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10):对仗的思路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7年第19期)

此前两篇(《对仗的基础》与《对仗的讲究》)都是从字词对仗的角度来讨论对仗问题,本篇和下一篇将从全联的整体视角来观察对仗问题。全联的对仗要有一个总体的思路,那就是从上下联的联系形式上思考该如何应对,于是对仗便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基本形态,通常把对联的这三种形态称之为对仗的形式。其实,形态也好,形式也罢,都是对联创作的客观结果,都是由对联创作者的主观思路决定的,本篇就来讨论这三种创作思路。

一、正对(从不同的侧面表现相近的意思)

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描写论述来表现大致相同相近的主题内容称之为“正对”,所谓正对,也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二者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立意。

掌握运用正对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正对可以表现为视角不同

如果一副对联要叙议同一地点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致,可以运用正对。

例如湖北沙市宝塔公园的一副对联:

东望武昌云历历

西连巫峡路悠悠

作者借助联想从东西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叙议公园位置优越,东望武昌之云,西连巫峡之路,历历与悠悠兼具抒情与议论色彩。

又如兰州玉泉山的一副对联: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还比上来难

作者立足于山巅,先从登山的角度立意,登山时向往高处的期待在达到目的后却衍生了另一种感慨“高处何如低处好”;然后又从下山的角度立意,预感到“下来还比上来难”。全联叙议结合富有哲理,会让一些在官场职场竞争者产生类比联想,语意双关,过目难忘。

2、正对也可以表现为侧面不同

如果一副对联对一个事物的叙议要通过两个不同的画面来构成联意,可以运用正对。

例如无锡梅园联:

千树梅花半轮月

万家灯火一帆风

这副对联的上下两联虽然都是描述夜景,但却是从两个不同的画面来表现的:一个是半轮月光下的千树梅花,刻画近景的诗意美;一个是万家灯火掩映下的风帆船影,渲染远景的朦胧美。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凸显梅园夜景美如画这样一个中心立意。

又如宁夏六盘山联:

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

这副对联的上下两联运用夸张手法,分别从高与险两个侧面来表现六盘山的特征:上联言其高,比华岳还高三千丈;下联言其险,比秦关还险百二重。两个侧面相辅相成,共同写出了六盘山的有特色的全貌来。

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来共同表现主题,是“正对”手法的通常惯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也有上联写历史人物,下联写山川地理的,一些名胜长联,大多如此,以昆明大观楼长联最为典型。

3、学习运用正对应尽量避免“合掌”

正对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但绝不是将下联换成同义词重复上联的内容。例如潮州双忠祠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在这一副对联中,上下联意思是相同相近的,但是它们没有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主题。也就是说,“国士”就是“忠臣”,“无”即“不”,“双”者“二”也,全联都是由同义词组成,这种现象叫“合掌”,就如同人的左右两手合拢手掌,每根相对的手指都完全重合一样。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下联完全是浪费笔墨,因为上下联本可以说出两个方面更为丰富的内容,结果却只讲了同一种内容,这样的对句还有什么“对”的必要!

对联合掌,通常又称之为“同边对”,即上下两联意义雷同,炒现饭,熬回锅。合掌是应对的大忌,初学对联者容易犯合掌的毛病,其表面原因是思路不够开阔,其深层原因是没有领悟中国美学相反相成的道理。要说同一个意思,上联已经这么说了,下联就一定要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个侧面来说,以免“撞衫”,女士上街穿衣尚且懂得避免“撞衫”的道理,刻意为文的文人就更应该注意啦。再来看下面一联:

墙高不塌根基正

室陋无奇骨架刚

这副对联至少是属于半合掌,表面上看上联说“墙高”,下联说“室陋”,是两个不同的侧面,然而,“骨架刚”就是“根基正”,也就是“墙高不塌”的原因所在,所以上下联基本上还是只说了一种意思,是为“合掌”。如何做才能不合掌,其实也不难,比如将下联的“骨架刚”改为“墨迹香”,全联的意思立刻就丰满了许多,上联说房屋结实牢固,下联说主人文化优雅,虽然“室陋无奇”然而“墨迹香”,全联的主题立意顷刻间便得到升华。

二、反对(从正反两个方面表现同一个主题)

通过不同事物的对比或者同一个事物正反两面的对照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内容称之为“反对”,所谓反对,也叫异类对、对比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相对立,互相对比对照,使全联的立意更具表现力,获得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掌握运用反对并不难,因为无需顾忌合掌的歧途,但还是需要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1、表意焦点要一致,重在突出既矛盾又有联系的正反两个侧面,也就是说,反对不是上下联分别说出两个毫不相关的思想内容。因为整体上看对联是一件文学作品,它必须要有统一的主题,例如: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上下联表现的是同一个人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再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下联表现的是同一个人对敌人与对人民的不同憎爱。

2、反对还适合于描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例如:

傍水冬日液

侧冰夏天凝

上下联说的是同一处泉水冬暖夏凉:靠近泉水的水面即使是冬天也不结冰,而在夏天它的旁边却有冰霜凝结。又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上联说莲藕,下联说荷花,一个“入池中”犹如“玉管通地理”,一个“出水面”好似“朱笔点天文”。

3、反对还能表现在同一问题上的倡导和训戒,这多用于题赠联或者格言联。例如: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徐特立当年赠青年王汉元的对联,上联说常读有关家国之书,下联说莫为无益身心之事,整体立意是倡导关心家国,有益身心。又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作风

这一联上联说坚持什么,下联说反对什么,全联主题是训诫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总体来看,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言简意深,容易引人注目,故刘勰《文心雕龙·丽辞》有“反对为优”一说,可见其艺术效果也非同寻常。

三、串对(上下联共同说完一个整体意思,语序不能颠倒)

所谓串对,又叫“流水对”,也叫“走马对”,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意思相承联贯而下。所谓“串”乃是串连贯通的意思,串对的语言表达就像语法中的复句一样,构成各种复合关系,每一句都必须与另一句结合,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串对能体现出各种复合句式的逻辑关系,不妨可以这样认为,大凡上下联之间隐含有某种复句关系的对联,就可以判识为“串对”。下面仅就各种复句关系来例举各类串对:

1、表承接关系的串对。例如:

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又如:

直登朱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2、表递进关系的串对。例如:

不但铺垫美

而且坐卧安

(家具店联)

又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

(冯玉祥撰联)

3、表转折关系的串对。例如:

到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转折关系中也有用关联词的,例如: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联)

4、表选择关系的串对。例如:

生当人杰

死作鬼雄

又如:

宁以义死

不苟幸生

5、表条件关系的串对。例如:

须读五车书

方知千古事

又如: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

(唐寅)

6、表假设关系的串对。例如:

不入巫山峡

焉见神女峰

(长江三峡联)

又如:

若能杯水知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格言联)

7、表因果关系的串对

(1)有的上联为因,下联为果。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有的上联为果,下联为因,是谓“倒装”。例如:

年年难过

处处无家

由此看来,串对上下联的立意连贯自然,如行云流水,顺势相接,珠联壁合,一气呵成,其语言功夫也是非同一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