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经法·2国次》诗解天功知止五逆乱常

题文诗:

国失其次,社稷大匡.夺而无予,国必遂亡.

尽天极,衰者复昌.诛禁不当,反受其殃.

禁伐当罪,当亡之国,必墟其国.兼之勿擅,

功成弗居,是谓天功.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天地位,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殃.

人强胜天,慎避勿当;天反胜人,因与俱行,

先屈后伸,必尽天极,毋擅天功.兼人之国,

修郭处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

逆荒危亡,财聚情散.唯圣真情,能尽天极,

能用天当.天地之道,不过三功:正身至德,

利民厚生.功成不止,不知自止,身危有殃.

圣人之伐,兼人之国,堕其城郭,焚其钟鼓.

布其资财,散其子女,裂其土地,以封贤者,

是谓天功.功成知止,后不逢殃.财散情聚.

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芒荒;

土敝者,天加以兵;人执者,流之四方;

党别者,外内相攻.阳窃者疾,阴窃者饥,

土敝亡地,人执失民,党别者乱,此谓五逆,

五逆皆成,乱天之经,逆地之纲,变故乱常,

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过极失当.

原文

 国失其次,则社稷大匡。夺而无予,国必遂亡。尽天极,衰者复昌。诛禁不当,反受其央(殃)。禁伐当罪当亡,必虚(墟)其国。兼之而勿擅,是胃(谓)天功。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立,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央(殃)。人强胜天,慎辟(避)勿当。天反胜人,因与俱行,先屈后信(伸),必尽天极,而毋擅天功。

 兼人之国,修其国郭,处其郎(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是胃(谓)重】逆以芒(荒),国危破亡。

 故唯圣人能尽天极,能用天当。天地之道,不过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又(有)央(殃)。故圣人之伐?(也),兼人之国,隋(堕)其城郭,棼(焚)其钟鼓。布其资财,散其子女,列(裂)其土地,以封贤者,是胃(谓)天功。功成不废,后不奉(逢)央(殃)。毋阳窃,毋阴窃,毋土敝,毋人执,毋党别。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芒(荒),土敝者天加之以兵,人执者流之四方,党别(者)内相功(攻)。阳窃者疾,阴窃者几(饥),土敝者亡地,人执者失民,党别者乱,此胃(谓)五逆,五逆皆成,[乱天之经,逆]地之刚,变故乱常,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央)(殃),(是)胃(谓)过极失当。

译文

为政治国如果失去正常的法则,天下就会不安定。攻夺他国之地而不进行分封,便不能真正灭亡其国并长久地占有它。在征伐他国时,如果不能最终达到天道所限定的准度,则经过征伐本已衰落的国家会重新振兴起来。在讨伐乱逆禁止暴虐时如果未达到准度,反而会招惹祸患。在诛禁理当治罪理当灭亡的国家时,必须一鼓作气,使其成为废墟。兼并了其他国家但不能独自占有,因为这是冥冥天道所促成的功绩。由于天地的公正无私,才有了四季、昼夜、存亡、生死等现象的正常循环。因为万物各当其位,圣人才能够成就万物。任何事情如果超过了天道所限定的准度,都会受到天降祸患的惩罚。在敌国尚处于强盛时,要谨慎地避开它。当敌国由强转弱时,就应该乘机去征讨它,这便是先屈后伸的道理,而这也是由天道所决定的;由于受到天道的指导,所以一切功德人都不能独自占有。

兼并他国后,便修治它的城郭,占据其宫室,享用其钟鼓音乐,贪取其资财,霸占其子女,这些做法是大逆天道的取败之道,必然导致国家危殆而最终灭亡。

所以说,只有圣人在治国用兵时能够合于天道。天地间的道理概括起来不过是“三功”而已。如果成就此三功再觊觎其他,那么就难免有祸殃之危了。

   所以圣人的征伐之道是,兼并他国后,要拆毁它的城郭,焚毁它的钟鼓,均分它的资财,散居其子女后代,分割其土地赏赐有贤能之人,总之不能独自占有,因为这功绩是天道促成的。这样才能功成而不去,然后方能没有患祸。

