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范式》写作演练一、二
《初中记叙文写作范式》
第一章
第一节 观察:细致入微
(一)随机观察
(二)专门观察
(三)变换观察
(四)多维观察
写作演练一
第二节 感悟:细腻深切
(一)五官开放
(二)切身感受
(三)深入思考
(四)用心阅读
写作演练二
那一刻,我长大了
王子川
我曾在孩童时认为自己像个超人,无所不能。可事实却令我从梦中惊醒,告诉我,那只是美好的幻想。
那时,我收养了一只狗,披着一身金毛,眼睛像颗黑色的珍珠,炯炯有神。我和父母都十分喜爱他。他十分聪明,懂得人的情绪,如果我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他会变得很老实,一声不吭,坐在地上看着我。我若是要跟他玩耍,他也会变得很活泼,动若脱兔。他还会算十以内的加减法。我要是先伸出五根手指,父亲伸出两根,他就会发出七声“汪”。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星期六早晨,我和他去公园散步,我要过马路时,它死命地扯我的袖子,我只得跟着它跑回来。刚站住,一辆汽车呼啸而过……
好景不长,我和他度过四五个年头后,他被诊断出严重的肺炎,兽医说会危及性命。我不仅没有失落,而是坚定了意志——我要救活他,我一定可以。记得以前得肺病发烧时,父亲常常给我吃一种胶囊,一天之后便能基本痊愈。于是我便将家中一盒写着“消炎,祛火”的药拿了一些,与他的狗粮混在一起,让他吃下去,心里想着:“吃吧,吃了就不难受了。”第二天复查时,医生说情况有好转,这使我更有信心了——我一定可以打败病魔。
此后,每天晚上我都会给他吃这种药,期待着他爬起来,我一起玩飞盘,躲猫猫,像往常一样……过了一周,医生说由于抗生素使用过量,他的情况开始恶化,需要住院观察。那时,我的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我突然想到之前奶奶告诉我日出前折满一百只纸鹤,就可治好天下百病,直到现在,我一直不相信。可是,我是怎么了,真的花了一晚上,现学现卖,折了七十多只。之后,我应是累了,趴在一堆纸鹤上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母亲叫我起床,去医院,我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到了医院,医生打开了一间屋子的门,他趴在那里,身上都是草和树叶,看上去很累。医生说他晚上跑了出去,早上才发现他。后来我知道,狗在生命最后一刻,会远离他的家,待在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等待着,回到他该去的地方。我不断喊着他的名字,他不应,一动也不动。我十分自责,我怪自己胡乱给他服药,我怪自己连一百只纸鹤都没折完。我想哭,又哭不出来。父亲在一旁安慰我说:“孩子,不怪你,连医生都无能为力呢。”呵,是呀,医生都无能为力,我却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那一刻,我感觉很累。那一刻,我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体验到的苦与乐
黄熙悦
轻巧的步伐,优美的身姿,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这别是舞蹈的美吧。
我从五岁开始学习舞蹈,虽然算不上精通,但也颇有经验了。舞蹈基本功不但苦、痛、枯燥,而且千篇一律。刚开始时,只练一些简单的动作:下叉、下腰,这些动作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下叉时,两腿被扯得生痛,火辣辣的,只要腿中间凸起的地方透过一点光亮,就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下腰就更难了,下去,撑不住就倒下去了。一天下来,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全身酸疼,刚开始时,经常会哭鼻子。我也曾几度犹豫,闹过、吵过,不想去学舞蹈,可在妈妈的一直坚持下,每日、每周、每月,天天坚持,天天练习,我忍着疼痛,咬住牙根,自己也默默鼓励着自己。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简单的动作及其技巧已不在话下了。
