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终前留给儿子一首诗,首尾两句完全相同,却成了千古名作
有人曾这样形容苏轼: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文豪、大书法家、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皇帝的秘书、酒仙、专唱反调的人、诗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被称为“诗神”,果然不无道理,在他的诗中我们就可以一探究竟,任何词语在他的笔下都能够用的十分巧妙:“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大图模式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认知方面,苏轼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世间万物,犹如过眼云烟唐代的青原惟信禅师讲过这么一句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图模式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总归是单纯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但是你会慢慢成长,长大后的世界对于你来说有些复杂,你意识到能看到的只是表面,最真实的样子反而看不清。这时候你会深陷其中,有些困惑,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大图模式从单纯天真到认清事物本质,这就是成长的过程,难的是第三重境界。世间万物,犹如过眼云烟,这种返璞归真的认识便是第三重境界了。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而大文豪苏轼就在其中。
大图模式他在临终时曾给小儿子苏过留下一首诗,这首《庐山烟雨》首尾两句完全相同,流传后世,成了千古名作,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全文如下: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大图模式苏轼写下这首诗作,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冀,愿他一生少些坎坷。前两句诗句表示的是在苏轼看来,庐山的烟雨,浙江的钱塘大潮都是世所罕见的美景,他曾经对此充满了向往,若不能亲自去观赏一番就是一个遗憾。“庐山烟雨浙江潮”目的是赞美庐山和钱塘江美丽的景色。
大图模式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这层感情色彩中,苏轼已经不再怀有期盼和兴奋的心情,因为他已经看过了庐山和钱塘江的盛景,这里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就不是在赞美风景了。当他亲眼看到了迷蒙的庐山烟雨,壮阔的钱塘大潮,才发觉也不过尔尔,并没有什么好让他激动。
大图模式不是庐山烟雨不够美,也不是浙江大潮不够壮观,只是心境不一样了。苏轼也曾追求于功名利禄,几十年官场的风云变幻起伏跌宕,让他明白了: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他在告诉儿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所以才会以“庐山烟雨”为喻,教儿子不要沉溺于追求功利,很令人感动。这一生,我们常常会这样那样的执着,或是人,或是物,看不开,放不下,所以才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痛苦。
大图模式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若因此生出了执念,那么痛苦将如影随形。读苏轼的词,可以怡心,品苏轼的人生,让人奋发人生一世,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苏轼的人生对我们最有参考意义。他丰富的一生,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时,都能得到有价值的人生提示。
大图模式他的故事,是一盏淡茶,是一盅苦酒。他可在人生逆境苦中作乐,也可发出痛彻人心的悲伤。一支笔,一袖风,他写下的,皆是你所熟识的词,却是你所不知的一往情深。这本《苏轼词传》以苏轼一生生活过的城市为线索,将苏轼一生经历跃然纸上。
大图模式这本书收录了苏轼一生的诗词,用经典诗词将他少年时的惊世才情、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愈挫愈勇、老年时的达观淡泊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大图模式在才俊辈出的北宋年间,苏轼的诗、文、词、书、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
大图模式这也是一本我读了很久却从未想过丢下的一本书,闲暇之余都会拿来品读一番,现在购买仅需28.8元,不过一顿午餐钱,就可以感受诗歌词句之美,提升自己,怎么看都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