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30 | 文化之旅30:城区篇·红草马宫行(马格+陈辚+黄本长+刘洁瑜+丘惠谊)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家们在马宫浪清村采风  

沈洛羊  摄

马宫行记

●马格

多次开车从汕尾市区前往深汕高速公路长沙湾入口,在路边看到写着“马宫”二字的路标,路口草木丛生。总是忍不住多看路标一眼,就像与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记住了她风中的容颜。私下曾望文生义地认为马宫就是一座宫殿,后来才知道马宫其实是城区管辖的一个小镇,官方的叫法是马宫街道。金秋时节,风日洒然,追随“汕尾文化之旅”的脚步来到马宫街道,穿街过巷、寻旧访古,那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让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块曾经被海水覆盖的陆地,这是一个从海底浮上来的小镇,三面环海,一面倚陆,陆地由数座山峦和部分平地组成。如果说海水是小镇的亲朋,那么山峦就是小镇的好友。宋朝年间,一群“讨海”的闽籍渔民,一路漂泊来到此处,在马鬃山下繁衍生息,捕鱼打猎。马宫的历史有“宋景帝三年(1278年)始有建乡”的记载。

沿海地区的大小城镇,几乎每处都有一座天后宫妈祖庙。妈祖信仰起于宋、兴于元、盛于明,明代朝廷曾下令在沿海各地大兴妈祖庙宇。马宫妈祖庙位于小镇西南侧海边,坐东向西,面对港口,周围是密集的民居和热闹的街市。大家兴致勃勃来到马宫妈祖庙驻足参观。在历史的风烟中,马宫妈祖庙几经修葺,至今保持完整面貌,整座庙宇雕梁绣柱、碧瓦朱甍,大门上悬挂“天后古庙”四个镏金大字,庙内香烟缭绕,庙前摆放一行行红漆桌椅。马宫妈祖庙和大德妈祖庙分镇东溪、西溪出海口,保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宁。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天后诞,也是马宫镇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众人都要参加拜妈祖,船只也会停止出海,可以想像那种香火鼎盛、人潮汹涌的盛况。采风作家对马宫妈祖庙的庄严气派纷纷惊叹,也互相探讨着妈祖信仰在百姓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位于马宫街道南侧牛尾山麓的普照寺历史悠久,是附近信教群众礼佛的活动场所。寺前有一口“佛祖井”,井水清甜甘冽,常年不歇,井口呈圆形,井壁用鹅卵石砌就。不禁想,朝朝暮暮,是谁汲井漱寒齿?从一道斜坡进入寺门,寺内洁净清幽,树木蓊郁茵润,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大雄宝殿巍然肃穆,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陶瓷坐像供奉其间,据说是白腾洲江牡山古寺的劫后余物,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拾级登临,层峦错落,山顶处生长几棵相思树,开满鹅黄的花,举目而望,尽是浩瀚无边的大海,可以寄托余生的大海。寺的幽静,海的辽远,一时充塞胸臆,让人忘却世俗的不幸和忧伤,不由想起岑参的诗句: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寺中的理事用地道的芝麻茶招待客人,男男女女无不吃得津津有味。“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我的苦茶就是捧在手中的这一碗混杂着芝麻和花生香气的世外茶水。离开普照寺,善良的阿嬷站在寺门频频挥手,说着有空再来的话,脸上尽是岁月的宽宏和长者的仁慈,如此亲切而又温暖。

走过逶迤的长城路来到马宫街道长沙湾海口处寻找长沙古炮台,路边的花草拂动衣袖。清嘉庆九年(1804年)县令张再瑛把原在潮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依山势建成长沙炮台,围墙由花岗石块砌筑,里面有营房和瞭望房。炮台地处军事要冲,扼险而守,视野开阔,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长沙炮台犹在,墙门顶上石匾额刻的“镇海”二字犹在,高山和流水犹在,只是围墙已经斑驳颓废、破败不堪,并且炮台里面已被用来种植果树和养鸡,没有丝毫保护的意思。寒禽与衰草,于此伴愁颜。我们与其说是来参观,不如说是来凭吊,心里难免会有隐约的遗憾和不安。

