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 | 潘琦教授谈防治误区:“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蒋力
编辑 | 袁月
编者按:“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胰岛素会成瘾?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生活中,你对糖尿病有哪些误解呢?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针对这些广泛传扬的糖尿病防治误区,搜狐健康特此策划“搜狐名医谈糖尿病防治误区专题”,邀请内分泌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误区:“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北内分泌科副主任 潘琦教授:无糖食品可能更快升糖,控制血糖,摄入总热量是关键。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与糖有关的病,患者血糖高,不能吃太多糖。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看上去更能满足糖尿病人口腹之欲的产品,如无糖和低糖的点心饮料,能让米饭部分脱糖的电饭煲等等。吃这些无糖、低糖、少糖食物真的能控制血糖吗?
【无糖食品也有糖,吃完血糖也会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无糖食品。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称作无糖食品。日常一般指用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替代了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的甜味食品。
细究字眼,不难发现,无糖食品也含糖,只是含糖量较低或含的甜味剂不同,其他成分与普通的同类食品一样。所以,当这些无糖食品进入身体后,还是会转换成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同样会提升血糖。
以无糖饼干为例,即便一点糖和甜味剂都不放,无糖饼干的主材料依然是面粉等碳水化合物。面粉吃起来不甜,但经肠道吸收后,一部分会转化成葡萄糖。饼干的其他部分,如油脂等也会被吸收并转化成热量。所以,哪怕无糖饼干真的做到0糖,吃完血糖也依然会升高。
无糖食品尚且如此,低糖和部分脱糖的米饭等食物就更不用说了。
【嘴馋实在想过瘾,看懂标签算热量】
什么都升糖,那糖尿病人就一点都不能享用美食了吗?也不尽然。首先糖尿病人首选的食物一定是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以及有降糖功效的天然果蔬,但若真想吃点美味解解馋,看懂食物标签,算清热量,避开虚假“低糖坑”,糖尿病人也能大快朵颐。
一看甜味剂。有的虚假无糖食品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含有白砂糖和葡萄糖,这就不是标准的无糖食品。还有的无糖食品为了提升口感和味道,添加了过多的甜味剂,这样不仅会影响血糖和消化系统,也不利于健康。
二看主要成分。一些虚假的无糖、低糖食品只在糖上做了文章,所含脂肪和甜味剂甚至更多,这些都会增加食物所含热量,影响血糖血脂代谢,吃完甚至会比吃普通食品更快更高地升糖。所以,糖尿病人吃东西不光要看糖,还要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总体含量。整体热量低,才是真适合。
三看其他成分。食物标签里的其他的成分也要进行鉴别,比如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就不合适糖尿病人食用,不仅影响血糖和血脂,长期食用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看清这三点,再根据自己的日常消耗和摄取量算一算能够进食的总量,糖尿病人也能偶尔享受“低糖盛宴”。
【抓住控糖关键点,不仅在吃还靠动】
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做好日常血糖调控,不仅在吃,还要靠动。
除了血压不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视网膜眼底病变特别严重、有糖尿病足等不适合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糖尿病患者都要保持一定的运动。
每餐后,为了降低血糖,可以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进行餐后运动。这时运动,基本可以把已经吸收到肠道的糖通过肌肉组织的摄取消耗掉,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坚持日常运动还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
除此之外,运动本身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愉悦心情,长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预防并发症,整体提高生活质量。
而再标准的无糖食品也只能起到一次进食后血糖不升太高的临时效果,对远程预防和长期健康影响不大。
所以,不建议患者为了单纯的控制血糖而购买、依赖无糖食品,更不能本末倒置地因为换了无糖食品就忽略了总热量的控制和日常运动。在血糖防控上,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比单一的更换无糖食品更健康有效。建议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都能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才能做好长期有效的血糖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