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大结局,“芈月中蛊”在现实中真有这回事吗?

俞鑫,湖南常德人,国内新锐作家、编剧,地道风物特约作者。出版有人气小说《鬼遮眼》、《边陲》及畅销童书赛尔号《雷伊传》系列。
《芈月传》今晚就要大结局了,想到前几集,芈月中了“草鬼婆”下的蛊毒,义渠君还舍身相救,真是让人唏嘘。

“芈月中蛊”这个桥段如此过离奇诡异,现实中是否真的有这回事?我们特别邀请了新锐作家俞鑫,结合他在湘西考察的经历,来聊聊神秘的“放蛊”

湘西之神秘,除了赶尸,还有苗蛊。可别以为蛊术影响的只是湘西巴掌大的地儿,其影响力甚至远及整个东南亚,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

“蛊”是什么?乍一看,似乎是个很玄乎的字,其实它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咱们民间,有一个口头语叫“整蛊”,是用来形容遭到别人无端的作弄和伤害,另外,还有一个词,叫“蛊惑”,是指让人心意迷惑的意思,都是由楚巫文化中的“巫蛊”派伸而来。

蛊,简单来说,上为虫,下为皿,其实就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而用巫术来操纵毒虫,并以咒诅害人的巫术,称为巫蛊、蛊毒、蛊术,或放蛊。中了蛊的人,如同被鬼魅迷惑,会神智昏乱。

并非所有的虫都能成蛊,这其中还有复杂的过程,《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

也就是说,所谓蛊,就是百虫之王。食尽诸虫的最毒者。

巫蛊之术古已有之
真实存在

蛊作为一种神奇的黑巫术,是楚巫文化的分支,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几乎渗透了中华文明的历朝历代。

最早可考的是殷墟甲骨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对蛊毒作了象形的图示,即在“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种毒虫。

在春秋战国时代,蛊只是一种疾病名称,当时叫蛊疾,如《左传·昭公元年》所记晋侯得的病即为蛊疾。而在汉代以后人们把蛊毒与黑巫术联系起来,蛊毒开始变得复杂和神秘起来。

《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年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起源是陈皇后让女巫念咒、向邪神献祭,也就是行意念蛊。事后,女巫等300余人遭诛杀,此后,《汉律》中就有了“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的条文。

论蛊术最盛,并产生全国性影响的,当属宋代。宋代巫蛊成灾,民间放蛊害人的事屡有发生,因此宋朝对于有过放蛊和养蛊前科的人,管理非常严格。太祖乾德二年(西元九六四年)下令将永州养蛊的人三百二十六家移往当地的穷乡僻壤,不准他们进城。然而,治标不治本,宋廷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住民间蛊毒巫术的广泛出现。

湘西苗族曾人人

谈蛊色变

在湘西,苗族几乎全民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蛊在当地俗称“草鬼”,只附于女子身上,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蛊婆”或“草鬼婆”,在当地人看来,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虽然谁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据,但本地人都对蛊婆的存在深信不疑,甚至有“无蛊不成寨”的说法,时间一长便成为一种风俗。

湘西赶尸传男不传女,蛊术传女不传男。由于许多苗女多会下蛊,因此丈夫害怕妻子、媳妇害怕婆婆的现象比较普遍,生怕惹蛊上身。那些中了蛊的人,只能千方百计找人解蛊,解蛊人也就成了香饽饽,不愁没钱赚,因此渐渐地衍伸为一种职业。

从事湘西民俗研究的吉首大学教授田茂军介绍,放蛊在民间分为两种。一是药物蛊,由蛊婆将蝎子、毒蛇、癞蛤蟆等毒虫研磨成粉,和其他添加物暴晒而成。在关键时刻,趁人不备,蛊婆将藏于手中的毒粉弹入外人的碗中或身上,这人就会中毒,甚至不治而亡。二是意念蛊,就是几句咒语、一个眼神、一口唾沫。如果蛊婆想放蛊,那么被蛊婆盯上的人就会莫名其妙地生病,或水土不服,或迷路,总之遇到麻烦。

在我看来,苗族之所以“谈蛊色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蛊”能够害人。苗民不仅在生活中处处提防,生怕结下仇怨,在婚姻上也尤为忌讳。在当地,哪家儿女要开亲的话,双方父母都要暗地里对对方进行严格审查(俗称“清针线”),看其家庭及亲戚干净与否,即有没有蛊。如果发现对方有不干净的嫌疑,就借口婉言拒绝,因此造成不少婚嫁上的悲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时候的苗族年轻人极少有恋爱自由。

(作者根据苗族老人口述演示的放蛊手诀。供图/俞鑫)

当今,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是苗女,都会下蛊,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这里需要先科普一下。苗族,其实是一个统称,实际上有生苗、熟苗之分,生苗,是指未被汉化的,一直生长在苗寨里,几乎与世隔绝的苗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彪悍,血性,义气,能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家园,极少与外族通婚。会下蛊的,是生苗,又称蛊苗。在当地,蛊族的族长,从没有谁敢得罪,蛊族的苗女,几乎也没谁敢惹。

湘西少数民族众多,除了苗族,还有土家族。人们往往只以为放蛊是湘西苗女的专利,但其实不少男人也会,但主要是土家族男人,和苗族一样,土家族男人放蛊也是世代相传的。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有些惴惴然了,那万一中蛊,该怎么化解呢?放心,再厉害的巫术,也是有解决办法的,要不然万一下错蛊,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我看来,解蛊人共分两种。

下蛊的“草鬼婆”