来到马宫码头,情不自禁地停住步伐,阳光铺撒一地,咸腥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码头上一溜排开曝晒着虾姑脯,这些虾姑脯在曝晒之前已用辣椒、酱油、白糖和香料等腌制过。据说这是马宫的特产,风味诱人。港口停泊着一艘艘渔船,仿佛一群刚刚离开工地的民工正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歇息片刻;白鸶鹭绕着渔船飞来飞去,落下又飞起,飞起又落下,拣尽寒枝不肯歇的模样。远处有两座雄浑的山峦,遥遥相对,将港湾紧紧抱在怀里,就算你不是一个耕海犁浪的渔民,你也会感叹这里实在是一个天然的优良海港。

在马宫街道游荡徘徊,走在街上,抬头就见高山,走进房里,开窗就见高山。这让我想起阳朔,文化气息浓厚的阳朔,也是这样的格局,抬头就见高山,开窗就见高山。不同的是,在阳朔是山外有山,而在马宫却是山外有海。山光忽西落,微风吹兰杜,实在是无法不喜欢这么一个被青山和碧海苛护着的滨海小镇。

秋到长沙风满袖

●陈辚

10月25日下午,秋风爽朗,云霞绚丽。呼吸着秋天的气息,我随“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采风团带着秋天的问候,怀着一颗寻古探幽觅胜的好心情,前往马宫街道长沙炮台遗迹。

长沙炮台位于马宫街道长沙湾海口处的一个山坡上,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长沙炮台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配置海防火炮10门。城墙为双夹墙壁,厚0.8米,墙高为5.2米,有许多瞭望口,墙上方为呈“凹”字形状,颇有长城的架势。也确实如此,长沙炮台地处要冲,扼守长沙湾海上交通咽喉,起着海丰县城之门户屏障的作用,有“海上长城”之称。2011年7月,长沙炮台被市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从马宫妈祖广场到长沙村约10分钟车程,我们在长沙村广场下车后,沐浴着秋日光彩,在村干部引领下,拐向村郊西侧的 “长城路”。该路名曰:“长城路”,并不是一条通瞿大道,只是长沙湾海边一条约2米宽路面的弯曲泥沙路。但沿途风光鲜美,芳草萋萋,葛藤竞相绽开着蓝色花朵,我们约行5分钟就抵达长沙炮台遗址东门外的一片空旷沙地,一座破旧不堪的炮台遗址气势巍然,威武屹立于眼前,城墙头上野草在秋风里紧贴着墙土摇晃着枯黄的身子,沧桑和落寞丛出迭现。东门上部有一石匾额阳刻“镇海”行书两字,苍劲古朴,令人心神浮游,肃然而生怀古之情,仿佛思想正沿着光阴遂道,追逐远去的鼓角炮鸣,电影里古战场炮火枪声的壮烈场面在脑海悄然闪过。

打开铁将军把守的炮台东门,进入城墙内,右侧有几间养鸡的破旧栅房,柚树、龙眼、荔枝等果树遍布陡峭山坡及残垣断壁,绿波微荡,树底下放养成群的乌鸡见到我们“啪啪”的惊跳乱走,野趣横生。沙泥地上依旧尽是鸡屎,散发着丝丝鸡屎臭味。10月13日,我和城区委常委刘元海以及陆海声三人来这里踩点时,刘常委曾嘱咐陪同的马宫街道宣传委员林奋杰和长沙村干部,希望25日“汕尾文化之旅”活动来到长沙炮台时,村里能交代养鸡户清理干净些。也许仅有2000平方米的炮台,生活着2000多只鸡的大家庭,任人上午怎么清理,到了下午也不可能有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了。“这么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竟然落魄成为养鸡场,真是可惜!”一位女作家感叹地说。

沿着一条弯曲的石板小径,我们登上炮台的南侧山坡高处,见有几间破旧不堪的旧房子和一座瞭望哨房,地上满是枯技落叶。站在哨房旁,从长沙湾吹来款款海风,拂过脸颊,轻柔又有咸咸气味,让我内心似乎多了一份古典和愉悦。眺望西北,“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风光秀丽的长沙湾一览无遗地收入眼底,长沙湾大桥连接海两岸,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一湾碧水,辽阔浩渺,海鸟飞翔,舟楫影航,海滩上是一望无边的万亩蚝塭。闻名遐迩的我市著名农产品“晨洲蚝”就是在这一方水土养殖的。

