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老柞山大型金矿床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老柞山大型金矿床。老柞山大型金矿床在宝清县城的西南部,262度方向,与宝清县城直距约58公里,矿床位于宝清县七星泡镇的西南部。1966年区调队发现该矿床,1989年筹建矿山,1991年矿山建成并投产,初始日处理矿石200吨,后期扩产至日处理600吨矿石。1993年矿山生产黄金达到12114两。2005年老柞山金矿完成改制,企业更名为宝利采金有限公司。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兴东群大马河组,该组岩石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岩、黑云变粒岩、大理岩和各种接触变质岩。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局部因褶曲发育倾向南东,该地层金的丰度高,构造金矿床的主要围岩。
矿区构造以北西向压扭性韧—脆性断裂构造为主,并呈等间距分布,控制金矿体等间距产出,并构成东、中、西三个矿带;少数北东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及轴向东西、向东侧伏的背、向形褶曲直接控制金矿体的空间展布。北西向断裂以F12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该断裂地表宽达40—50m,全长3000余米,倾向40度,倾角60—70度,该构造带碎裂岩及次级构造发育,该断裂是矿区重要的控矿构造。
矿区岩浆岩十分发育,主要有海西期混合花岗岩岩基、岩株和燕山期中酸性岩株和岩脉,岩性主要是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斜长花岗岩和霏细岩,岩浆活动与矿区金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老柞山金矿床由东、中、西三个矿带组成,三个矿带共发现200多条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与围岩界限明显,但多呈不规则的锯齿状,矿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较陡,东矿带和中矿带成矿条件好,矿体厚大。
东矿带有11条矿体,其中有5条是盲矿体,分布在604到605勘探线之间,在长250m,宽200m的范围内,矿体间距3—35m,主矿体沿F12断裂呈北西向展布,矿体长度一般25—330m,矿体均平行产出,矿体走向113—140度,倾向北东,倾角51—75度。
中矿带长1600m,宽900m,总体走向300度,矿带内发现51条金矿体,分布在8—60勘探线之间。中矿带内主矿体是1号、1-1号、2号、31号等四条矿体,它们的黄金资源量占矿带金属量的82.9%。1号矿体呈脉状,矿体长105m,最大厚度6.38m,平均厚度2.2m,走向307度,倾向南西,倾角79—90度。
西矿带产于海西期花岗岩岩体内,矿体受控于北西向压扭性断裂,矿体延长、延深较大,厚度小,含砷较高,鸡爪沟金矿床就位于西矿带的南矿段。
219号矿体,脉状,矿体长275m,矿体厚2.69m,走向315度,倾向225度,倾角70度,金平均品位4.85g/t。
206号矿体,脉状,矿体长65m,矿体厚6m,走向315度,倾向225度,倾角73度,金平均品位3.19g/t。
220号矿体,脉状,矿体长221m,矿体厚1.07m,走向315度,倾向225度,倾角79度,金平均品位2.54g/t。
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毒砂、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褐铁矿等。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金呈粒状、树枝状,以粒间金和包裹金的形式存在,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及透辉石、石榴子石等。
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胶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稠密浸染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星散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截止到2011年,矿床累计查明122b+332+333矿石资源量319.635万吨,黄金金属量22.89吨,金平均品位7.16g/t。
图1:老祚山矿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