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夜宿荒坟,不可旅居古刹”,啥讲究?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老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世事茫茫不胜愁”,唯有走出家门后才会知道诸多不易,才会明白有家人庇护时是多么的幸福、安逸。信息发达的现代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的古代。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遥远的距离虽隔不断思念,隔不断羁绊,却可能会隔断生死。因为一路上可能会遇见各种意外,天灾人祸无法预料,所以慈母在送别游子时才会极尽所能的唠叨,细致的准备。
古代俗语说:“宁可夜宿荒坟,不可旅居古刹”,这是漂泊在外游子的共识,啥讲究呢?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宁宿荒坟
荒坟,总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惊悚之感。事实上,大部分荒坟埋葬的都是些可怜人,他们可能是因为战争,因为饥荒或者瘟疫造成死亡,没有足够的坟地留给他们,也没有家人前来收尸,只能草草埋在荒野中。
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家族的没落,甚至到了绝后代的程度,再无人前去祭拜祖上,坟上长满野草满目荒凉,故称之荒坟。
有人说荒坟很“凶”,容易给人带来晦气、不幸,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因为连古人都不太相信。不过如果有更好的住宿,想来也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夜宿荒坟。
故而这句俗语中出现“宁宿荒坟”,主要是为了衬托下一句的关键,至于古人会不会住荒坟并没有史料查证。
而且在许多古代灵异小说中,荒坟确实不是一个好地方,并且相比较于荒坟,许多小说的主角更愿意住在破庙里,因为一住进破庙各种精彩的故事便来了。
二、不住寺庙
《聊斋志异》中宁采臣和聂小倩便是在兰若寺相遇,兰若寺是一个典型被遗弃的破庙,又称古刹。蒲松龄开了个头,结果后世许多人与鬼的爱情故事,便发生在了寺庙中。
破败的寺庙也成了很多恐怖故事的背景板,那么破败的寺庙真的如此邪门吗?这难道就是古人不住寺庙的原因?当然不仅如此,“不住寺庙”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有多方原因的。
1、危房
破败寺庙的形成与荒坟一样是有原因的,一般庙里的和尚不会轻易舍弃寺庙,除非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天灾。天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寺庙都喜欢建在山上),没办法只能舍弃,而这类残存下来的寺庙都只能片瓦遮身。
人祸。适逢乱世,各方军阀混战,山贼横行,这些山贼、士兵会因为寺庙是佛家圣地便会手下留情吗?显然不会。
因为寺庙中大多藏有和尚们辛苦耕耘得来的粮食,好一点的寺庙有香客的香油钱以及跟各种珍贵的佛像,在各方势力的打劫之下,寺庙难以为继只能遗弃。
建筑使用寿命到期。在现代安全普及中明确提到不住危房,古人不是傻子,房子越补越破到处都是裂缝,说不定哪天就要塌了下来,这样的房子谁敢住?
此外,因为前两点导致寺庙被舍弃长时间无人打理,房子很快便会在大自然的力量下成为危房,这样的古刹当然不能住。
2、强盗聚集地
人常说:“天地四方为江湖”,江湖中人不仅有各种大侠也有各种强盗劫匪,而这类人除了住在山寨里便是住在各种破庙里,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居无定所,四处流动。
想一下,如果宁采臣遇到的不是聂小倩而是一群满脸络腮胡的强盗、劫匪,大概这个故事很快就会迎来结局。所以不住古刹也是因为惧怕遇上歹人。
3、迷信
作为二十一世纪崇尚科学的现代人,咱们自然不相信迷信,甚至还有很多探险节目,哪里危险探险家们便往哪里钻。
可对古人来说,尊佛敬神是大事,况且很多人会认为寺庙佛像破败,佛力消散,庙中便会引来许多妖魔鬼怪,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在这样的恐惧下,他们也有绝对的理由不住古刹。
结语:
长期居住在城里的朋友大概一辈子都无法亲眼见到荒坟和古刹了,因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不断加快,荒废的古刹、古坟也早就没了踪迹。
但凡有一处年代久远的古刹也会被当作保护景点,成为旅游景区,倘若这些古刹中真有寄居的妖魔鬼怪,大概也会很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