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堂石窟:追寻佛陀最远的足迹

佛法西来东往,自天山廊道至平城、长安、洛阳,佛教石窟寺也不绝于途。佛教造像一路走来,从“凉州模式”到“平城模式”,走过了一条极为不平凡的路。自迁都后,平城至洛阳交通线上的石窟造像散发出熠熠生辉的光彩,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平城至龙城的交通线了。“平-龙线”虽然无法和“平-洛路”上的石窟寺相较量,却也意义重大。

因为这是佛教造像在地理意义上走过最远的路。“云冈—下花园—万佛堂”构成这条交通线清晰的脉络。今夏,我自豫而来,总算是追随着佛的足迹,来到了万佛堂石窟。

万佛堂石窟地处义县城西北8公里的福山南麓。义县是昌黎名郡,古称宜州或义州。石窟坐北面南,沿山麓东西一字排开,窟前山崖下便是奔腾不息的大凌河。福山也称“万佛山”,山之西北有一小村,名曰万佛堂,村以窟名,相得益彰。山前宽阔的大凌河谷水势平缓,据调查在河中心原有寺院建筑,因河水改道,全被淹没,无一幸存。

石窟依福山岩体自然走向开凿,自然形成三个小分区。据刘建华《义县万佛堂石窟》一书的介绍,万佛堂东区存洞窟8个,窟外小龛2个,中区无窟龛,仅有近代僧房三间。西区存洞窟9个,窟外小龛10个。我因来去匆匆,只捡了重要的几窟细细观看,所以并未核实上述数据。

万佛堂石窟历尽人为与自然之破坏,残损严重,仅余数窟可作一观。按参观顺序,我们先到的是西区第6窟,与之相邻的是第5窟。

其中第6窟,残存后壁龛像。正中为万佛堂现存体量最大的造像,交脚弥勒一躯,并左侧残存一弟子立像,为阿难尊者。阿难像上为尖形浅龛,刻坐佛,面相丰圆,着通肩大衣,禅定结跏跌坐,遥想此壁未残之时,应是千佛壁龛。交脚弥勒左右上方为胁侍菩萨,时代的变迁,菩萨已成悬空状,上人既伤且痛。看菩萨比例,应不是主尊之胁侍。

主尊交脚弥勒波纹发髻,肉髻教宽,呈漫圆形。此像面相丰圆,细眉长眼,嘴角微微上翘,似笑非笑,给人以庄重而不失慈祥之感。交脚弥勒身着袈裟,偏袒右肩,左臂下垂,放置左腿,右臂前屈,下部已残,断面整齐。双腿膝盖以下残,但仍能看出成交脚状。像后背光为清代涂抹参会,覆盖于原刻背光之上,略有残迹。造像原座已失,现为后补。目前,根据资料显示,交脚弥勒像残高3.05米。

与之相连的第5窟,也残存不多。唯余龙缠须弥山与窟定中央大莲花藻井可观。须弥山呈现三角形,山下部已被后代建房所毁。须弥山的做法与第1窟,中心柱四隅相同,但比之更精美,山腰缠苍龙,龙身细长,后半截残,前肢粗壮,四爪长尖,龙首在山右侧上部,龙身绕山三匝。须弥山山顶平坦,贴壁雕出佛殿,每面中央各雕一圆形龛,内置坐佛一躯。除了龙缠须弥山外,第5窟最大的亮点便是穹顶中央大莲花藻井。藻井中央为大莲花,共四层,中层雕六身飞天,面圆润,体雄健,双手或合十,或捧莲。莲花中央原雕有三身双手合十化生半身像,先已脱落,仅余残痕。大莲花两侧各残存两个小莲花,莲花分三层,中央亦雕前述三身双手合十化生半身像,清晰可见。两个小莲花之间雕出两身飞天,一身面南,一身面北。飞天面相清秀,身体修长,双手合十,非常精美。

五窟前东壁上还有《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一通,即著名的元景碑。题记上记载有:“维大魏太和廿三年岁次己卯四月丙午朔八日,诸军事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上为皇帝陛下敬造石窟一区......”,碑上罩有玻璃,看的不甚仔细,细观之,魏风凛冽。

