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观察和评价的意义
区分观察和评价的意义
题记:
《非暴力沟通》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开头有一段歌词: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谁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成为“懒惰”?
……
我们说有的人懒惰
另一些人说他们与世无争,
我们说有的人愚蠢
另一些人说他学习方法有区别。
因此,我得出结论,
如果不把事实
和意见混为一谈,
我们将不再困惑。
因为你可能无所谓,我也想说:
这只是我的意见。
---鲁思·贝本梅尔
为什么作者让读者不要混淆观察和评论,区分观察和评价会有什么意义?
如果把观察和评价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如:你是一个懒惰的人。【这一个评论】
你今天一下午都坐在沙发上看手机,没有出去做事情。【这是一个观察】
当我们听到评论时会感受到被指责,或是被批评,被攻击,会做出不友善,防御的反应,而形成冲突。造成沟通障碍。
即使是一个正面的,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
如:你是一个好学生。【这一个评论】
我看到你利用课间清扫班级,让我们的教室保持清洁。【这是一个观察】
什么是观察?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真正的观察?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对于观察,我查阅了百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指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简单的说就是用眼睛采访。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的结果。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真正的观察?
我们处于一个评判的环境,大家总是带着很多个人情绪表达观点和看待问题,我们习以为常的说话模式,让我们的关注点总是放到“自我”的中心。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不清楚评价的不妥,没有意识到观察和评价的不同。
放下评判,保持中正的看待问题。
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我觉得最有效的一个方式,就是把我变成我们的视角去看待事物,把我也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带着好奇的觉知去观察,转换我们的注意力,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
是什么让自己有这个想法,是什么让自己有这个观点……
答案可能就是我的观察,把我的答案表达出来。就是我观察到的。
班级管理中,为了更好的训练学生的NVC语言,我们也常常问为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观察上。
“你是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评论】
“是什么让你觉得我是一个好老师?”
“我发现每天你都会给一些同学带早餐。”【这是一个观察】
停止下载的习惯之后,我们就进入了观察的阶段,我们的直觉变得更加敏锐,开始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现实,一旦从这个认知空间开始行动,我们即可以从组织的外围,即观察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边界开始感知。
多观察一会
当然这是需要时间和刻意练习。秀梅老师说:“我发觉自己总是后知后觉,每次说完话,觉察到自己说了评价的语言。”
我们学习NVC语言,是为了让爱能够被感知到,NVC不仅仅是沟通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是说观察是对的,评论是错的,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下的观察。
如:当我看到你把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你太大方了】
他说:“我无法完成工作。”【她无法完成工作】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现问题。【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你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如何避免说评论的语言?
我们可以让观察多一会,等待一下。我们深入感知一下,说不定可以有不一样的看见。
欣姐分享:妈妈给四岁儿子做了好几个菜,但儿子吃了一半就不吃了。
妈妈看到剩下的一半饭菜,心里评判说:“孩子太难伺候,忙乎了一早上了,就吃了一点。”但妈妈没有说出来。
过了一会,儿子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做的饭菜真好吃,我没舍得全部吃掉,给你留了一半。”
妈妈听到暖心的话,幸福的眼泪溢了出来,她庆幸自己没有把评价表达出来。而让爱在母子之间流动起来。
雕刻时光自我观察
云博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在学习NVC语言,可是身边的人并不懂得非暴力沟通,常用评价语言攻击自己。有时让自己难以抉择,是用常规语言对话,还是压抑情绪用NVC语言,遇见这样情况怎么办?”
欣姐和小伙伴们也给了自己的看法。更加让我感受共创的意义和价值,大家的智慧呈现,让我们对NVC语言有了进一步的澄清和理解。
你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和对方进行理论或是辩解,如果能够让彼此解决问题。但不要把向外伤害转化成向内伤害,我们很多人在未能把问题处理清楚的时候开始进行自我攻击,自我谴责。让自己难受。学习NVC我们学会了慈悲的给予,要先慈悲自己,同理别人的时候要先同理自己。
看到彼此的需求,攻击语言背后有她真正的意图,我们觉察她的意图是什么, 我们会同理到对方。
如:“你总是自以为是。”
我会问自己,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评判呢?他有什么需求吗?
当我观察到在研讨中,我用大量的时间表达了我的一些想法和想法,并没有给到更多人的时间分享,他也有很多自己的建议需要分享。
当我观察到真实情况后,看到对方的内心渴望和需求,我也就不会被语言伤害到。而自由的与对方进行有效对话。
雕刻时光联结内在真正意图
最后欣姐补充了一个词“意图”,我特别好奇。
沟通时你带着什么意图很关键,例如你与学生进行对话,如果带着让学生你是错的意图,沟通就会出现障碍,如果你带着好奇进行探索,想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意图,那么对话就会生成爱的语言。
意图: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打算,意图作为动机是推动人去行动的现实力量,人在清醒地状态中,绝大部分活动都是有意图的,人的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信念。
信念:认为是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对事物的判断、观点或看法。信念决定了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和欲望。
作为一名教师,带着什么教育信念做教育,有着怎样的教育意图将会决定他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情绪的产生。如:如何才能让学生听话,容易做出掌控学生的教育行为。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成长,容易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