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信任赵云,一生都没重用他?
《三国演义》火了很多人,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关羽(忠绝)三大绝自然不必说,顶级流量。再往下放一点,刘备、张飞、赵云、周瑜、吕布的“流量”也不逊前三个。比如说在日本,《三国演义》非常热,有很多日本读者非常崇拜赵云,认为赵云是个几近完美的武将,赵云的知名度在国内更是大的不得了。但是有人认为赵云不受刘备信任,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真是这样的吗?
赵云是常山真定人,小说中赵云经常自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说的就是这个常山。常山也就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紧挨着石家庄。正定在战国时是赵国的地盘,到了汉朝设恒山郡,因为要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更名为常山郡。
常山郡界于太行山脉与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之间,北距幽燕与南距邯郸的距离差不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正定与首都、河北省曾经的省会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可见正定地位之高。
赵云本是诸侯公孙瓒帐下的小将,而公孙瓒是赵云日后主公刘备的铁哥们。可以说赵云很早就认识了刘备,二人脾气相投,也倾心于刘备,“(刘备)每接纳(赵)云,云得深自结托”。
赵云真正跟随刘备是公孙瓒派刘备与袁绍作战时,将赵云调到刘备身边听用,当然只是借用。所以当刘备要“归还”赵云时,赵云还是非常不舍的,他已经认定弱小的刘备会比公孙瓒更有出息。临别时,赵云几乎是把心窝子掏给了刘备,“终不背德也”意思是说老兄稍等,等把家事(奔兄丧)处理完,还要跟你闯荡江湖的。
图-俯瞰正定古城
公孙瓒被袁绍消灭后,赵云在邺城(今河北临漳)与遇到了前来投奔袁绍的刘备,从此再也没有分开。无论刘备有多落魄,(小说中)被人讥讽为“汝等追随刘备,如孤魂随野鬼耳。”赵云都始终不离不弃,忠诚度非常高。
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等曹操平定北方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荆州,刘备带着关张赵等人寓居于新野。然后就是著名的当阳长坂坡之战,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的当阳市境内,赵云勇救幼主阿斗。这个故事并非虚构,只不过正史记载远没有小说中“七进七出”那么精彩。话说回来,阿斗当时可是刘备唯一的嗣子,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不是百分百信任之人,刘备能放心让赵云抱着自己的儿子?
图-俯瞰当阳市
从史书对赵云的记载来看,赵云有着比关羽和张飞更稳定的性格,既不傲上也是骄下。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并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低。经常有人说刘备把赵云当成了大保镖,比如让赵云留意孙夫人。如果不是足够信任,刘备能让赵云去看管自己的老婆吗?答案显而易见。
刘备此举确实英明,因为不久赵云就破坏了孙权的一场阴谋---企图让孙夫人带着阿斗去江东当人质。一旦阿斗入江东,对正在取西川的刘备会造成巨大的麻烦,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灭顶之灾。
军师庞统死后,诸葛亮率张飞和赵云入川。从对赵云的使用来看,赵云的地位已经不逊于张飞了。赵云率兵坐船从江州(今重庆主城区)走外水下江阳(四川泸州),与诸葛亮会师于成都,为刘备取蜀立下汗马功劳。
赵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将,他在理政能力也要强于关张,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他知道进攻重点不是偷袭荆州得手的孙权,而是对西川虎视眈眈的曹操,只可惜刘备没听进去,这才有了夷陵惨败,险些断送了蜀汉江山。
刘备执意要征战东吴,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也不能说一点没有听进去赵云的建议。夷陵之战时,刘备让赵云带人马在后方接应,就是考虑到万一战败的情况下,必须有可靠的后路。如果是一个不信任的人,刘备怎么可能放心将自己的后背和退路交给他?
经常有人说赵云不是重号将军(前后左右、四征四镇等),只是杂号将军,但这不影响刘备对赵云几乎是一线的使用。比如与曹操争汉中,赵云是立了大功的,救下老将黄忠。
夷陵惨败后,蜀汉损失了一大批高级将领,关张马黄都已不在世,赵云当过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位在陈到之上。蜀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要北伐曹魏,年迈的赵云也跟诸葛亮在汉中备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诈称要出兵斜谷道,魏军统帅曹真信以为真,率军攻打箕谷,而担任起牵制曹魏大军任务的正是赵云。魏军的实力自然比赵云的疑兵雄厚得多,占据绝对优势。尽管如此,赵云仍然稳扎稳打,没有让魏军占多大便宜。
蜀军主力在诸葛亮的率领下偷袭祁山,只是马谡纸上谈兵,丢了街亭,蜀军大溃,损失惨重。赵云在如此危急的形势下,自己为退兵断后,安全撤回,为蜀军保留了大量元气。
纵观赵云一生,身为武将却深明大义,能断大事,对时势的把握远超一般武将,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他在刘备及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也不差多少。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地图帝】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