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与干姜都是药食同源,功效却大不一样

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的说法,就是根据姜的发散(走)与不发散(守)两个方面所进行的简要归纳。

姜是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之一,也是中医中药古籍中记载的药食同源品之一。

但是新鲜的姜与晒干后功效可大不一样!在中药界,新鲜的姜称“生姜”,晒干后称“干姜”。

晒干也是中医“炮制”方法之一,炮制后用途会有所改变。

生姜和干姜虽然都是姜,虽是同一物品,却作用不同,所以用错不仅不能调理身体,很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生姜在栽培的过程中经常培土,它的根茎有趋光性,就会长得又细又长,做生姜用比较好。

因为长得很快,内在的一些成分积累不够,所以晒干以后就是皱缩的,非常轻,不能做干姜来用。

生姜

在栽培的过程中,不培土,直接把根茎暴露在土表,它的根茎不再拼命的生长,使内在的成分不断地积累,晒干以后基本不皱缩,非常沉重,可以做为干姜来使用。

干姜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

干姜的第一条功效是温中散寒。本品辛散性热,主入脾胃经,长于温散中焦寒邪,具有健运脾胃的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虚寒是因为脾胃受到寒气入侵或阴阳不足所引起的,腹部发冷疼痛同时伴有腹泻呕吐。

可把干姜单独使用,也可和白术、党参搭配在一起,能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帮助调理脾胃。

所以凡是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的寒证皆宜选用,为温暖中焦之主药。

若胃寒呕吐,常与半夏、吴茱萸等温中降逆止呕药配伍;

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饮食减少,呕吐泄泻,常与补气健脾药人参、白术等配伍。

干姜的第二条功效是回阳通脉。本品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

素体阳虚并且有在服中药的朋友,对于附子这味中药肯定不会陌生,每次服用都需要久煎的附子,很难让人不注意到。

而说到它的经典搭档,自然不得不提“附子无姜不温”的干姜了。

为什么会有“附子无姜不温”这种说法呢?

一是单用干姜强度不够;二是附子挽回阳气比较缓慢;三是附子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前人在治疗亡阳证的时候,常常配伍干姜。

附子和干姜配在一起,一是能够降低附子的毒性,有解毒作用,二是增效,三是附子虽然回阳,但是相对于干姜来说,作用发挥的迟缓一点,两者配伍之后就可以使药力迅速而持久。

附子与干姜,历来便是医者常用的一对配伍药物,早在医圣张仲景手里,这对中药便挽救过许多人的生命。

张仲景的名方四逆汤,便是以附子和干姜作为最重要的药物,附子和干姜也因此成为四逆汤的关键药对。

二者搭配取其回阳救逆之功效,用于心肾阳虚寒厥证的治疗。

回阳救逆四逆汤

那为何干姜的功效不是回阳救逆而是回阳通脉呢?

主要原因是干姜不能作用于肾,不能增强肾中阳气,对于四肢逆冷没有针对性,但是干姜可助心阳,增强心主血脉的作用,故称回阳通脉。

干姜的第三条功效是温肺化饮,本品辛热入脾胃肺经,既能够温散肺中寒邪,以利肺之宣降;

而痰饮可化,又能够温运脾胃,以去湿浊,可绝生痰之源。

故常用于治疗寒痰水饮迫肺所导致的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嗽或者是喘息者,多与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细辛,五味,麻黄等配伍。

下面我们将干姜与生姜来做一比较:

鲜品是生姜,干品是干姜。

其鲜品生姜含有水分,气重于味,辛散之力比较强,能够散寒解表,并善于温中降逆,为外感风寒及胃寒呕吐之常用药。

干姜系生姜的宿根母姜干燥而成,水分全失,气足味存,辛散之力减弱,长于温中回阳,为脾阳衰微、吐利腹痛之要药。

因此前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的说法,就是根据姜的发散(走)与不发散(守)两个方面所进行的简要归纳。

最后我们将干姜与附子来做一比较:

两者均可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治疗亡阳证、脾胃虚寒证。

其中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为治亡阳证要药;又可以补火助阳,治疗各种阳虚证;(上可以助心阳以通脉,中可以补脾阳以健运,下可以助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尤其擅长温肾阳)

散寒止痛又可以治疗寒痹证。

干姜善温暖脾胃,为脾胃寒证的要药,回阳救逆力弱于附子。治疗亡阳证有“附子无姜不热”的说法;同时又可以温肺化饮,用于治疗寒饮喘咳证。

干姜竟然有这么多功效,是不是对它刮目相看了呢?

对了,干姜辛热燥烈,所以有阴虚内热以及血热妄行症状的朋友一定要慎用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