继续前行,便可通过第3.4窟到达第2窟,此二窟已几乎损毁殆尽。只有第2窟尚有莲花藻井飞天,交脚菩萨与供养天龛,思维菩萨龛,以及维摩诘与侍者龛等残迹。

第2窟藻井形制独特,中央为大莲花,周饶八身飞天,两两相对。独特的是四角布置有立佛造像,这是同时期其他石窟藻井中所鲜见的。

万佛堂石窟第5、2窟藻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种形制云冈不见,龙门、巩县不见,就连位于平城—龙城交通线上的下花园石窟也不见,可谓独此一份,他以自身独有的魅力,在东北地区自成一系,对研究北朝地方石窟特色和形制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穿过第2窟,前沿豁然开朗。巨大的窟室展现在眼前,这便是万佛堂最大最精美的洞窟,第1窟。第1窟为中心柱窟,中心柱形制与巩县非常相似。窟由前庭和主室组成,前庭已残,略呈梯形。主室平面为抹角方形,前壁开三窟门,横成一排,门外两侧为二力士。主室中央为正方形中心塔柱,中心柱四面开龛,每面上下二层开龛。上层各一浅龛,雕一佛二菩萨,供养天人,弟子等,下层各一深龛,龛沿装饰有飞天,飞天形制与巩县如出一辙,龛内雕一佛,龛外侧雕二胁侍菩萨。四隅则由须弥山,佛殿,覆钵,山花蕉叶组成单层塔形式。异常华丽,十分精彩。

不过甚为可惜的是,中心塔柱上已被清代彩妆,显得艳俗难看。

第1窟内现有僧侣看守,对我们拍照指指点点,聒噪于耳。不过我们也全然不顾,一边拍照,一边讲解巩县、云冈诸窟与其相似异同之处,听的小和尚也不管我们拍照的事儿了,反而凑上来问巩县在哪里?遇见如此勤奋好学的小和尚,我便指着中心柱卖弄一番,引得他侧耳倾听。临走,余告诉他:巩县在河南,比万佛堂保存的要好,可以去看看。其实,现在的广大僧侣和宗教团体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像连飞天都不知道是什么,还擅挖地宫的人,是不配给佛陀看门的。

继续东行,便是东区窟龛。在转角处,有一残龛,然龛内残像却秀骨清像,面带微笑,十分迷人,观之,颇有重回龙门巩县云冈之感。让人不禁唏嘘时光虽无情流逝,佛却微笑依旧,清风拂面,洗涤内心。

东区石窟已没有多少可观之处。三三两两的清代造像,空空如也的窟龛,诉说着万佛堂前世今生的哀痛。

不过,东区第五窟《慰喻契丹使韩贞等造窟题记》不可错过,碑记曰:“......军主吕安辰、队主刘都□、张惠、杨凯、胡堤等七十四人......大魏景明三年五月九日造,尉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昌黎韩贞。”韩贞碑字迹潦草,远不及元景碑法度严谨,盖因此窟是韩贞私人出钱所造之“私窟”,断不能与贵为“皇叔”的营州刺史元景相比。然而,韩贞碑却是中国历史上关于契丹民族记载之肇始,也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国内仅存的关于契丹民族的实物记载。

至于万佛堂的开凿年起始年代,仅凭元景碑只能说明西区第5窟之开凿问题。观之西区第6窟交脚弥勒像,规模更甚,造像更为粗犷,是不是有可能开凿的时间更早?

其实,联系到相距不远的龙城思燕佛寺遗址(即朝阳北塔)或可解决这一问题。有理由相信,龙城作为区域中心的是会影响到万佛堂石窟的开凿。龙城思燕佛寺遗址出土的塑像与位于平城方山的思远寺出土的塑像比较类似。

而西区第六窟的塑造衣纹,并没有下花园石窟那么接近云冈。下花园石窟是平城—龙城交通线非常重要的一窟,这说明很有可能万佛堂石窟直接模仿了当时已经完成了的龙城思燕佛图塑像。

石松日奈子在《北朝造像研究》一书中进一步指出:“冯太后龙城思燕佛寺的修建,成为给这个地区带来平城和西方造像的一个契机。思燕佛寺应该创建于480年,冯太后去世490年,因此,万佛堂开始开凿,非常有可能在480—490之间。”

基于此大胆猜测,西区第6窟的造像主就是冯太后。因为无论从规模到形制,再到交脚弥勒大像的隐喻,以及贵为皇叔的元景开凿第5窟仍不及第6窟等种种迹象来看,当时最有势力,财力开凿第6窟人,只能是她本人。