解铃还须系铃人,她下的毒,一般都会有化解之法,用当地人的说法,叫凡事留一线。

草药师

在湘西农村,草药师是一种祖传的职业,他们不仅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解蛊也在他们的行医范围内,但草药师解蛊大多是结合了中医的原理,讲究对症下药,用当地的行话来说叫“解熟不解生”,就是对于没见过的蛊种,一概不解,因为未必能解得了,到头还落个庸医的名号。

苗女多情
情蛊锁住负心男

若按用途来划分,蛊主要分为情蛊恨蛊

情蛊

顾名思义,就是爱情之蛊。湘西的男女之间放情蛊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湘西的男女对某人爱得不可救药,而对方又不爱自己时,就会找草鬼婆讨情蛊,放在对方的茶里或饭菜里,对方吃了,就会爱上自己。另一种是结婚了,担心对方又外遇,背叛自己,就悄悄地把情蛊放在对方的食物里,以便对方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

在所有的蛊里,情蛊被称为最毒的蛊,中蛊之人只要一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蛊就会啃噬他的心,让他心痛。只有见到心爱之人,疼痛才会停止。

在古代,情蛊施用于外族男子身上。苗女非常单纯,一点心机也没有,男人说爱她们,她们就真的会相信,并很轻易的就把身心托付给对方,而汉人男子不告而别的很多,可怜的苗女多会心碎神伤,香消玉殒,她们相信,只有情蛊可以让他们回心转意

恨蛊

有爱就有恨,恨蛊是结怨或结仇时放的蛊。这种蛊,又放在人身上,也有放在物身上的。恨蛊其实就是一种报复工具,多用于感情纠纷,或利益争斗之中,中蛊者非狂即死,惟系铃人可以解铃。恨蛊的种类成千上万,下面只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蛊种

金蚕盅

利用十二种虫类埋在十字路口,经过几日后,取出奉在香炉中,能使人中毒即为金蚕,造成胸腹纹痛、肿胀,最后七孔流血而死。

泥鳅蛊

将泥鳅浸在放有竹叶和蛊药的水中,即成有毒的泥鳅。让客人食煮过的毒泥鳅,食后,腹部内会觉得有三、五条泥鳅窜动,有时下达肛门、有时上冲喉头。如果不医治,只有死路一条。

蔑片蛊

将竹片施以蛊药后即成。将长约十公分的竹蔑,趁人不注意时放在路上,行人走过,蔑就跳上其脚腿,使人疼痛异常,过些时日,蔑又跳进膝盖,使其脚小如鹤膝,此人活不过四、五年。

石头蛊

将一块石头放在路上,此块石头能够行动、呜啼,使人便秘消瘦,而且又能飞入人的双手双脚,此人不出三、五年,便会一命呜呼。

疳蛊

疳蛊毒人后,会使人心昏、头眩、笑骂无常,饮酒时,药毒辄发,忿怒凶狠,俨如癫子。

肿蛊

俗称放“肿”,中毒后会使人腹部胀、肚鸣、大便秘结,甚至一耳常塞。

中害蛊

中毒后会使人神昏、性躁、頍焦、口腥,而产生视、听幻觉,看见鬼影,听见鬼声,如临大敌,不时想要自尽。

生蛇蛊

中毒情形和阴蛇蛊类似,进入体内能成形为蛇,四处乱咬,造成头痛,夜间更为刻烈。

巫蛊千年
为何以湘西苗族为盛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但巫蛊千年,为何以湘西苗族为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历史沿革

在古代楚地的民俗文化中,“巫术”尤其盛行,故有“楚人崇巫”之说。巫蛊文化迎合了苗族文化的阴阳思想,苗族善于把包罗万象的复杂世界简化为阴阳两极,用阴阳的对立统一来阐释世界的万事万物。

地理环境

清代“改土归流”之后,中原居民大量迁徙到南方地区。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对陌生的人和物产生恐惧感,思想上容易受到自古形成的蛊文化的强烈影响。

因地制宜的供需

虽然古代以法律等形式禁止蓄蛊、放蛊,但湘西地区地处偏远,草木繁盛,有毒动植物资源丰富,给蛊术兴盛提供了生存空间。为满足某种社会需求,以神秘崇拜为特征、以生物毒药的提取和使用为核心的蛊毒就在湘西地区延续下来了。

医疗落后

苗族多处偏僻地区,旧时医学落后,许多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故每遇就诊无效,动辄归咎于蛊。

放蛊

正远离湘西人的生活

之所以放蛊在旧时代如此流行,除开迷信思想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权的斗争。在古代,自进入父权制以后,特别是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妇女的地位每况愈下,在封闭的湘西山区尤甚,而“放蛊”则成为饱受欺压的妇女捍卫权利,保护自己的一把利器,一种精神图腾。所以,放蛊的流行,也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因素的。

如今的湘西,和其他旅游地区一样,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在苗族山区,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巫蛊已经逐渐远离当地人的生活。但人们在茶余饭后,偶尔谈到它的时候,还会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和湘西赶尸一样,苗蛊也正经历一个巨大的断层,当地年轻人普遍受过新式教育,难以接受也难以传承这样的古老民俗,很多曾经的巫医所诊断的“蛊病”,基本上能够被现代医院治愈,这样,巫医的地位逐渐下降,巫蛊的传承难以维系,只能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认为,把湘西的巫蛊文化纯粹归为封建迷信是不合适的,巫蛊最大的神奇,就是它并非纯粹的怪力乱神,而是结合了一定的中医原理和心理暗示,这样看来,不失为古人对生命科学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巫蛊,它更像一种精神层面的信仰,

它和湘西优美的风景、淳朴的民风民俗一样,

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

撰文:俞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