧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来赚钱,怎样赚钱怎样写,管你历史是咋样的,只要能把钱赚到包里就好。
古代是家天下,后宫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能够影响皇帝的判断和决策,但绝不是主流。多次说过,没有哪个皇帝治理国家是靠阴谋,靠的还是阳谋,治国的政策、法度、措施从来都是公开的,清楚明白。
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孙权的执政生涯中有四个明显的错误,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因此有不少史家认为,吴国事实上亡在孙权自己手里。
哪四个错误呢?简言之如下:
一、后位虚悬,家事不宁;二、二宫并争,国本不定;三、年年征战,劳民伤财;四、赋税繁杂,严刑峻法。
其中前两个是家事,后两个是国事。从最终结果来看,主要是在国事上犯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更严重。请大家一定记住这个结论。
先聊孙权犯下的第一大错:后位虚悬,家事不宁。
前面说过,最能体现皇权专制体制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的地方就是皇家后宫。由男人设计的恶毒的后宫制度迫使身处其中的女性,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性中恶毒的一面来谋取生存。
众多女性为了取悦皇帝一人而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后宫女性心思之歹毒、手段之残忍、性情之扭曲都达到了极致。
波诡云谲杀机四伏的后宫之争,丝毫不亚于金戈铁马刀剑横飞的疆场厮杀。
孙权有史可查的夫人有七位,没有明文记载但可以推测出来的至少有二位。
第一位:谢夫人,会稽山阴人。其父谢煚,为汉尚书郎、徐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县令。谢夫人是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为孙权聘的妃子。
谢夫人的弟弟谢承很有名,不是因为做官,而是因为撰写了《后汉书》百余卷,被后人称为谢承《后汉书》,可惜失传,只有零星资料留存。鲁迅先生在《会稽郡故书杂集》里将谢承散存于多种书籍里的文稿辑为一卷,极力称赞,认为“吉光片羽,皆可宝也”。
第二位:徐夫人,吴郡富春人,是孙权同乡。徐夫人的祖父徐真,和孙权的父亲孙坚关系十分亲密,孙坚把妹妹嫁给徐真,生下徐琨。徐琨很早就跟随孙坚、孙策驰骋沙场,功勋卓著。
徐夫人就是徐琨的女儿,是孙权的姑表侄女。最早嫁给同乡陆尚。陆尚是吴郡世族子弟,是庐江太守陆康的孙子,陆逊的侄儿。陆尚死时,孙权刚被朝廷任命为讨虏将军(201年),二十岁,正好回到吴郡,就聘以为妃,并把孙登交给其抚养。
孙登的母亲不知道是谁,这就是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测出来的其中一位夫人。
第三位:步夫人,临淮淮阴人,和丞相步骘同一宗族。生了二个女儿,大女儿叫孙鲁班,字大虎,最早嫁给周瑜的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全琮。小女儿叫孙鲁育,字小虎,最早嫁给朱据,朱据死后改嫁刘纂。刘纂的第一位夫人也是孙权的女儿,去世后以孙小虎为继室。
第四位:王夫人,琅邪人,是选妃时选入宫中的。生儿子孙和、孙霸。(孙霸的母亲是谁,有争议,有说是另一个谢夫人生的,如果是的话,孙权就至少有三位可以推测出来的夫人)
第五位:也姓王,南阳人,同样是因选入宫。生儿子孙休(吴国第三位皇帝)。
第六位:潘夫人,会稽句章(今宁波市江北区)人。父亲犯法被处死,潘夫人和姐姐等眷属作为罪犯家属被罚送入宫内“织室”(相当于纺织厂)做女工。