至于更为规模宏大西区第1窟。刘建华书中根据考古分期,推测该窟建造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云冈二期偏晚至云冈三期偏早,即公元495~505年或稍后。刘进一步推测有势力开凿,神秘而高贵功德主可能是冯氏后裔。

谜团恐怕今生都不能解开,那些消散在历史烟云中的又何止于此?正是迷一样的历史,才发人深思,令人神往,使我有孜孜以求的探索欲望,和行走在苍茫大地上的不竭动力。

万佛堂石窟虽小且残,却仍不失其芳华。福山虽不广大巍峨,却面朝大河,景色可餐。我与二三好友于盛夏之际,游万佛堂,观大凌河,可谓快哉乐哉。山间之清风,佛陀之微笑,尽入眼帘,让人回味无穷,终身难忘。

注:线描图均采自刘建华《义县万佛堂石窟》一书。

(0)

相关推荐

  • 1907年,沙畹镜头下的巩县石窟旧影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沙畹及摄影师.传拓工在内的一行人等,短短数月间,遍历我国河南.四川.山西.山东.陕西.辽宁.吉林.北京各地名胜古迹,较为科学的采集了至可宝贵的一手图文资料(石窟造像. ...

  • 古刹佛光—从五台山到云冈石窟【9】云冈石窟(上)

    7月23日,今天我们要去行程上最后的目的地--云冈石窟. 一路走来,从唐宋看到辽金,这次要回到北魏了,回到五世纪中叶. 在<龙壁>里,提到大同最显赫的时代是成为北魏王朝的都城,北魏是第一个 ...

  • 自度词·桂林象山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感怀

    王滋文 故地重临,追寻足迹. 江山会景,天生丽质. 游人到此,观光留纪. 象山水月,闻名于世. 文人骚客,题刻相继. 鬼斧神工,造化神奇. 自古以来,宜居城市. 此处仍存,沉浮历史. 舟船过往,车辆纷 ...

  • 活动 | 追寻郁氏双烈足迹,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如果档案会说话 寻访富阳名人足迹 献礼建国70周年系列活动8 追寻郁氏双烈足迹,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活动报名须知 时间 2019年10月27日,8:30郁达夫故居前集合(市政府南门江边) 地点 郁达夫 ...

  • 【文艺小星星】高琳雅||追寻那渐远的亲情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 ...

  • 悼念 李学勤1933-2019 | 追寻中国古代文明的足迹

    2019-02-25 00:01 清华大学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是 ...

  • 【游记】一路向北,追寻粟特人的足迹(上)

    一路向北,追寻粟特人的足迹(下) --从杜尚别到苦盏 (夏冉,2017年7月25日星期一)  本游记接近8000字,请耐心阅读! 想要深入的研究粟特本土的历史文化, 还需要从更多的途径去调查收集材料, ...

  • 追寻华中大学西迁足迹

    苍山如屏,洱海似镜.仲夏时节,我们来到云南大理喜洲镇.在华中师范大学大理附属中学校长赵立中的带领下,我们瞻仰了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纪念馆.五台中学.严家大院等与华中大学西迁有关的遗迹,才大致了解了华中师范 ...

  • 【讲述永州故事】追寻舜帝在蓝山的足迹

    [讲述永州故事]追寻舜帝在蓝山的足迹 听说舜帝在蓝山的踪影,出于对舜文化的好奇,在蓝山文联副主席吴开嫦的引领下,去追寻舜帝在蓝山的足迹. 清晨我们出发走永连公路,来到第一站就是所城镇的黄泥铺村南端山脚 ...

  • 追寻先辈足迹、建设红色村庄——新田村开展红色新田传承教育活动

    追寻先辈足迹.建设红色村庄 新田村开展红色新田传承教育活动 文/严立平 2021年5月4日,革命老区新田村乡亲代表130多人在村委会的召集下,趁五月黄金周的好时节,回乡参加红色新田传承教育活动.代表们 ...

  • 追寻父辈足迹,弘扬铁军精神

    顾 坚 2017年是新四军成立80周年.5月25日上午,全国18省.市.自治区的400余名新四军四师将士的后代来到了江苏省泗洪县,寻访父辈的足迹,缅怀先烈的英灵,以实际行动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