在诛伐征讨敌国时,不应从护生存继对方的角度去审度问题(就是不能存亡继绝,沽名钓誉;儒家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黄帝四经》则很少讲“祀”,多讲道、法、戎——录者注),而在务耕农桑,不要从刑虐死杀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不要过度地使用地力而使土地凋敝,为政治民,不可偏执一己之私。治臣驭下,不使其拉帮结派。征伐敌国不尽天极而空怀存继之心,则天反夺其名,劝农而有刑虐之意,则必导致土地荒芜,过度使用地力庄稼没有收成。国力贫弱,则必有外兵侵侮。人主偏执一己之私,强奸民意,必被人民逐放而流徒四方。君主驭下无术,臣下结帮营私,党派纷争,则必有内外相攻之患。违逆诛伐之道,必受其殃。违反耕种之宜,必导致饥馑年荒。用地失度,必被侵失土。偏执己见,必失民心。党派纷争,必导致国家大乱。这些做法被称为五逆,即是搅乱违背天地的常道,改变破坏常规的做法:专断法令、私设制度,更动律令无常,一意孤行,不知改悔,最终会殃及自己。这些的作法叫作违反天道。

(0)

相关推荐

  • 民不聊生则民不畏畏《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 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 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 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畏:惧怕,可怕的事情. 毋:不要. 狎:使狭小.轻慢,忽 ...

  • 荀子日课166丨欲望要引导,而不是禁止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166讲.欢迎留言交流. 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 ...

  •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2循名察实理义公正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2循名察实理义公正 题文诗: 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名理实者,循名察实, 究理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灾,是非有分, 以法断之,断必以义,至义至正,合情合理. 虚 ...

  • 《黄帝四经·经法·9名理》诗解1至神自明情假祸及

    题文诗: 至道至情,神明之原,神明无形,非内非外, 处度之内,见於度外.处於度内,不言而信, 静不可移;见于度外,言不可易,动不可化. 静而不移,动而不化,故曰至神,至神真情, 情真义深,神清性明,神 ...

  •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3六柄王三名察情伪

    题文诗: 六柄也者:一观二论,三动四专,五变六化. 观情则知,生死之国;论析则知,存亡兴坏, 之所在也;动适时能,破强兴弱;专端不失, 讳非之分;顺时应变,伐死养生;恩威施化, 明德除害.六柄备王.三 ...

  •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黄帝四经·经法·6论>诗解2七法正适信极必顺 题文诗: 天建八正,以行七法:明以正者,天之道也; 适者天度;信者天期;极而反者,天之性也; 必者天命,天命真情,真情自然,不得不然; 顺正 ...

  • 《黄帝四经·经法·5论》诗解1八正执一明三定二

    题文诗: 人主也者,天地之稽,号令所出,为民之命. 主不尊天,则失其神;其不重地,则失其根; 四时之度,不顺民疾.人主不处,外内之位; 人主不应,动静化则,事窘於内,举窘於外. 八正皆失,与天地离.人 ...

  •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3天地人稽名形实符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3天地人稽名形实符 题文诗: 规内曰圆,矩内曰方,悬下曰正,水上曰平, 寸尺以度,小大短长.权衡以称,轻重不爽, 斗石以量,少多有数,绳准之立,曲直有度, 八 ...

  • 《黄帝四经·经法·5四度》诗解2生杀适情审知逆顺

    题文诗: 声华实寡,不宜用也.顺者动也,正者事根. 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禁伐当罪, 必中天理,合情合理.悖约则窘,达刑则伤, 不合天刑.背逆合当,合于天当,为若有事, 虽无成功,亦无天殃.毋 ...

  •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3王术玄德贱财贵道

    题文诗: 不知王术,驱骋驰猎,则禽芒荒,饮食喜乐, 湎康逸乐,玩好嬛好,则惑其心;俱与用兵, 费多无功,战胜非令.福失于内,财去廪空, 与天相逆,国贫民荒.圣人弗留,天下弗与. 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 ...

  • 《黄帝四经·经法·4六分》诗解2六顺非私德民义兵

    题文诗: 观国六顺:主不失位,则国有本.臣失其处, 则下无根,国忧而存.主惠臣忠,其国则安. 主主臣臣,上下不拆,其国乃强.其主执度, 臣循理者,其国霸昌.得臣辐属,主王天下. 六顺六逆,存亡之分.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