潘夫人为江东绝色,被关押在一起做工的一百多人称为神女。负责织室的官员为讨好孙权,将这事告诉了孙权。孙权让他们去画张像来瞧瞧。
估计潘夫人是负罪之身,整天忧戚不吃东西,体形消瘦。画工写真后呈交给孙权。孙权见到大为喜悦,兴奋得把手中的琥珀如意都弄断了,立即将其纳入后宫,居然“得幸有娠”,生下儿子孙亮(吴国第二位皇帝)。
第七位:袁夫人,袁术的女儿,没有儿子。
孙权还有多少姬妾无从得知,但一定不止这几位。另外一位可以推测出来的夫人是孙奋的母亲。史书上只载其称谓为仲姬,其余无载。从其墓葬在豫章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和孙休的母亲王夫人一样在嘉禾年间被迫迁出宫外居住的。
在三国领袖曹操、刘备、孙权的婚姻大事上,存在着一个共有的奇葩现象,都不知道正妻是谁,史家称他们都是“以妾为妻”,这种做法是违背儒家礼仪的。
从孙登被徐夫人收养和群臣对徐夫人的拥戴情况来看,估计徐夫人是正妻(或者继室)。按惯例,正妻是所有妾所生的子女名义上的母亲(妾生的子女称生母为姨娘,称正妻为母亲),妾去世后,其所生子女一般由正妻抚养。
不知道正妻是谁,奇葩的是孙权称王称帝几十年也不立后,导致后宫妃嫔们挖空心思地争夺后位,再加上孙鲁班仗着孙权和步夫人的宠爱,在里面上下其手挑拨离间,将孙权的后宫搅得乌烟瘴气。
只有袁夫人没有参与到宫斗中来,原因应该有以下两个:一、她经历了袁术的兴衰过程,见识过了后宫的险恶,不愿意涉足其中;二、没有儿子,也不受宠,也不争宠。
说一个袁术后宫发生的事情来印证一下吧。
袁术后宫收纳了数百佳丽,其中有一个是与袁绍、曹操等同时出任灵帝西园八校尉中助军右校尉冯芳的女儿,天姿国色,非常得宠。
其他嫔妃嫉妒她,就忽悠她说:“将军(指袁术)是贵人有志节,你应当时时涕泣忧愁,一定能得到敬重。”冯芳的女儿不知是计,傻乎乎地照着做,没想到真得到了袁术的垂青。
那些嫔妃见弄巧成拙,恼羞成怒,合伙将冯芳的女儿吊死在厕所里。袁术竟然毫不知情,还以为是她不得志而死,厚加安葬。
感觉袁夫人已经看破红尘心如止水。孙权多次提出把一些姬妾生的儿子交给她抚养,这实际上是为她着想,给她找个养子,有所依靠。她始终不愿意。步夫人死后,孙权想立她为后,她也以没有儿子为理由拒绝了。
袁术的女儿是被孙策攻取皖城时俘获的,嫁给孙权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也许是心灰意冷,也许是世代豪门的家世让她压根儿瞧不起江东这片蛮荒之地,孙权这个蛮夷之人。
其他几位夫人就争得热火朝天了。
先是谢夫人与徐夫人争。
本来谢夫人得宠,徐夫人来了以后,孙权转而宠信徐夫人,竟然提出一个奇葩的要求,要本来排位在徐夫人之前的谢夫人让出位置,排在徐夫人之后(从这点看,徐夫人似乎也不是正妻)。
这个要求有些异想天开,那个排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谢夫人怎么会让呢?当然,不让的结果就是完全失去孙权的宠爱,谢夫人因此抑郁成疾,过早去世,成为宫斗的第一个牺牲品。
紧接着是徐夫人与步夫人斗。
步夫人美貌如花,深得孙权宠爱,宠冠后宫,无人能比。步夫人得宠除了美貌以外,还有个拿准男人心理性情的聪明绝顶的行为,就是不妒忌,经常推荐一些美女给孙权宠幸。
三国时还有一个女性也是这样做的,也因此得到宠幸,就是曹丕的甄夫人。这两人都是以这种特殊的病态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贤淑大度。(男人不都喜欢这样的女人吗?)
而徐夫人恰恰与之相反,妒忌成性。其实这才是人类正常的感情。男女之爱是排他的,容不得第三者。只要这种排他性不是神经过敏的歇斯底里,都是正常的。
当然,这种正常只能限定在一夫一妻制度中,在古代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中,为了家庭的和谐,必须要求妻妾们做到不能妒忌,否则就扫地出门。古代休妻“七出”中就有这条。
后宫制度更不是正常的,妃嫔妒忌帝王,绝对是自讨没趣自找死路。徐夫人不是妒忌吗?孙权就借迁移住所的机会(孙权早期住吴郡,后多次迁移),将徐夫人废处在吴郡,让你一个人呆着,还能妒忌谁呢?
