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城市之“源”-老西门
“说起上海之根,人们会想起松江,其实位于黄埔区的老西门,也是今日上海之'源’,未来上海之'根’。自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建县以来,老西门地区一直是上海县署的所在地。”
老西门为什么叫“老西门”?
现在的老西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部复兴东路、中华路交汇处一带。此处原是上海县城的一个城门,正式名称为仪凤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官民为抗击倭寇侵犯,修筑护城城墙,城墙西大门取名'老西门’。此门面向正西方,旁设水门,肇嘉浜从此流过城内,出大东门入黄浦江。1913年随城墙拆除,辟为马路(中华路)。
老西门路名的故事
鸳鸯厅弄、金家旗杆弄、梦花街、学前街……老西门不少小路极短,名称却很文艺,“经历”更不平凡。有条马路叫“一粟街”。史料记载,它以原来这里的“一粟庵”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老西门的街景
一粟庵原址是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农园,他在这里进行种植试验,编写《农政全书》。距“一粟街”几弄之隔的光启南路上,便是徐光启故居,俗称“九间楼”。全屋原有十三进,今存“九间楼”,仅是其中一进。此楼一排九间,中间一间略高,硬山式屋顶,略呈“凸”字型,现仅存七间,它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如今,故居已无徐光启的后代居住,外观与普通民宅无异,只有门口一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提醒着匆匆走过的路人,这里曾走出过一位非凡人物。
乔家路249号 徐光启故居
梦花街,则是被网友誉为“一个鲜活存在着的上海旧市井”。梦花街隐身于老西门中华路旁。据董建善介绍,这个浪漫而富有书卷气的地名却来自“海防道”的一个兵营。兵营在东面和北面各建了一座望楼,梦花街即从“望北楼”得名。
龙门村:传承文化的城市之“根”
提起尚文路上的龙门村,住在原南市区的“老上海”们几乎无人不晓。这里曾是清朝著名龙门书院的所在地,也是上海中学的发源地。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许多上海发祥地的历史文化正逐步被淹没,许多遗迹面临拆迁、损毁的命运。而这透着浓浓书卷气的优秀历史建筑龙门村,已然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走进龙门村的弄堂你会发现,弄堂很宽,每幢房屋的间距挺大,房屋布局整齐,清一色青砖或红砖结构,单体建筑呈现各种式样。仔细看,发现每一幢建筑都不一样,有西班牙式、苏格兰式、古典巴洛克式以及中国的民居式样,有些房屋侧面是典型的古式牌楼样式;有些窗户墙面呈现不规则多边形;有些门牌是华丽的拱形石库门门廊;还有些建筑有折角阁楼小阳台……中西方古典艺术装饰相映成辉,有人将这里的建筑称作 “微缩的万国居民楼”,也是上海最具特色的里弄之一。
说起石库门建筑群,人们可能先会想到新天地,可如果你来到此处则会发现,这里的石库门建筑更具历史感、更富有魅力。漫步间,偶有老外骑自行车路过,也许他们正是相中了这块宝地作为停留在上海的短时住处,也和上海人一起感受着具有丰富阅历的龙门村。
老西门 现代教育的发祥地
老西门的地域面积为1.24平方公里,不算大,但拥有“上海之最”可谓不胜枚举,如上海市区唯一的儒教圣地文庙,又称“孔庙”,是上海市区唯一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古代建筑群,也是老城厢著名的现存名胜古迹之一,已有七百多年历史。这里曾诞生了敬业、龙门、梅溪、蕊珠等闻名上海的四大书院。可人们不知道,老西门还是现代教育的发祥地。
梅溪小学,这是国人办的,上海市最老最早的一所小学。梅溪小学自创办以来,创造了第一个举办军事训练、第一个男女同校、第一个成立童子军、第一个举办勤工俭学、师生共同投入五四运动等的历史记录。
民国初期梅溪小学的学生合影
另一侧不过数十米远,就是敬业中学的大门。敬业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名申江书院、敬业书院,至今已有两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为现今上海最古老的一所中学。 1938年8月建立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至1942年先后有二十九名中共党员,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地下斗争作出贡献。学校有资源丰富的校史陈列室,全面再现敬业中学两百五十年发展的历史。
上海敬业中学旧址
老西门还有上海公共体育场,即沪南体育场(现为上海沪南体育活动中心),是上海最早的一所公共体育场,也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体育场,解放后被批准为市级保护单位,如今改为上海黄浦学校。
人们说:老西门是一个人文历史资源非常深厚的地方,我们希望,老西门优秀的人文历史被更多人,特别是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人们所熟知,不要让“上海发祥地”的历史文化被城市发展的进程所淹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与您的朋友分享
点击右上角的“...”,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发送给朋友”或选择“发送到朋友圈”。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推送内容,请订阅看看新闻网
搜索微信号“kankanews_sh”或查找公众号“看看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