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有什么后果?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1)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2)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3)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4)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简而言之,碎片信息为了达到易于习得的目的,通常会显著降低认知成本,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

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据这三者的内在逻辑,得出DE,甚至F,这个过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内在逻辑,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没办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后它们能够呈现出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这样的结果是: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

但是,这些获得的信息,因为它们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内容,会被提取得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极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前文已经说过,我们的知识网络,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那么,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你的「网络」并没有扩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长此以往,你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碎片化信息,跟来源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你习惯了接受「A是B」、「C是坏的」、「因为A所以B」的简单观念,那么,无论你是在刷微博,还是在读书、看公开课,其实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识。

我之前在一个「聪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么」的问题中,提到过: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元认知。

同样一个问题,较为聪明的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们会拔高一层去看待这个问题,从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线条,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网络。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刷微博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具体的方式是:

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亦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也就是说,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检验并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口述、写文章,去教会别人这个知识。或者,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果断舍弃。如果一个东西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现在还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

再多谈几点:

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很有趣,就以它为出发点,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GOOGLE,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以上种种都需要不菲的时间,但学习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所谓聪明的人,无非他们把走路、等车、休息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罢了。再说,学习本身,岂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来源:Lachel(L先生说)

(0)

相关推荐

  • 关于断章取义式信息传递的不利后果

    关于断章取义式信息传递的不利后果 原创作者:三公新解/sangong3000 引语:三公指公开,公正.公益.三公的宗旨:帮助,引导人类拥有自己的人生或阶段性的目标,协助.培养其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 ...

  • 了解三个阅读能力,抓住读书笔记的本质

    在当下这个时代,知识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任何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领域,都会有相应的专业书来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我们来说,如何检索信息?如何找到你想要的内容?知识那么多,如何对每一类知识都有好奇心?如何 ...

  • 你看透本质的时间,决定了你的命运丨三个方法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电影<教父>中有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为什么同样都是生活在地球上,接受着义务教育,有的人 ...

  • 存储和表达是结果的呈现,高效努力从迁移运用开始

    加工处理是思维的过程,而存储和表达则是结果的呈现.各种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存储和表达. 信息只有存储在自己的大脑里,才能在需要时及时提取出来,并在之后的行动中付诸实施.如果不及时加以存 ...

  • 强烈反对你去做这件事情!

    你好,我是铁木君. 昨天我打扫了一下屋子,忙完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 手机翻着翻着,我好奇地点开了微信收藏. 里面除了最近的一些内容,我做过笔记记录外,大部分的收藏日期都已经是三四年前. 有的内容已经被 ...

  • 为什么,你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信息会变...

    为什么,你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信息会变的迷茫? 以下9种思维模式你喜欢那一种独立思维的模式? 选择一个思维模式,让你像设计者思考,将你不安的焦虑转化为创造奇迹的动力?

  •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领英中国现已推出专为职场年轻人服务的社交App"赤兔",年轻.鲜活.有趣.有温度. ...

  • 什么是碎片化信息?什么叫碎片化阅读?

    这一文章是从"看书-增长见识"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 在我看来,知识越多,见识就越广阔. 所以看书会增长见识. 但其他能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能增长见识. 碎片化阅读就是一种获取&qu ...

  • #效率工具#收集你需要的碎片化信息:方片收集

    盲目地吸收,匆忙地筛选,手机装满备忘录等稍后阅读及笔记应用.但是你转瞬即逝的灵感又何处安放? 今日呼儿嘿哟推荐--方片收集,一款强大又小巧的碎片知识管理软件.它可以从你的微博.微信.朋友圈.QQ.短信 ...

  •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 ...

  • 联合光电碎片化信息深度分析

    前面几篇文章对联合光电进行了一个企业简介,主要财务数据的分析,其中<光学镜头王者财务浅要分析>(上了仙人掌平台头条好文),相信大家对联合光电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初步的知道联合光电这家企业 ...

  • 郭继承,千万别让手机里的碎片化信息肢解了你多年养成的专注力,要保持定力

    郭继承,千万别让手机里的碎片化信息肢解了你多年养成的专注力,要保持定力

  • 告别只收藏不看,如何有效收集整理碎片化信息?

    做工具的主人 而不是奴隶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一篇课文可以反复学习一周. 而现在的我们,每天都能阅读到大量好文,兴奋的点击收藏,以为这样可以将知识收入囊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然而微信收藏了几百条,却 ...

  • 如何快速整合碎片化信息?

    以前我理解的碎片阅读,就是用碎片时间去读书,比如上卫生间的时候可以用手机看五分钟.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碎片时间我利用了,书我也看了,可是好像跟白看是一样的,啥也没记住,自己也没啥变化. 现在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