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文化|单字名和双字名
中国人的名字,堪称门类繁多,五彩缤纷。这名、字、谥、号、绰号、笔名,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尤其是名和字,最为复杂。我们这次来说说小名和大名。
1
单名,一看你就很贵
先秦时代的人,有的是单名,有的是双名,但总的来说,还是单名多,双名少。
▌单名多,双名少
在西周东周整个周王世系的近40代周天子中,只有9位是双字名(也叫复名),其中还有好几位是亲兄弟,属于一个爹在特定时期取的名;
两汉的28位皇帝(包括被废的),只有3位原本是复名,但即位后也都改成了单名;
三国两晋的帝王世系里,也唯有东晋末代被人挟持上位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是复名。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如萧何、韩信、曹参、卫青、霍光;马援、窦宪、马融、班固、荀彧;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陆逊、典韦、程普……也都是单名。
就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来说,几乎都是单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出77人,双名者只寥寥数名。
两汉魏晋还是单名占明显优势。
南北朝双名稍多一些,到了唐宋则渐占优势。
清代的文人士大夫,双名似乎要占绝对优势了。
2
单名为何能如此强势?
究其原因,这和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心理有关。
那时的人有一种“求偶”和“对称”的心理,一个姓、一个名,正好是双字结构,是偶数,又对称。
另外,先秦时期有一种“贱名观”,认为两个字的名低贱,不懂礼数。所以,单名就大为盛行了。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他大搞复古,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比较奇葩。
王莽制定法律规定,良民起名要用单名,只有违法的人,才用双名。比如,王莽的孙子原来叫王会宗,王莽颁发这个法律后,改名为王宗。后来,王宗因为违法,又改为王会宗。
3
单名向双名转化,有三个原因。
人名之所以由单名向双名转化,是命名取字复杂化的一种表现。促使双名化的原因,大约有下列几点:
单名不易表现思想愿望。如颜回、苏秦、刘邦、周瑜,表达不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如郑当时、杜延年、于定国、檀道济、王镇恶等,能将志向、抱负和愿望,充分表达出来。
越到后来命名取字方式越复杂,取材越广泛,如引用经书,使用典故,袭用古人名字,单名不及双名方便。
人们想通过名字把血缘关系和行辈序列表现出来的观念逐渐强化,出现了行辈区别字;同一辈分的人共用一个行辈标志字,另外再选一个代表自己的字,这便形成了双名格局。
《姓名文化书》
以孩子的生辰、姓氏、名字为样本,检测对应的时空基因、血脉基因、文化基因,进而细分为30多个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要素,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是宝宝专属姓名DNA解读指南。
点击小程序进行专属定制
吉生文传
用科技赋能人文,传承姓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