长沙炮台面积虽小,但美景不少。一株长着果实柚树,一处破旧不堪老营房,一个城墙瞭望口,一堵风化的城墙,都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引发大家的兴趣,取景拍照不断。我尤其钟情于生长在城墙的一株古榕树,它不仅长势茂盛,树叶浓密,裸露盘曲的根虬把一角城墙包裹得好像留一位长须老人,苍老又有灵性。我抚摸着它粗糙的树枝,默然与之相视,滋生一种远离尘世喧闹的感触,四周氤氲着自然的清香,心灵软化得轻盈又宁静,循着风的方向,日光在树上闪耀着斑斓的目光,摇头摆尾的树叶发出的“沙沙”轻语,似乎在解读那些躲闪在光阴里一页页泛黄的文字,讲述一段烽火连天的炮台历史。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从炮台城内出来,大家绕着西北墙城海岸小路而行,只见城墙底部相隔约2米开设了七个大小一样安装大炮的炮孔。炮孔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汕头画家杜志鸿看到这些炮孔很高兴地对我说,回去后要以炮孔为素材创作一幅作品。离炮台西北30米处海滩上有一个古代长沙湾渡口码头遗址。据长沙村干部介绍,这里是来往梅陇和马宫的海上运输线。远处翠影笼罩,连绵不断的大山是大金笼山,蜿蜒靠近长沙湾海口。山色海景炮台点缀组成一幅旖旎的自然风光。上次来时,刘元海常委对长沙村干部说,炮台历史文化深厚,保存也较完好,可借助金町湾旅游度假区的辐射作用,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旅游景点,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我凝望着破旧不堪的城墙,默想着城内的养鸡场和果园,说不定打造旅游景点的蓝图实施之时,城墙已早倒塌了,心中顿时泛动着淡淡的忧虑。

“秋水斜阳演漾金”。离开长沙炮台时,回眸再望,炮台屹立不动,一行白鹭从炮台的上空飞过,又掠过长沙湾平静的海面,海水波光鳞鳞,呈现出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竟然让心情也明媚起来,不油想起李白“雁引愁心去”的诗句,一阵轻柔的秋风悄然入怀来,心胸荡起了一腔怀恋、喜爱和祝福的声音,长沙炮台清晰的身影霎时浮现于眼前。

石马的传说(外一首)

●黄本长

一道白光闪过门缝

在出发的地方

站成传说

主人没再回来

目光向着一个方向

刀光剑影的古战场

一片荒芜,或一片繁华

雷雨交加的夜里

谁还能听见你

撕心裂肺的嘶鸣

镇海炮台

农村长大的游客,饶有兴趣

讨论墙里墙外

不知名的植物

记忆沿着瓜藤攀爬

潜伏远处的时光里

童年,赤足站在田埂上窃笑

远去了号角炮声

交出长矛、弓箭、旗帜

交出锈迹斑斑的历史

毫无顾忌的野草疯长

掩埋一段又一段故事

鹭鸟飞处是家乡

●刘洁瑜

走在汕尾城区的马宫街道上,没有江南水乡亭台楼阁照水,绿柳拂堤的清悠闲逸;没有东北高原黄土飞扬,沙尘蔽日的粗犷豪情;也没有北方雪原冰封千里,银装素裹的旖旎风光,山环海抱间,却有一份邻家小妹般小家碧玉的亲切与祥和。跟随“汕尾文化之旅”的脚步,我和文友们一起追寻这位邻家小妹的芳踪,探访马宫的故事。

马宫原名“妈宫”,妈祖宫的意思。马宫港三面环水,一面倚陆。和我的家乡甲子一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类生存总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渔业便是马宫港的第一产业。都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渔民们每天风里来浪里去,命悬一线地在海口浪尖讨生活,妈祖便成了心灵寻求庇佑的最高神明。因为妈祖宫香火鼎盛而名盖全镇,获得了以”妈宫”为镇名的殊荣,“文革”时才改名为马宫镇。走进马宫街道的妈祖宫,妈祖神像端坐正中,庄严肃穆。殿外,铁架搭起一个宽大的凉棚,三个铜铸香炉并肩摆开。对面有一个戏台,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铁栅栏格外显眼。