我学舞蹈已有8年了。这期间,班里的联欢会,学校的艺术节,大大小小的演出,舞台上都少不了我的身影。每当跳完一曲,我都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带着这样的执着,我加入了学校的舞蹈团。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舞蹈团有了新任务,只有两天时间,我们要完成两支舞蹈的排练。这次舞蹈的难度很大,强调团队的配合,其中有机组动作需要两人一起配合完成,我们联系了几十遍才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同学们的膝盖已经跪青了却还继续若无其事地跳舞,着实让人心疼。在这期间,我们有着高达五小时的超强度训练,基本上是不吃不喝,但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任汗水在脸上肆虐,努力地跳出标准由优雅的舞蹈。虽然训练后,我们都累趴了,却没有后悔和叫苦,最终我们登上了开学店里的舞台。随着一个个高难度的技巧,观众们的鼓掌和欢呼声传进了我的耳朵,我十分欢喜,跳的以更加卖力了……我们那么努力地准备,不就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吗!热烈的掌声就是我们得到的最好的回报了!遮掩,就不负我们的努力。
人生就是这样,有苦有乐,苦尽甘来。通过学习舞蹈,我体验到了人生的苦与乐,喜欢就要坚持。
发现美,也是一种美
张嘉仪
每个人都应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样你每天都能过诗一样的生活。何须长途跋涉去寻找“诗与远方”,只要你愿意,人生处处都是诗一般的美好。
清晨,人们还未苏醒,“哗哗”的扫地声却已充斥了街道。一位环卫工人正卖力地挥舞着扫帚。忽然她直起身来,抬头望着一扇每天都会望向的窗,仿佛能透过那窗看到她的宝贝孙子似的,倏地,一抹笑容爬上了她的脸颊……
早上的地铁往往是最繁忙的,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艰难地登上了地铁,因为地铁的晃动,轮椅并不能立稳,而是向四周滑动。蓦地,轮椅停住了,老人诧异地向地上看去,认为也许是卡住了,便心满意足地靠再了椅背上。他不知道的是,背后的一个陌生青年正紧抓着轮椅,直到他下站的时候……
下午灿烂的阳光直晃得人睁不开眼,路边的小店前却有两个刚放学的小男孩合力举着一把撑开的雨伞,胳膊因为长时间的高举微微颤抖起来,“扑通”一声,有什么东西掉了进去。原来一只小猫被困在了屋顶,徘徊不前,迟迟不敢下来,那两个男孩看见了,便立即撑开雨伞在下面接着,小猫跳下后,男孩眼里纯粹的欣喜是我见过最纯洁的……
傍晚,一位老奶奶拄着规章拐杖在漆黑的路上走着,这条路没有路灯,老奶奶看不清路只能一小步一小步试探着向前走。这时,一道光打了过来,原来是一辆汽车的前灯。老奶奶借着灯光走回了家,而那辆车也一直尾随着她,缓慢而坚定……
有些人每天只会抱怨,那是因为他没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人生处处有美景,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柿子红了
蒋天仪
秋天的风是萧瑟的,萧索的,她甩着袖子走来,而将那一个个丰收的灯笼摔落人间。小区的大园里,有着两排供业主采摘的柿子树。还未很熟的柿子挂在那里,青绿色的皮上挂着红晕,正是采摘的好时节。
“唉,这样的好柿子太不容易碰到了!上次见到还是我们刚搬来的时候呢。要是能摘到几个就好了!”妈妈眼里生着怀念。我的心中突然涌现一个念头:“妈妈,我和弟弟帮您摘,我们俩跳得很高哩!”一,二,三,助跑!十余次后,我和弟弟稍微沮丧地望着树底下那小小的两颗青柿子。
“是摘柿子吗?我身高可能有一点优势。”一个哥哥从小石板路走来,同时身着房产中介的西装和领带,淡淡地说到。他也就一米七出头,比我高不了多少,那瘦板板的身材不像未发育完全的大人,而更像个长得太快的孩子。他忽而一跃而起,手擦过树枝,划了一下,手上流着血,什么也没抓着。我迎了上来,“这柿子,可以摘吗?”他突然很警觉地问。“这就是专门为业主种的。”“那好,让我再试试。”放下心来,他嘴里发着嘶声,又使劲跃了一下,领带在制服上扭颤着怪样,宛若一条扭斜的小蛇,和他的动作一样别扭。他抓住两个,转了转,落到地面上,给了旁边一个小朋友,又马上跃上去,再抓住一个,递到弟弟手中。仿佛过意不去,他手里带着拽下的树枝,很不好意思:“树枝带下来了,要紧吗?”我望了望周围旁人打柿子留下的一地树叶枝杈,忽而震动了,不假思索地点着头。
“这边的也很不错,”妈妈啧啧赞叹地说。那个哥哥走过来,跃上去,落到地面上,红手在空中一闪而过。因为没打药的关系,有些柿子的表面上长着星星白点,一摸掉下来是红的,给皮肤带来极痒极不对劲的刺激感。我只是摸了摸,手就红了起来。太阳偏西,不知过了多久,我和妈妈心满意足地望着树底下的那一小堆柿子,青皮里透着红晕,样子比店里的更丰满天然,在我的眼中,是最美丽的。妈妈让我给那位哥哥捎去几只品相不错的柿子表达十分的感谢,“做房产中介的年轻人,怪不容易的。”接过妈妈帮忙保管的手机,他走到路口的两棵树那儿,停顿了一下,又跃上去,通红的手掌里捧着一个小小的、桔色的柿子。“好像小了点,不过看着颜色挺好的。”他交给我。我说,“太感谢了!给你柿子。”“不用不用,没事。”像是匆忙似的,他摇着头很快地走了,孤独淡薄的影子拉长消失在路边。
前年,一位我的远房表哥来到北京打拼做房产中介,品质努力勤奋、性格阳光向上的他怀着无奈离开了……早起晚归,身居地下室,再热的天连一斤西瓜都舍不得买,为了业绩与生计拼命努力,晚上九点之后才能下班。敢问,那位同在奋斗的跃树人知不知道一斤没有打药鲜柿子的价值?他何苦牺牲了本用以奔波生计的时间与精力,满足两个小孩的童心,却空手离开?
