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 从理性与禁欲看资本主义精神——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定价:21.00元

出版日期:2012年8月第1版

(一)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两位是埃米尔·涂尔干和卡尔·马克思),韦伯于1864年4月21日出生于一个德国犹太家庭,韦伯的父亲是一个享受尘世间快乐的人,而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一直在寻找禁欲生活的加尔文教徒。韦伯的父亲将公共生活带进自己家中,他的沙龙为政界和学术界所欢迎,韦伯和他的弟弟也因此得到了学术氛围的熏陶。他十三岁送给父母的圣诞礼物便是自己的文章《关于德国历史的进程,特别关于皇帝和教皇的地位(About the course of German histo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ositions of the Emperor and the Pope)》和《关于罗马帝国时期:从康斯坦丁到国家的迁移(About the Roman Imperial period from Constantine to the migration of nations)》。从小耳濡目染,天赋具备,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努力成就其一代社会学大师的身份。韦伯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廷根大学学习法律、经济学、中世纪历史、神学,相继获得博士学位和大学教授职位。在完成博士论文期间,他开始对当时的社会政策感兴趣,加入“社会政治联盟”,这个团体将经济视为是解决当时广泛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并且对当时的德国经济展开大规模的统计研究。摆脱大学束缚后,韦伯与他的同事创办了一本名为“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的社会学期刊,由韦伯担任副编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在此发表。

不同于埃米尔·涂尔干的实证社会学和卡尔·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诠释社会学(反实证主义)的思想流派认为人类社会行为过于复杂,不能用传统的自然科学方式加以研究,而要从事件内部观察和分析对象,只有个人及其行动才是实在的(他的核心术语不是“社会结构”而是“社会行动”),倡导“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识论”相对)。与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对,韦伯通过强调蕴含在宗教中的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来理解资本主义的起源(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具体论述)。他的研究和著述集中在宗教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领域。

韦伯的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犹太教》、《经济与社会》等,其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是他最知名的著作,被誉为“20世纪最富有生命力的著作之一”。该书在中国大陆学界也是影响巨大,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韦伯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也曾经提到,我们更关心的是世界文明的整体命运问题,中国的命运,是放在这一文明的视角中考虑的,所以才会最关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大家敏锐地感觉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对资本主义的解释,涉及现代世界的普遍命运,其中不仅是现代化的凯旋,或许还有现代人的某种悲剧性的处境。

(二)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研究了宗教的独特特质和其曾经的独特特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而得出新教中,看似矛盾的双方(矛盾的一方是理想世界、禁欲主义和宗教虔诚,另一方面则是参与资本主义的获利行为)其实具有亲密关系的结论。

首先,韦伯在引言中阐述了东西方文明在不同领域的差别,西方文明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同样的,资本主义地获利欲求也是理性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和企业家是自古有之且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但只有西方发展出了资本主义(形式上的对自由劳动进行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这是什么原因呢?同时提出了世界文化史的核心问题:有节制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和与之相伴的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形式是如何起源的?①基于数学和精确理性试验的自然科学,在实际运用中收到资本主义利润的刺激,②法律和行政机关的理性结构依照规章制度办事(西方独特的理性主义),③以及某些宗教观念对于依照经济精神或者经济体系的精神特质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而后者,正是本书的重点所在,就是论述现代经济生活的精神与禁欲主义信教的理性伦理之间的关系问题。此外,作者也说明了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强调自己并不是汉学、印度学、闪米特学的专业人士,这就暗示了他在后文的论述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错误。

其次,在《第一部分:问题》中,作者先阐明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天主教教徒更倾向于接受人文主义的训练,新教教徒更倾向于发展经济理性活动,而且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同一时间都支持进行教会革命。全力以赴的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的觉醒都归功与新教教义,新教教徒们往往将卓越的资本主义商业意识与一种贯穿和支配所有生活最为强烈的宗教虔诚结合在一起。

那么,资本主义精神如何定义的呢?作者截取资本主义最完美的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段话加以解释,它是带有伦理色彩的行为谏言,更是一种精神气质。时间就是金钱,信誉就是金钱,金钱有增殖和衍生的性质,精明的掌钱人是他人钱包的主宰者……这段话不仅粉饰利己主义,更将美德提升了高度。

将传统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比,分别从劳动者和企业家两者入手,分析传统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他们身上的体现,从而证明:资本主义精神和资本主义企业相互促进,经济行为是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是理性主义的一部分,而新教主义被认为是为纯理性主义哲学创建之前做了贡献。

