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图书馆历史上的印行所始末

《姑苏晚报》2020年11月09日 B06版

  孙中旺

  苏州图书馆自民国三年(1914)成立至抗日战争前,一直有印行所(股、部)之设,关于该机构的详细情况,至今缺乏专文探讨。本文摭取相关资料,对该所进行简单回顾。

  沿革

  苏州图书馆印行所的前身为江苏官书局,该局由李鸿章创建于同治四年(1865),位于苏州燕家巷内杨家园,因此也被称为苏州书局。同治七年(1868),江苏藩司丁日昌升任巡抚,上《设立苏省书局疏》,得到同治皇帝的批准,对该书局加以扩充。以同知直隶刘履芬任提调,聘翰林编修俞樾任总校。书局经费主要来自藩库拨银,无紧张之虞,因此规模日广,光绪年间盛极一时。其刻书时间之长、出版图书品种之多,堪称全国各大官书局之冠。计刻书206种,5047卷,1632册。该书局除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大量刻印经史子集各类图书外,还曾采用泥盘活字排版工艺印书,并置备铅活字印刷机,用西方传入的近代铅活字印刷术印刷,印有少量铅印本图书。

  民国三年(1914)8月18日,正在筹备之中的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即今苏州图书馆的前身)奉命接收了江苏官书局,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官书印行所,为图书馆主要业务部门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图书馆组织机构调整,下设四股,印行股为其一,下设印造部、营行部,设营业员、督造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图书馆进行组织整顿,设四部一所,一所即印行所,掌理印造、刊校、发行、典板等事项,内设主任一人,助理员一人,技术工人二人。

  苏州图书馆还专门制定印行所规章制度,如民国十八年(1929)制定了《印行股股务会议细则》《印行所管理细则》等。印行所人事设置较完整,职责分明,曾担任过印行所工作人员可考者有吴光汉(主任)、金树芳、金天民、蒋镜寰(主管员)、颜桂卿、尤志弼(事务员)、蒋凤栾、陶为淦(管理员)、张有机(干事)等。另外民国十八年(1929),图书馆还曾设想对印行所添置新的印刷设备,当年度的馆刊中收录了蒋镜寰《本馆之扩充计划》一文,第三方面着重谈了在图书馆添设铅印或石印各机的计划,但该计划是否实施,未有明确记载。

  据程文棪在《二十四年度本馆设施概况》一文中记载,当年度印行所主要工作为辟平屋四间为藏版库,增置新式版架;整理版片20682张,印刷书籍11种共200部,刷取书影17种;煎煮版片,以防虫蠧;编印木刻书籍售价书目,由此可见其业务开展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苏州图书馆设总务、征审、编目、推广四部,当时曾拟恢复一度关闭的印行部,但因经费原因而未成,从此印行所消失于馆内设机构中。但在总务部的职责中有“总管藏书及藏版之查点”,并设有版片贮藏室数间。但图书馆在此期间铅印出版的《吴中文献小丛书》《吴门画史》等书并未注明外印,可能铅印设备仍在发挥作用。

  抗战胜利后,苏州图书馆设总务、编目、典藏、推广四部,印行所仍未恢复,但在典藏的职责中有“庋版”一项,可见当时书版的管理已由总务部转到典藏部,迄苏州解放而未改。

  书版情况

  早在清末,江苏官书局就刻印了大量版片,并接收了相关捐赠,据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记载,光绪间黎庶昌在日本精刻的《古逸丛书》书版后来就“付江苏官书局贮之”,因此版片收藏十分丰富。苏州图书馆成立前接受江苏官书局的书版就达196种,74081片,内容多属经史子集之类。因此前书版已被弃置,故凌乱异常,民国十七年(1928),原藏苏州安节局的《段氏说文解字注》书版947片,也转归图书馆印行所管理。后迭有增减,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馆藏书版总计71650片,其中经类17579片、史类30511片、子类4834片、集类16311片、丛类2415片。抗战时馆舍被日军所占,书版多被烧毁,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清点,损失约22%,残存木刻版166种55907片,损失22种18179片,平均每片576字,以当时木版刻工每字须法币25元计,共损失法币261777600元;每块版料200元计,损失法币3635800元。残存的木版中,因长时间未施防蛀措施,有很多书版被白蚁蛀毁。补救无方,只能照旧归架。后来图书馆又陆续征到私人收藏的书版17种,15903片。连同旧有书版合并保管,在大楼前面玻璃厅中辟室庋藏。