从妈祖宫出来,往南直走便是马宫水产品批发市场。时值虾蛄盛产的季节,几乎每家店里都有人在剥虾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风情,甲子的新鲜虾蛄清蒸,爆炒椒盐,红心的虾蛄生腌都令人垂涎三尺,吃过欲罢不能,即使是零星或小的上不得台面的也是剥壳腌制。这里的虾蛄却是去头去尾剥壳晒干,整个港口大堤上晒满了剥好的虾蛄,一匾一匾码得整整齐齐。店家雇佣几个帮忙剥虾蛄的,大都是妇女。三个女人一个墟,几个人一起蹲坐着剥虾蛄,东家长西家短,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在手脚不停间丰满流溢,酸话咸话插科打诨夹杂在哈哈大笑中点缀润色。时光在剥壳的指尖流过,一个个虾蛄也脱去粉色外衣,洁白无瑕地躺在匾上,等待晒干后包装成品出售。

港口停驻着稀稀落落停靠着一些渔船,白色的鹭鸟船前船尾翻飞停驻。站在堤边,海水向远方漫延,不见边际。黄昏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旁边的牛尾山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仿佛一位温柔的母亲,张开臂膀,等候满载而归的渔船驶入自己的怀抱。

沿着港口堤岸走一段路便到了普照寺。普照寺建在半坡上,远远的看见一块白色的牌坊式的大门,衬着“普照寺”三个金色的大字。走近,拾级而上,进门来,庭院洁净,遍地无尘。寺内热情好客的阿姨已经擂好了咸茶,摆在桌子上招待客人。喝过咸茶,我们到处逛逛。站在后山顶上,向下远眺,是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海,几叶小舟飘荡在海面上,几只鸥鹭船头翻飞。这情景儿让我倍感熟悉亲切,便如站在待渡山上一般。想起刚才在牌坊前看到的一副对联,“东照禅光眺渔海鸥声帆影,西来法驾鸣牛山暮鼓晨钟”,心头不禁开阔祥和。

从普照寺出来,又走在马宫的街道上。秋意微凉时分,迎面吹来的海风里有股熟悉的腥咸味。陈家祠门口一簇勒杜鹃开得灿烂热闹,引得许多文友举起相机拍下这灿烂的时光。一张社戏预告贴在墙头,上写:“是晚剧目《金殿记》,乙未年八月初四”,宛若时光剪影。

街道宁静,巷陌狭长。两旁民居门口种植着一些平凡且熟识的花草:九重塔,薄荷,蒲公英,甚至有九月重阳时家家晒存的香草……大都是日常所见,日常所用。阳光透过云层,在小巷一角投下亮白光影,灰白的对比让眼前的世界明亮而温暖。这样的街头巷陌,像极了家乡小镇窄小的里弄,闲闲散散地漫步,心无所羁,自由散漫如闲云野鹤。

抬头处,白云叆叇。云的心里有着离人的泪,花的心里却藏着爱人的醉。一张贴在墙上的社戏预告,一只停在船头的鸥鹭,一簇开在深巷的红花,时光的剪影无处不在。马格说:“走在马宫街道,有山有水有树,感觉宛若在阳朔。”我说:“云裳花色皆常见,鹭鸟飞处是家乡。”没去过阳朔,但听过“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愿我爱的家乡真如阳朔般成为一个人人向往的旅游城市。

小镇午后时光

●丘惠谊

我常幻想去远方旅行,剪一段午后的时光,漫步在一个陌生又遥远的小镇,做一个旁观者,静静观看别人的生活,如同欣赏一幅动态的长画卷。然后在街转角的咖啡店前坐下,捧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将一路美景幻作唇齿间的香味珍藏在自己心里。

可是我从不曾这样独自远行,我以为,我将错过那远方的美景。但一转身,原来这样美好安静的午后却躲在红草这个小镇里。

红草,连名字都如此诗意。宋至清时代,红草属海丰县金锡都,旧时叫青草墟。民国16年(1927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期间,这里是中共第八区委会驻地,故将“青草”改为“红草”。

今年10月25日的“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我又是满身疲态。刚下车,我们几位女同胞耽搁了行程,掉队了,于是我们几人在领队的带领下,往安静的小镇深处赶去。

