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个小学生到苏州瑞光塔掏鸟蛋...
1978年,3个小学生到苏州瑞光塔掏鸟蛋,在塔3层无意间摸到了1块松动的塔心砖。抽出砖后,1个黑黝黝的洞口露了出来。在洞中,孩子们发现了个1米多长的“黑箱子”,一个沉睡千年的国宝就此重见天日。
“黑箱子”外面写着“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打开箱子,里面有一个彩绘的银杏木内函。
内函高124cm,内函的内壁上墨书“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1013年。再打开这个木函,一件稀世珍宝出现在众人眼前,这就是后来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通高122.6厘米,以楠木为骨,分须弥座、佛宫、刹顶三部分。
宝幢选材极其奢华,制造者根据佛经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制成。
宝幢上的珍珠多达4万颗,塔刹顶部更是有一颗直径达3.4厘米的水晶摩尼宝珠,宝珠四周饰有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
宝幢最下端的须弥座,呈八角形,底座有八只神态各异的小银狮子;须弥座通体描绘宝相、缠枝图案,中间束腰,上面描绘着木质描金勾栏,栏杆内雕刻着须弥山海,海上盘旋着一条鎏金银丝穿珠九头龙,龙须、龙爪用银丝编织,清晰可见,海面四周八朵祥云冉冉升起。
宝幢的制作工艺极其考究,运用了木雕、玉雕、漆雕、穿珠、描金、堆漆等各种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是用来存放舍利的容器。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时间,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