尝了那个哥哥为我们摘下的柿子,一股甜丝丝却带有一丝酸涩的味道袭来。
柿子红了。那天,那高高跳起的人,成了我人生中永不磨灭的风景。人生处处有美景,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又见西安芝麻饼
郭紫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当我读沈括的《幼时记趣》时,忽忆曾去过一次的西安,那次可谓是有“物外之趣”。
彼时年少,约四五岁大,来到山西也仅是个意外,只记一路上树都疯了般的向后跑着,一眨眼就不见了。到地方后乃一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只见一卖现做芝麻饼的小店立在街头,待甜香袭来,便立刻投降央求妈妈给我买一个尝尝鲜。买完,拿纸一包,好大一个。连后来妈妈去办事了也不知道。待我吃饱喝足后,身边已经围了一大圈人,问我是不是被父母“扔了”——毕竟那时的西安也仍有“重男轻女”之思想。这误会直到妈妈回来才化解。
现在想想也是好笑极了,居然为了一块芝麻饼而什么都不顾了,唉,可不谓“物外之趣”?
今日又故地重游,亦来这十字路口。原先在我记忆中甜香四溢的小店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便利店。宛若北京的一角般,毫无特色。还是走进去逛了逛,皆为带兵马俑、秦岭之图的明信片。暮然回首,角落中“芝麻饼”三个虽已覆上灰尘、却又金灿灿的三个字落入眼中。仔细一看,确是芝麻饼无疑,但包装得严严实实,一如娇羞的小姑娘般不肯露面,那像之前那般火热,令人食欲大开?捧起一袋,就算把鼻子贴上去也什么都闻不到。无奈只有这一家至少还有芝麻饼,买了吧!
街上行人众多,却了无人声,尽为汽车鸣笛之噪音。终于拆开了包装,已然没有了吃的欲望,为何?原有我脸盘大的一张饼,现在变的仅不到巴掌大的一片,两三颗芝麻孤零零的躺在中间,实在是可怜。将这“芝麻饼”送入口中,噫,包装上大大的“酥脆”二字,现在只剩下了硌牙的“脆”,不仅令人气愤,这哪是什么芝麻饼,分明就是用来减肥的快餐!
坐在回京的高铁上,心中就难平静。如今虽科技发达,连原本罕见的火车现在也变得平淡无奇。手中还拎着大半包“芝麻饼”。呜呼!难道所谓进步便是如此?那还是还我那早已消失的小店吧!
我最喜爱的昆虫
李雨桐
我最喜爱的昆虫是隧蜂。
隧蜂是蜜蜂的一种,它形态不一,有的跟蟑螂大小差不多有的比家蝇还小这些酿蜜工匠体型较为纤细,比我们蜂箱中养的蜜蜂更加修长,隧蜂虽形态各异,但有一个特征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任何隧蜂都清晰可见地烙有本品种的印记:背面腹尖上那最后一到腹环有一条似出鞘兵器、光滑明亮的细沟;这是隧蜂家族的族徽。
隧蜂是一个勤劳的物种。四月份,它们在井下进行“挖新土小包”的活计;五月份,它们飞来飞去进行“搬运花粉”的活计,这活计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隧蜂还是一个宽容而大度的物种。五月份,出现了隧蜂的天敌:小飞蝇。这些吃白食者恬不知耻的窃贼守在隧蜂家门口,在隧蜂用甜水和花粉制成的“小面包”上产下自己的卵,而隧蜂只是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不停的做着自己的面包。不论小飞蝇有多么过分,它都是“一笑置之”,从来不会倚仗着自己尖锐的武器去碾压它们。
隧蜂最令人喜爱的是它们为了族群的奉献精神。如果我们近距离观察它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隧蜂洞口都有一个“自动伸缩门”。再近一些看,就会发现这些“们”其实是一只只苍老的隧蜂,它们老了,飞不动了,就趴在洞口,检查要进入自己巢穴的是否是它们的子孙,是的放行,不是的轰到一边。这一大把年纪了还为蜂群劳作,不停下来休息休息。
这样宽容、大度、勤劳、有奉献精神的隧蜂怎能不让我们喜爱呢?
