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一朝,你了解吗?
万历一朝是很有意思得一朝,都说万历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索,万历皇帝昏庸、三十年不上朝,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业余爱好者,我在梳理晚明的一些历史知识的时却发现,万历年间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却是不争的事实,更有甚者,将万历之后的晚明时期比作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
作为距离现代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确有太多让人回味和深思的地方。历史是有余味的,品尝这种余味时,心态不能浮躁,需要让时间安静下来,让自己静一点,再静一点。这一过程很磨性子。
从朱元璋到朱由检,有明一朝的继承制让一位又一位姓朱的人快乐着朝野和江湖,幸运的是,明朝没有清朝那么严厉,出现了文学史上难得的“百花齐放”,满清残忍的“文字狱”让很多好的文学作品永远与世隔绝。
江山不仅仅是皇帝的江山,更是天下人的江山。大明一哥王阳明通过“守仁格竹”给世人留下了“知行合一”的宝贵文化遗产;苍茫的岁月里,人们无法忘记执着的海瑞、淡定的李时珍、忠诚的于谦、悲情的唐伯虎、柔和的李善长、明智的汤和、厚黑的魏忠贤……和你我一样,这些鲜活的人都曾来过这个世界,他们像是一个个历史符号,慢慢地来,又悄悄地走,虽然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而深邃的思考。
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都有一个规律,刚建立时励精图治、中期颓废初显、晚期没落腐朽,然后被新的王朝取代,新的王朝又重复着这样的历史规律。按照时间段来分,在下对晚清和晚明都比较感兴趣,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一个王朝的中晚期,最容易涌现出很多人和很多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这些人和意识形态可以教会人很多道理。有些道理,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
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每个层面的人都会有烦恼,做生意的觉得赚钱越来越难,别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职场内的人觉得人际关系何时才能坦坦荡荡;体制内的人或许觉得官还当的不够大,即便是办事员,指导他梦想的方向,或许是为人民服务和早日晋升。总之,烦恼这玩意儿总会在不经意间袭扰到你,家庭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这些林林总总的关系构成了我们喜怒哀乐的最基本元素。所以,“道理”出现了。
如果晚清是在腐朽和纸醉金迷、无能为力中走向灭亡,那么,万历之后的晚明则充满了出卖和励志。崇祯在无奈中死去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位皇帝,带着明朝的朝廷大员东奔西走,又苟延残喘地奔波了十八年,这十八年里,有血雨腥风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又有洪承畴、吴三桂、郑芝龙等一大批“降清”人士的花式嘴脸,既有柳如是这样的秦淮八艳,又有李定国这样的“定国”忠诚。飘摇的南明十八年里,苍生如蝼蚁,他们没有信仰、没有目标、没有希望,大家唯一想做的就是活着,天下子民即便幸运地躲过了明朝官员的昏庸无能,却无法躲过满清入主中时的铁蹄。
1644年到1662年,崇祯死后的这十八年,史称南明十八年。在“二刷”南明十八年的这段历史时,我一直处于一种极端兴奋的心理状态。晚明时期,子民没有活着的空间和理由,而满清入主中原也并非历史的必然,满清对于不服从他们管理的汉人几乎屠杀殆尽,所以皇太极是聪明的,决定入主中原之前,他饱读汉人文化,儒家思想、孔孟之道都不在话下。所以,皇太极知道汉人喜欢什么、怕什么,所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皇太极时代的满清以一手屠刀、一手勤奋好学的姿态入主了中原。
客观地说,“降清”的明朝官员不一定都是没有骨气、没有脑子的人,相反,他们中的有些人很有脑子,而没有“降清”的明朝官员,也不一定个个是忠魂烈骨。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吗?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英雄。忠诚李定国是愚忠吗?他的犹豫不决算是陪葬了没落的南明历史吗?大明“叛徒”吴三桂杀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时,用的是弓箭的弦将永历肋死的,在当时,除了“赐死”以外,用弓箭的弦将一个人肋死是排名第二的荣誉,是让一个人有尊严地死去的很体面的做法,吴三桂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的永历、结束了真正意义上的明朝。
封建社会,任何一个朝代,太平盛世时,人们追求的是家国理想或是自我的理想,而朝代更迭时却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撕裂,万历之后的晚明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有哀歌暗马,也有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