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肠梗阻医案、配方
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道通过障碍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肠梗阻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肠梗阻大致可分为机械性(器质性)和动力性(功能性)两大类。它与阑尾炎、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并称常见四大急腹症。发病急剧,并发症多,有时造成诊治困难,在外科临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相复杂多变。
中医学认为,大小肠功能是“泄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泄塞上逆”为病。肠梗阻时胃气下承功能异常,腑气不降,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瘀血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活血化瘀、通腑降气等方法辨证施治。
【病案举例】
患者,男,52岁。1998年4月10日因大便秘结、胸闷气急1周入院。入院诊断:直肠腺癌保留肛门根治术后,右肺转移癌。电子肠镜示乙状结肠有突人肠腔的肿块,肠腔狭窄,镜身无法通过。予对症治疗及大承气汤合泻白散煎服,2日后症状无缓解,并出现腹痛腹胀,继而恶心呕吐。查体:肠鸣音亢进,腹肌紧张,左下腹可扣及硬块物质。舌质紫暗,苔白,脉沉涩。腹部平片可见液平面遂胃肠减压,24小时后于胃管内注入少腹逐瘀汤加减煎液30ml,1次/2小时。并拟三棱10g.
莪术10g,生大黄10g,水蛭10g,炙甘草10g,三七粉(冲)10g,白芍90g,水煎浓缩过滤,待温度至37℃时,直肠缓慢滴注200ml(50分钟滴完),2次/日,同时辅以营养支持。上注下灌10小时后,患者解出深褐色羊粪状颗粒大便约小半痰盂,随后腹胀腹痛减轻,恶心呕吐未作,以后每天大便1次,呈颗粒状或细条样黄色粪便,5日后腹胀腹痛完全消失,停止胃肠减压,改用少腹逐瘀汤加生大黄、白芍、三七粉、泽漆,水煎灌肠,嘱患者进少量流食、半流食2周后可进软食,胸闷气急也随之消失。持续直肠滴注30日,其间顺利实施F加CF方案化疗,2个月后电子肠镜复查示乙状结肠肿块缩小50%以上。
按:清·王清任曰:“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晚期肿瘤所致的肠梗阻虽系急腹症,但往往放弃手术治疗。笔者体会,唯化瘀通腑才可改变梗阻。该案灌肠方中以大剂量的白芍缓急止痛,配甘草酸甘化阴润燥以缓解梗阻局部的痉挛,生大黄通腑活血,三七粉、三棱、莪术、水蛭化瘀散结,诸药合用,刚柔相济,避免逐瘀药的破血动血之弊梗阻解除后继以少腹逐瘀汤加味灌肠,意在持续局部用药,以取渐消缓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