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徐渭传
徐渭这一生,又可谓极其成功,他在一败涂地中,仍然构建着自己的精神王国,身处泥泞,却依然开出花来,他少年成名,文采一绝;中年时军事才能突显,坐断江南;晚年名满天下,身后更成不朽,才名横亘古今。
艺术往往是痛苦的结晶,或是身世或是精神的痛苦,才使得艺术在灵魂负役般的煎熬和磨砺中得以升华而成为不朽——我仿佛透过历史的天空,隐约看到一颗原本高 贵的灵魂在乌云笼罩下的尘埃上顽强而又不安地抗争着、漂动着,而他那颗高 贵的灵魂却让人永远不敢仰视。
后世人形容徐渭的字,叫做“乱石铺街”,徐渭的这种探索打破了前人行与行之间不贯通的桎梏,是对于自晋人之后的创作常规的一种创新,并且这种章法技巧,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大家,其中就有神笔王觉斯,这个被日本奉为书圣的人物。
书法的趣味要与自然相通。书法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徐渭首先提出来的,早在晋唐时期,人们就发现了书法的自然意义,例如我们所知道的“担夫争道”、“屋漏痕”、“飞鸟出林”等等,都是人们在书写中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但是,徐渭认为,只有人们在书写时把字与自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完成书写创作的“自然”意义。他说“惟壁圻路、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乃点画形象,然非妙于手运,亦无从臻此,以此知书,心手尽之矣。”
徐渭一生在很多领域都有过很高的造诣,他的画非常值得人称道,有人说他是中国版的梵高,郑板桥和齐白石都争着要做他门下"走狗"。可见其才华。但徐渭在戏剧上的创作贡献是最不可小觑的。
在“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制度下,文人几乎无他路可走,实在让人唏嘘,而徐渭满腹经纶,却受八股文的限制,难以金榜题名,更让人可惜。1548年,徐渭走投无路,迫于生计,只有依靠自己仅有的文才讨生,便开设“一枝堂”,招收学童,教私塾以糊口,并且开始追随季本、王畿等人,研习王守仁的学说。
徐渭是一位诗词歌赋、音乐戏曲、书法绘画、文艺理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无所不开一代宗风的奇才、全才、大文豪。徐渭是一位胸怀大志、忧国忧民、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士。徐渭是一位父母早亡、屡试不中、宦海沉浮、愤世嫉俗,乃至九度自杀、一朝入狱,于贫病交加中终老一生的不幸者。徐渭是一个神经濒临失常的狂怪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