杨花
丁子恒
中华千古,诗词千绝,每当遇到杨花飞舞的春日晴空,亦或是堪堪飞尽的淡雨季,心绪便会飘飞,扬起丝丝薄雾,回到古代,回到世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千年之前。
他是魏国大将,少有勇力,容貌英俊,他曾立过无数战功,前程似锦,仪表堂堂,他以为自己能建功立业,以光先父。
她是魏国太后,万人拥戴,芳姿犹在,她活于帝王世家,春心萌动,不可自制,她以为自己能捕获君心,一生一世双人。
汩罗湖的五月天,柳花堪堪飞尽,此时,暑气未出,泥土旁,微微湿润的朔气尚带着几分神清气爽的凉意,他意气风发,披着锦帽貂裘从战场归来,独自信步走在湖旁石板路上,暖风习习,吹散身上轻甲如战场上悲凉星夜下红土的丝丝血迹。
石板路深处,走来一名刚刚过二十的少女,一位人不威,声自威的女子。
两个人就这样撞见。
相遇,
微愣,
对视,
浅笑,
惊鸿。
就这样相见,在这杨花飞尽的五月。脚步忽的小心翼翼起来,生怕溢了这如湖面泛起鳞鳞细浪般的兴奋。无声,一切的重量仿佛压在她手指上。微微摇动着。其他的一切失去了重量,飘飘然飞起来。
她醉了,她痴了。
可他没有。
天,是多么有情,在这一刻,又多么的无情,我不喜欢程颐所坚信的威严的天,天是会妒的,天是有情的,他之所以善妒,是因为,天和地之间早已分开的太久太久。
她用太后的权威命他,唤他,以为这样便可把他留在身边,是,是暂时留在她身边,听她,陪她,这几天,成为了她最美好的时光,日夜的欢乐,饮酒,她以为这一刻能成为永远.
可是,天,妒了。太忽忽,春色好,哪知最后无计留春。
他终究是一国之将,不能做这小人行径的勾当,他不甘,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怎能受一介女子摆布?他走了,带着一众弟兄逃到了南方的梁国。
“杨花本名白花,奔梁后名华。”(《梁书》)
他走了,留下她一个人。
呵,一生太短,一瞬好长…….
她没有去找他,她本可以利用魏国的力量逼梁国交出他,但她没有,她给了他最后这一点空间,以为给了双方慰藉,以为分别后可以同平常的离人般在月下河畔,灯花瘦尽时想起对方,再加以一段古井无波的感叹与思念,便可了却此事,可惜,她愁断了千古。
一个晚上,“梦如年少从,歌舞匆匆”她梦见他还在,梦醒,发现又是春天,发现昨日的杨花竟铺满了她的绣床,她盯着手中的杨花飘起,楞了,红丝细细织成的软枕,再次被泪湿透。抬头,望向门边,半掩着,门外,芳草已经半米高。
薄悻——安好否?
她不能自已,作了《杨白华》歌辞,让宫女日夜踏足展歌喉唱这首歌,不止为了纪念,她希望全城人都能知道,有可能全国都知道,有可能梁国也知道,有没有可能……他会知道,呵,多傻。
他们的故事并不为人尽所知,但却留下这样一个词——杨花,从此中华文学史上再无杨树。
苏轼的水龙吟,一首和韵却如原著般完美的词“晓来雨过,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点点离人泪。”
苏轼认为“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看似离奇,却又如此有神,离人不正是这样么?如浮萍般在水中被尘土推搡,难以相会。
杨柳被人传唱千古,不知再一年春潮,看到漫天而飞的白花时,是否能勾起这段记忆,再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