一路有许多海味店,摆卖晾晒着各种海味干货,浓浓的海鲜味扑鼻而来。有位阿姨坐在自家门口剥虾仁,大概是拿来卖的,数量不少。汕头来的一位文友见了颇感兴趣,大概是缘于他作为画家对于画面感的敏感,停下来要把这画面拍下来,因此我们又耽搁了些许时间。半路上我们遇到了回程的大队伍,倒也好,我暗自欢喜,这样我便可以放慢脚步,让早些时候的头痛缓解一下。

文友们大概是累了,大家互不交谈。下午的阳光淡淡地晒在柏油路上,我惊喜地发现午后三点钟的小镇,就像一部没有对白的文艺片,不必开口便随处都是情节。这样的惊喜赶走了我头痛的烦恼,让我精神为之一振。

我们走在小镇最兴旺的街市上,临街是各类的商铺,最多的是店门口摆放着老式缝纫机的服装店,大概都有给顾客修改衣服的服务吧。此刻整条街上没有顾客光临,大多数店主躺在自家店里的躺椅上午睡,我们的经过也没有惊动他们。一家修电器的铺里女店主坐在凌乱的坏电器中间,放在地上的那部电视机可能刚刚修好,她正看着电视节目,见了我们,只是侧目一瞥,便又专注于她的电视了。我此刻便忽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小镇的午后似被定格一般,不受打扰,悠然自得。

街道的有些商铺建筑风格陈旧,只在临街的这一边支起一面窗户,阳光便明晃晃地洒落在白花花的一大片墙壁上。有户人家的围墙上是水泥筑的镂空雕花图案,一副年代久远的模样,让我错以为敲开门进去,便会寻访到儿时的好友,邀她一起到街上买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暑。

墙上或电线杆上张贴着许多社戏的节目通告,红色纸上的毛笔字写得娟秀端正,令我心生羡慕,一个古朴偏僻的小镇,连写宣传单的都是个书法家么?

中心小学坐落在镇中心,旁边的那座“彰善义学”石碑记告诉了我们它久远的历史。南汾小学旁的城隍庙那尊极具神秘色彩的“石马”,更是历史的见证。石马相传雕于宋末,原遗于南汾村尖山跌马埔,后才迁至南汾小学右侧150米外的城隍庙侧。关于石马的传说有三个版本,一是霸王的坐骑,被当地人摸了之后变成了石马;二是宋帝昺的守墙马;三是有人在附近的打石场订制后却没有来取走的成品。石马的轮廓被时间风化,它的模样就像它的来历一样模糊不清,但它却一直守护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陪伴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渡过如此安然美好的日子。

时光从这里一下子被推远开去。我忽然明白,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悠然自得。红草镇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它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南部群山绵延,中、北部为平原,有良田800多公顷,西北部濒临长沙湾。这里果林茂盛,水产丰富,人们自给自足,听潮来潮去,看日出日落,不必远行,美景就在眼前。

我不再艳羡远方的旅行。剪一段午后的时光,漫步在这个安静悠闲的小镇,已然是一段心灵的远足。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11.15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央视《乡村大世界》走进陆河梅园

《宇宙的构造》——绝对高质量纪录片

潮惠高速全线通车,深汕高速不再大堵车

文学就是好玩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29 | 林进挺的时光pk刘秀春的生命pk柯宜超的春联

文学看台128 | 文化之旅29:城区篇·长沙夜雨雨沙沙【王万然+黄俊杰+罗惠香+温水义】

文学看台127 | 戴运辉考察郑新派钓鱼(小说)

文学看台126 | 文化之旅28——城区篇·龟龄岛采风【洪天丽pk陈辚】

文学看台125 | 文化之旅27——海丰篇【王万然+冯晓霞+陈泗伟】

文学看台124 | 武松爱“性骚扰”【三位美女pk三位男士,四篇散文pk诗词杂文(叶勤海+罗琼花+陈健+一茗+彭伟栋+翁烈鑫)】

文学看台123 | 文化之旅26——城区篇·四大美女的龟龄岛【林小冰+白云数片+丘惠谊+罗素丽】

文学看台122 | 吴春红:童年的玩具(散文)

文学看台121 | 文化之旅25——城区篇·龟龄岛采风【陈辚+罗惠香+温水义+林瑞莲】

文学看台120 | 林煜琮:大塘骑楼印象(散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