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日记】《自叙帖》章法的“起承转合”

怀素《自叙帖》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纸本墨迹卷,大草(狂草),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

传世怀素《自叙帖》有三种,大家公认的这一种其真伪上也存在很大争议,不过谁写的并不重要,关键是它好!值得我们学习!

《自叙帖》作为大草书的长卷书法形式,章法上遵循起承转合的艺术规律。我们可以从用墨的角度分析其随着情绪的放开,章法上所呈现的特点。首先我们现看一下前几行字。

考虑到该帖大部分运用绞转笔法,所以笔锋明显换面书写的情况不多,基本就可以通过墨色的变化来推断出作者的蘸墨点。我们可以看出“怀素”二字蘸了一次墨,然后“家长沙幼”四个字又蘸了一次墨。“而事佛”三个字蘸了一次。“经禅之暇”又是一次,“颇好笔翰然”是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然和恨两个字虽然连在了一起,但感觉连接点应该是补了一笔墨,然后在“远”字上面好像又补了一次墨。没有蘸满。下面也是几个字蘸一次。可见开头作者写的很谨慎。“起”的很稳。

接下来的“承”我们可以看出,蘸一笔墨,可以写从一行到下一行的过渡了,用笔稍稍有些放纵。

写到作品的中段时,我们可以发现连着很多行基本上都是蘸一次墨写一行。呈现出一种上重下轻的形式,用笔逐渐激烈。开始转。

在激烈的用笔变化中,字形对比也在逐渐增加,并且每一行还出现了斜势,有时一行就一两个字,用笔极度夸张,我们感觉作者情绪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纵逸不羁,对比强烈。

然后末尾我们可以看出用笔上又恢复的平静。就像大海的一个浪潮起来又落下。理性又回来了。完成了“合”的收笔。这和文学,音乐,舞蹈等很多艺术作品形式是一样的。可以互相借鉴。

书法秘笈

聚焦技法研究和经典解析

关注书坛热点事件和话题

(0)

相关推荐

  • 怀素自叙帖两“墨”字,有人认为第二个一点不是它的,到底是不是

    怀素<自叙帖>两个墨字! 第一个,直线为主,略显瘦硬! 第二个,线条使转圆劲.厚重! 两个"墨"都带了一点!也许有人会说,原帖中第二个"墨"旁的一点 ...

  • 隔行贯气,是怎么“操作”的?

    宫女图(传) 南宋 刘松年 帮主斯唔嗯·超:"有些时候,就是娴熟得自然,再有些审美感受,就可以写出好作品,不存在那么多的秘笈绝招的,就是素养不够才着急找绝招的." (

  • 【读帖日记】《孔侍中帖》的章法学习

    <孔侍中帖>为唐代摹搨墨迹,是对东晋王羲之尺牍进行的双钩廓填而形成的勾摹本.行草书,3行,25字.<孔侍中帖>笔画体态丰腴雍容:"中和"之美,"多 ...

  • 【读帖日记】《自叙帖》中绞转笔法学习

    ​草书中怀素的<自叙帖>在线条上绝对是一个风格鲜明的特例.不仅圆劲厚重,而且极富弹性.古人谓之"折拆股"是也. 我们可以看到其线的质感是中间的墨很浓很黑,然而两个边缘却 ...

  • 【读帖日记】《得示帖》的章法学习

    王羲之的大部分手札字帖都存在楷书,行书,草书并存的现象,虽然字数不多,但整个节奏感的变化却十分丰富.  <得示帖>尤其如此,可谓"静如处子 动如脱兔". 开始的&quo ...

  • 《自叙帖》章法的“起承转合”

    [读帖日记]<自叙帖>章法的"起承转合" 邵汝玺 书学有法. 传承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怀素<自叙帖>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纸本墨迹卷,大草( ...

  • 【读帖日记】《书谱》章法启示(一)

    虽然<书谱>在大章法上几乎没有大开大合的"放纵挥洒".也没有字势上的太大波动,甚至连一根长线条都没有,但一些局部的处理足以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启示. 其中一种就是作品中&q ...

  • 律诗的章法之起承转合法②

    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法 所谓起承转合法,并不是一二三四联固定的,也可以是一句起,也可以是一联起.可以是一句承,也可以是一联承,也可以是两联都承,要看具体情况.转也可以是一联转,也可以只是第七句转,也 ...

  • 律诗的章法之起承转合法①

    律诗的章法 近体是相对古体而言的,主要指律绝而言.五律在六朝晚期基本上已经很成熟了,在前面谈源流时举了很多例子,在初唐四杰集中,五律多者占二分之一,少者亦在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四杰是继承六朝,并不是陈陈 ...

  • 【读帖日记】《远宦帖》读帖学习

    <远宦帖>亦称<省别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五通尺牍.草书,6行,53字. <中国书法全集>对<远宦帖>的书法风格评价为"偏锋侧 ...

  • 【读帖日记】《何如帖》中的字势和字组

    王羲之行书<何如帖>又名<不审尊体帖>.此帖与<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纸,横46.8厘米.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3行,27字.台北故宫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