  苏州解放后,图书馆书版没有受到损失,据1949年5月统计,共有书版71360片。当年6月底,图书馆又征集到了《吴中叶氏家刻》书版、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书版共450片。但藏书版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险,地板更因为腐朽而不堪载重,因此图书馆一再向代管机关苏州市教育局请示,教育局认为图书馆应选择其中较有价值和较完整的加强保管,将残缺较多的书版出售,并将藏书版的楼房借给苏南工专作扩建校舍之用。图书馆接到教育局的指示后,把部分馆舍借给了苏南工专,但结合地方人士的意见,并未处理掉残缺书版,而是把复馆后新增的书版,仍存玻璃厅内未予移动,保存比较完好的书版在新修屋内归架庋藏,残缺而未凌乱的书版归架放在廊房下面,残缺而凌乱的书版无架堆存在另一所三间屋内。同时馆长杨木轩撰写了《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储藏书版经过情形的报告暨将来的保管计划》,该计划阐述了本馆书版的经过,并对将来如何保管制定了翔实的计划,包括人员、房屋、经费等预算金额,但不久图书馆就迁至拙政园,计划也不了了之。

  1952年,苏州图书馆奉苏南行署文教处令,由可园迁至拙政园,而书版在此前就移藏于苏州城东昌善局。1956年11月昌善局辟为动物园,书版又移藏于西园寺藏经楼。1957年6月,江苏省参事朱叔建先生到苏州视察工作,得知图书馆的书版寄存于西园寺,认为其中的“传是楼书板、安徽刘氏书板、黎氏刻《古逸丛书》刻板等,均有一定的价值”,特呈请江苏省文化局致函,要求本馆“应经常去检查,予以妥善保管”。

  1958年,吴县九连钢铁厂的工人住在西园寺内,不少书版被毁。图书馆负责人许培基闻讯赶去阻止,将全部书版运到公园路九号的一个大厅内,雇用了十余名待业知识青年,进行整理,编出目录。到1960年按江苏省文化局指令,全部移交给扬州的广陵书局。

  印行书目

  民国时期苏州图书馆印行所印行书目种类繁多,民国十五年(1926)出版了《江苏省立第二图书馆官书印行所各种书籍核实价目》一书,发行全国。该书前言称:“自民国十五年(1926)7月1日起,照前定价目暂加一成半,以期持久。”从“照前定价目”五字看,印行所应该还编有另一书目,不过至今未见原本。该目共录经部41种、史部73部、子部44部、集部42种、丛部8种,合208种。每一书,一般印刷有三种不同的纸张本:有连史纸本、赛连史纸本、毛太纸本。纸张不同,价格亦不同。至民国十七年(1928),印行所又编辑了《中央大学区立苏州图书馆印行所书籍价目》,由江苏印务局铅印。录经、史、子、集共201种,每部也都标注价格,苏州振新书社经销(图书馆曾与苏州振新书社订立过代理印行所发行事宜合同)。民国二十四年(1935),图书馆又编印了《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印行所发售木刻图书目录》,该目录之前,刊登了图书馆所制定的《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印行所售书简则》,对售书邮费、折扣、购书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馆刊中曾刊登有印行所广告,推销本馆印行的《古逸丛书》《直省释奠礼乐记》等书。经销地除图书馆外还有处于苏州闹市区的观前交通书局,每部书都标有价格,但也有变化,如《直省释奠礼乐记》馆刊标价4.92元,而《中央大学区立苏州图书馆印行所书目》标价6.2元,两者相差不小,可能是当时物价上涨的原因。

  由上述可知,苏州图书馆历史上的印行所(股、部)曾印行了不少书籍,并且搜集保存了大量木刻版片,为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1960年图书馆移交广陵书局的书版,如今已经成为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先辈们对这些书版的搜集保存之功,也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