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万台车与139万个车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这句诗表达了曹操的什么心情?
开车出门,找不到停车位。
停车难的段子好笑,是因为道出了大家的真切感受。
停车这件事,牵动民生,也牵动市长的心。
“解决停车难不仅关乎着长沙文明城市的形象,关系到美丽舒适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关系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与839万长沙市民交通出行环境的改善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息息相关。”
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专题调研停车工作时指出:“要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这项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长沙究竟有多少车?先看最新的官方数据——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带来“成长的烦恼”,市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停车难。目前,全市内五区和高新区共有停车场4186个,其中:居住小区1762个,商业街区650个,行政办公区571个,站场、医院、学校、公园等其他1203个。
总车位139万个
而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停车泊位数应达到车辆的1.1-1.3倍(以动态汽车170万为计算依据),还需配建——
停车位221万个
缺口达82万个
泊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同时,重点区域问题尤为难解、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综合管理还需加强等情况,都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停车难,如何化解?在昨天的调研中,就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了ABCD方案。
A.盘活闲置车位资源
万达广场周边人流车流汇集,市委市政府通过将空置的长沙轮渡客运站空坪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位286个,此外,由市交通集团运营管理的湘江中路路边停车泊位,通过技术手段和价格杠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过去路边乱停乱放的现象,为前往风光带、橘子洲的游客以及乘坐地铁换乘、万达广场办公购物休闲的市民提供车位,有效缓解了区域停车难。
B.老旧小区提质改造
在中铁四院小区,天心区政府以老旧小区提质改造为契机,通过拆除废旧水塔、历史违章、清理卫生死角,新增停车位53个,并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实现了环小区人行大循环、车行小循环,一改过去杂乱不堪的面貌,焕然一新。
管理人员从手机上就能查看智能停车位情况,包括车辆进出时间、收费状况等。 资料图片
C.重点区域整体提质
在市妇幼保健院,计划通过老旧小区及危房改造、棚改腾空用地再开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棚改等相结合,以单元更新方式,对棚改腾空用地及周边关键节点改造,有效解决医院和周边停车需求问题。
D.立体停车场释放增量
在九如巷智能立体停车场,通过PPP运行模式,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建立起有254个车位的立体停车场,存取车辆仅需90秒,既保障绿化用地,又解决停车问题。
九如巷智能立体停车场内景。资料图片
事实上,今年以来,长沙市围绕“四精五有”总要求,全力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通过优化停车弹性供给、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优化道路交通秩序、优先发展智慧交通等举措,在新增汽车17万台,城区日均活跃车数超过117万台的前提下,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1.5%,长沙经验也在全国被广为推荐。
“交通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停车便捷是交通环境的重要考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上下‘一盘棋’,切实改善交通环境。”
座谈会现场
昨日下午的专题调研结束后,又紧锣密鼓召开座谈会,郑建新也为长沙停车难开出“药方”。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上下“一盘棋”,切实改善交通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摸清底数,科学规划,着力解决好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占用公共场地乱停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理顺管理机制,补齐工作短板,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机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
要强化建管提质。突出精准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将停车工作与城市有机更新、棚区改造、旧城改造有机结合,优化公共设施配套,大力提升人居环境。要突出智慧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超级大脑的作用,加强停车管理机制规范化和管理手段智慧化建设,借鉴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要突出品质建设,把“四精五有”理念贯穿停车场建管全过程,坚持产城融合、医城融合、教城融合,充分考虑停车场建设管理与周边现有建筑、基础设施以及小区环境统一协调和谐,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要突出市场运营,坚持精明增长,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大力推进符合条件的停车场对外开放,盘活停车资源,缓解供求矛盾。
要强化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理顺体制机制,拿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协同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好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确保停车建设管理工作有根本性改变。要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抓细抓实各项工作,为落实“四精五有”、建设美丽舒适宜居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随着项项举措的逐步落地,可以想见,一个停车更便捷,更聪明、更智慧、更温暖、更有人文关怀的长沙正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