这一呆就是十几年,一直到孙权称王称帝,都没招她去团聚,不久也郁郁而终。
轮到两位王夫人与步夫人斗了。
步夫人虽然宠冠后宫,但却无子,在母以子贵的后宫里这无疑是个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也给其他妃嫔争宠带来机会。
果然,两位王夫人先后得宠,仅次于步夫人,而未来的前景却优于步夫人,因为两位王夫人都幸运地生有儿子,一个生孙和、孙霸(有争议);一个生孙休。
孙权的第一个太子是孙登。孙登死后,立孙和为太子。才说过母以子贵,因此,生下孙和的那位王夫人差一点被立为皇后。
这事被步夫人的大女儿孙鲁班给搅黄了。孙鲁班素来不喜欢王夫人,就极力在孙权面前挑拨离间,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面有喜色,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孙权早点死,儿子好继位。(孙鲁班之事可参阅本号《公主也疯狂——搅乱东吴政局的女人》)
孙权听信了孙鲁班的谮言,狠狠责骂了王夫人一通。王夫人因此忧虑成疾而死。孙和的儿子孙皓做皇帝后,追尊王夫人为大懿皇后。
另一位王夫人也因为孙和被立为太子而败下阵来。孙权立孙和为太子时,将其她受到宠幸的姬妾全部被迁出宫外居住。这位王夫人被迁到公安,死后葬于当地。儿子孙休即位后,追尊其为敬怀皇后,改葬敬陵。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潘夫人,步夫人与两位王夫人均已去世,又新增了多少位夫人不知道,可知的袁夫人还在。与潘夫人争斗的应该是除袁夫人外的其他妃嫔。
因孙和与鲁王孙霸“二宫并争”,孙权废除孙和太子之位,立八岁的孙亮为太子。此年孙权六十九岁,有些老糊涂了,竟然立了一个黄口小儿为太子,
老年孙权固执地迷信神仙,第二年就因为迷信神仙,受神仙指示,做了一件更离奇的事,册封潘夫人为皇后。这下孙权终于有了一个活着的皇后,此前只有步夫人一个死后被追封的皇后。
潘夫人不光性情凶险嫉妒,残害了包括孙权袁夫人在内的很多人,宫人都很痛恨她,还野心勃勃,孙权病重时,潘夫人派人去询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的事情,想效仿吕后执掌朝政。
潘夫人的凶险和野心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此时年迈的孙权已经卧病在床,有一天,潘夫人整日侍奉,累得筋疲力尽,睡卧不起,一些宫人就用绳子把她绞杀了,托言是中风而死,也是作恶多端罪有应得。后来事情败露,有六、七个宫人因参与此事被杀。
孙权称王称帝几十年不立后,有其个人情感因素,也有和儒学世家的矛盾斗争。
按母以子贵的常理,孙登为太子,其母当为皇后,但其母“庶贱”,孙权在孙登很小时就将其交给徐夫人抚养,孙登一直将其视为生母,礼敬有加。
当时步夫人深受孙权宠爱,宫中称其为皇后,对步夫人赏赐的东西,孙登不敢推辞,但仅仅是礼貌地收下。而徐夫人派人送来的衣服,一定会沐浴后穿上,可见其对徐夫人之尊敬。
孙权立孙登为太子时,孙登认为:“本立而道生,要立太子,应该先立皇后。”孙权问:“你母亲在哪里?”孙登回答说:“在吴。”弄得孙权很是尴尬。
群臣也以为应该立徐夫人为后,孙权不许,一直想立步夫人为后。支持立徐夫人的主要是儒学世家,是为了维护太子孙登的合法继嗣地位。而孙权则不重儒家礼法,想因爱立后,君臣之间难以统一,持续争斗长达十几年。
孙和为太子时,孙权也想过立其母王夫人为后,还因此将其余受宠妃嫔全部迁出宫外居住。文武百官也上奏请求立皇后和孙权的另外四个儿子为王。
孙权有想法,群臣有建议,立后之事似乎已无障碍,但随后孙权的诏书却让此事急转而下,大出群臣意外。
诏书上说:“今天下未定,百姓疲劳,物资匮乏,况且有功之人有些还没有录用,饥寒交迫的人还没有抚恤,此时分割土地来分封子弟,尊崇爵位来宠爱妃妾,我非常不赞同这样做。”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群臣的请求。
当年下半年,大臣又奏立后和分封诸王,仍然没得到孙权的同意。其中原因何在呢?就是孙鲁班在其中播弄是非百般阻扰。
步夫人死后,孙权指使一些人上疏要求立其为后,然后顺水推舟地同意追封,取得后位之争的象征性胜利。此后的十余年里,孙权仍不立后,以一种近乎于偏执的心态展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决定权,取得压制群臣的心理优势。
一直到死前一年,因为迷信神仙,受神仙指示,才立潘夫人为后。可惜为时已晚,前期后位之争造成的朝政损失已无可挽回。
孙权死后,才十岁的孙亮即位(公元253年),主弱臣强,大权旁落,辅政大臣、太傅诸葛恪一手遮天,但第二年就被另一位辅政大臣、领武卫将军孙峻暗杀,大权又落入孙峻之手。256年,丞相孙峻病死,死前将大权转交给从弟偏将军孙綝。朝廷任命孙綝为侍中兼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仍然掌控东吴最高权力。
(这两堂兄弟篡权的事情也奇葩,两人的爷爷孙暠在孙策死后就准备发难篡权,被虞翻给吓住了,没想到两个孙子篡了权,反臣难道也有遗传? )
257年夏四月,孙亮亲政,想回收权利,被朱綝废掉,改立孙休为帝。
皇权旁落,朝局动荡,社会混乱,严重损害了吴国国力和凝聚力,给吴国灭亡埋下祸根,所有这一切,都和孙权久不立后,家事不宁的现象有关,特别是因爱立嫡,造成主弱臣强的事实,以至于子孙帝位都任人废立,这么凄惨的后果,如果孙权地下有知的话,估计会死不瞑目。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这是儒家对帝王立世的基本要求,孙权所作所为,离这要求差远了。
光这一件事情对吴国的损害已经够严重了,要命的是还不止这一件,孙权在世时还做了一件同样严重的让人匪夷所思的错事,就是“二宫并争,国本不定”。
具体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呢?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