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钟展艳:珍惜写作的美好

珍惜写作的美好  

中山市民众育才小学/钟展艳

9月3日下午,何向梅老师在群里发了一则消息:“我们的成果获大奖啦,二等奖……”打开通知,看到了郭哥的项目,还有水灵哥和邹老师的名字,我心中更是多了几分喜悦。刚好,前一周我无意看到省厅网站上的申报公示,了解到各个地市申报的项目的数目和大致获评数目,颇感不易。对于我来说,能够有幸参与在这个项目,更是离不开写作组的专业引领。

在写作组第一期开班后,郭哥鼓励我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选题聚焦。那时候,工作两年的我没有什么想法,就做了我们课程系冯生尧教授研究的评估类的选题,也是笨拙地模仿着投稿,小确幸得到了写作组的鼓励和编辑的帮助。后来,教师节和元旦这些节日,我就给冯教授发一两句简单的节日问候。2020年5月20日,冯老师发信息问我:“展艳,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师附小何向梅副校长在做读写一体的研究,我也在帮助一下。今天下午三点有一个我主讲的交流会,你是否有兴趣和时间听听?”当时,我们在钉钉听的分享。后来,何校长通过冯老师,问我愿不愿意加入她的省规划课题?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就回复了OK。写作组的珊珊曾经说过:“我们获得的机会很多直接或间接是通过写作组得到的。”确实,没有写作组的话,我可能就困于“低头拉车”,我可能和冯老师不会有选题上的联系和交流。后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编林编辑通过微信冯老师,传达了对我的鼓励。当时,我还在我没有和林编辑打过交道,但是林编辑还辗转找了冯老师发对他的这位学生的鼓励,真温暖。

读写一体的课题完成过程中的现场会议、课例研磨,我参与得比较少,因为我和她们是“异地”,加上疫情的原因。如果我有参与的活动,冯老师就会问我:“在交流中,我讲的不对之处,遗漏之处,不符合实际之处,你说出来。”也许是师生关系的原因,冯老师和我的交流是比较直接的。2021年1月,何老师通知我,课题拟申请提前结题,你排在前面,请务必出成果,挂上课题的项目号。因为写作组一直有任务驱动和投稿写作的指引,我在这期间发了文章,但据说没有项目号,不算。看到消息的时候,我真的很焦虑,时间这么短,我上哪儿去发文章?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强大的组织。过了几天,《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雷熙编辑跟我说,之前的一篇文章要排期,咱们早日修改好,争取发2021年第1期。这是在写作组第1期寒假写的文章,多好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且雷编辑比较主张要挂项目。郭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要储备稿件,10-20篇可能才能发1-2篇,当时自己的体会储备稿件关键时候真的有用。寒假时,郭老师还在群里分享了,2020年语文教育十大关键词揭晓,“创意写作”“应用文写作”映入我的眼帘,之前郭老师还私信分享过一篇创意写作的论文给我,他说也许会对我有启发。郭老师的意思是顺着这些关键词写文章,也许中稿率会高一些。于是,我用了三天时间写了一篇应用文写作的选题,投到《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也许是沾了郭哥说的投稿最佳期的光,就在那个月,第1-2期就发表了,而且可以挂课题号。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了之前的一些焦虑。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协助做就是讲座、校稿、投稿相关分享之类的工作,这些就是写作组的日常。写作组每个月一次的研磨真的很锻炼人,让我慢慢学习看论文,学习把稿件弄规范顺眼,尤其是和珊珊研磨,她非常认真,也不乏犀利。冯教授很实在,如果是我校过的稿,他就会在作者栏署上我的名。2020年7月,我申报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冯老师也指导了我写申报书,做了校稿,虽然结果并不如意,但是冯教授还是教了一些表述和提炼的方法技巧。

写作组的每一次学习都是很实在的,伙伴们从论文交流、投稿交流到读书交流,我们在不断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资讯,实用的技巧。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经常读书、教学和写作的反复实践中。想起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话“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就像写作吧,听过很多道理,如果不实践,焉能有所长进?写着写着,一期又一期,心中对写作组的感激益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