接着,作者否定了路德的天职观(履行个人在现世中所处位置所赋予他的义务)但是路德不具备资本主义精神,仍旧保持着传统主义的性质,而清教重视现世、承认人活在现世中是一种使命的强有力表达,从而把加尔文、加尔文宗以及其他清教派(禁欲主义新教形式)作为起点,来研究早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在《第二部分:禁欲主义新教诸分支的实践伦理观》中,作者分别阐述了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是如何与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亲密关系的。①加尔文宗:预定论要求基督徒们获得社会成就,为理性组织的进行功利性服务,对上帝的选择信心满满并且对基督默默信赖,便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紧张的世俗活动被视为获得这种自信的最适合途径。信徒的生活因此被理性化了。②虔信派:恩典有限论,蒙恩状态要不断证明,所以选民们要永不停歇地履行天职③循道宗:为了获得“救赎确认”必须有条理系统性地生活,善行是获得上帝荣耀的途径④浸礼宗诸派:与加尔文宗存在原则性差异,行善,反对贵族式生活,良知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最为重要。虽然各教派各有侧重,但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自愿皈依的教派团体,没有约束资本主义发展的专制效力。禁欲主义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个人行为中,按照上帝的意志,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理性规划。

最后,在《第五章: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禁欲主义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施加影响的事实和方向,清教徒认为只要有利于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那就要尽可能多地从事天职,并要通过劳动分工蒙恩上帝。

(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更正了我们脑海中的几种观念。

当我们一提到资本主义,我们可能会想到拜金主义,利益至上,庸俗肤浅等一系列消极词汇,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有它的内涵,新教伦理中的积极入世,追求上进、对道德的高要求等,便是他的内涵所在,内因驱动外部资本主义的高效运转。

当我们一提到禁欲主义,我们想到的是严于律己,戒除世俗欢愉行为,一副修道士的形象。这似乎与积极入世追名逐利的资本主义表象不符。但是,加尔文的禁欲与传统的禁欲有着重大区别。传统的禁欲主义是在修道院中节制的出世修道生活,而加尔文的禁欲主义是向现世活动转化的,将禁欲主义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对个人的生活理性规划,选民们永不停歇地履行天职,要人们在世俗的日常活动中增添上帝的荣耀。

当我们一提到精神气质,我们可能不会将其与功利主义挂钩,但其实不仅每一种宗教都具备独特特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存在着独特特质。这种特质作为内在是某一现象发生的诱因。功利主义是新教精神特质所支持下的资本主义精神的特征之一。

当我们一提到“预定论”,我们可能会想到宿命不能改变,人生是命中注定的,主观能动被消极思想取代。从该书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加尔文宗或是虔信派,预定论是积极的,你无法知道自己是否为上帝的选民,所以需要后天参与世俗生活追求利益来让他人判断,也就是要履行天职。

该书两部分共五章论证结构完整,逻辑严谨。韦伯的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看得见的活生生的物质到看不见的精神。论述方法是历史考察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入手,分析宗教派别、社会分层、资本主义精神、“天职”观到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思路清晰,可以很好地引导读者带着问题阅读,一步一步解开读者心中的谜团;论证丰富,例如:弗雷德里克·威廉一世容忍门诺派教徒的拒服兵役,目的是论证门诺派教徒们是发展工业不可或缺的动力,新教徒们既虔诚又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才干;对比、类比得当,将传统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比(出世禁欲主义和入世禁欲主义),将前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对比,将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既对比又类比,找出共同之处,那就是禁欲主义对个人的全部生活的理性规划,从而支持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

需要澄清一点的是,该书所述的资本主义并非所有资本主义类型。清教徒所代表的的中产阶级拒绝与那些具有大资本家性质的朝臣和规划者建立任何关系,加尔文宗的领导者反对那些享受政治特权,而且具有商业包出制和殖民性质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中产阶级是该书论述的重点,而大资产阶级以基督教社会伦理为基础,并非禁欲的理性主义。所以单针对大资本主义来说,该书的论证是否成立还需进一步探讨。这也是我对该书质疑的第一点。

第二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有历史局限性的,因为已经获得胜利的资本主义不再需要禁欲主义的支持了。一旦天职的履行不能与最崇高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相联系,实践与最高理论脱臼,那么行为会变得纯粹地追名逐利,非理性的世俗活动。我们当代人来阅读,不仅需要从中感悟真谛,还需要为它扩充,完成现代版的《××伦理与资本(社会主义)主义精神》。

第三点,韦伯对中国的论述,从技术上来讲确实有误读,这无庸讳言,有些地方甚至有严重的错误,就像莫斯和涂尔干的《原始分类》对中国的解读一样也是错误百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这本书在中国的价值,因为他肯定不可能像中国人理解中国历史那样准确,他实际上是要把握中国作为一种文明所面临的核心的问题。韦伯书中的许多洞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至今仍有很大启发,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潜在因素推导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或许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如何回应他针对中国文明及其世界历史地位所做的整体判断,如何面对韦伯的判断,提出中国人自己对于自身文明的全局理解,以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可能性,这是更为根本的思想问题。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虽然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它永远不会过时。我们阅读这本书应当从中借鉴学习。金钱与资本主义不是对等,资本主义精神有新教伦理的禁欲和理性内在气质支持,社会主义精神也有相应的内在气质支撑。将中国以整体视角观之,定位全球中的中国,做出整体判断。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大一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