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2017上海中考《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范文一

谁也看不出,我,一个剪着一头短发,常年是休闲衫,牛仔裤和旅游鞋伴身的所谓现代的女孩,心中竟然还会有一颗深深埋着的恋古情结的种子。

还是很小的时候,一次跟爸爸妈妈去展览中心看一个不知什么展览会,当走进一个光怪陆离的纺织品和服装陈列馆时,勾住我视线的,不是绚烂多彩的花布服装,而是一袭用中国乡村独有的靛蓝底上白色花纹的土布制作的长旗袍。那份淡雅,那份清丽,那份端庄,那份朴素,直到今天印象还是那么鲜明。以后,我对蓝底白花的织物特别敏感,也特别喜欢。从 百子万蝶,至折枝花卉,从吉祥图案,到不知什么的花纹,无不 引我驻足凝视,而且是线条越粗犷,构图越简洁越好。

可笑的是,这样的嗜好竟一发而不可收,并且从对蓝花布的青睐蔓延到了蜡染和扎染。每当外出旅游回来,都要带回不少不知名状的“破烂”片。爸爸笑我是受到了原始的蛊惑。

上海博物馆开放以来,我经常走进那天圆地方的艺术殿堂,去接受五千年文明的熏陶。其中我去得最勤的地方是陶 瓷陈列室,陈列室中最令我注意的是宋代的作品——那浑身开裂的一座瓷瓶。那么一件破破烂烂的东西,却有一种形容不出的古拙朴雅的味道。看过四五回之后,我还是管那瓶叫做宋代的破瓶子。有一回,我还煞有介事向妈妈介绍,上博有一个宋代的破瓷瓶,尽管浑身碎裂,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古雅之美。在旁边听着的爸爸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傻瓜,这不是破瓷瓶,而是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瓷。它的特点就是浑身开裂,并不是 坏瓶子。”从此后,哥窑瓷这一名词连同那副浑身开裂的破烂相,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最近家里要搬新房子,妈妈在我的屋子里添置了一具玻璃橱。为了给自己增添一些文化气息,邀了几位同学去逛工艺品商店,看看有什么可爱的小摆设,兜了古玩商店又逛了老城隍庙,东西着实不少,但看中的几乎没有。结果在一家不起眼的陶瓷店里却让我发现了宝藏。那一个彩陶罐实在叫我喜欢:赭石色的图案,线条简单而稚嫩,鱼兽象形而夸张,尤其是它那轮制而又不太圆整的形状,更显现出陶罐的笨拙和质朴。活脱脱是一种什么仰韶,龙山,大汶口之类的漏网之物。东西不大,但价钱却不小。当我乐滋滋地付钱时,旁边的同学却说我“疯”了,想要拿这个钵斗去要饭。“我不管,反正我喜欢,understand?这就是古典的魅力, 你们这些现代人。”

就像好的猎狗对猎物所有的那份敏感一样,我对一切有价值的古典孑遗也有着一种自觉认同的直觉,而这一直觉我也不清楚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总之,就这样,在我的心中深深地埋着这么一颗古典诱惑的种子。

范文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一直以来,我对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文化没有理解,认为那是老一辈人才感兴趣的东西。直到那年端午,在我心中埋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那年端午,外婆坐在木椅上,认真地包着粽子。我却感到不解,觉得自己包粽子费时又费力,便劝说外婆买点吃吃算了。谁知,外婆她笑着对我说:“这传统的手艺啊,你要学,要会,可不能让它在你们这一代手中消失了。看着外婆,惊讶于绿叶和白米在她手中的无穷变幻。于是,孩子的好奇心被那新鲜事勾了去。但是,要包好粽子,必须得下点功夫。
我开始注视外婆包粽子的动作。只见在她手中,绿叶,白米,红枣,霎时变成了一个精巧的粽子。她见我看得入迷,便叫我来试试。我却怕包不好,闹了笑话。外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随手拿起身旁的粽叶,点点头,示意让我跟着她一起做。首先,将粽叶重叠成漏斗的样子,然后填入白米和红枣,再将粽叶两端像盖子一样盖住,最后细心地将粽叶用线绑紧。从她熟练的一拉一牵,一言一语中,我竟发现传统文化的美的产生过程竟如此富有文化,富有秩序。又惊又奇地接过那精致的艺术品,不禁感叹传统文化的复杂与精美。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如种子般悄然种下。
暖黄色的灯光下,她极其耐心地教我如何小心地填入糯米,如何防止馅料不漏出来,如何将粽叶绑紧。外婆一边修正我包粽子手法上的错误,一边还给我讲了一些关于粽子文化的来历与习俗。“现在啊,很少人会包粽子了。传统文化是根,是我们大家要去继承和发扬的。“她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一个老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严肃。我更用心地学起来,更为留意包粽子的细节,也更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渐渐地,我包粽子的手艺变得如鱼得水。
我与外婆一起将包好的粽子下了锅。看着从锅中冒出的缕缕青烟在空气中慢慢扩散,消失,闻着那股淡淡的粽叶香,心灵经受着一种无言的冲击。
外婆的粽子回忆回味,外婆的粽子喜人养人。现在想来,外婆不仅仅是传承了一种文化,也是为平淡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诗性。就这样,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