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派人参与推翻、刺杀希特勒,结果如何?
说起抗日战争前,中国有一些德械师的事,相信很多人知道。现在咱们看到的国民革命军老照片里,最显眼的,就是德式钢盔了。
说话,从清朝开始,德国对中国的影响就大得很。李鸿章他老人家游历欧洲,与德意志帝国的前首相俾斯麦,那是惺惺相惜啊。其时,李鸿章已是74岁的老翁,而俾斯麦,比他还大了8岁了。影响东西方的两个大人物相见,不说恨晚,至少也是共同话题颇多啊。当然,若要说起来,对俾斯麦而言,那是津津乐道,对李鸿章而言,却有些难以启齿。
清朝灭亡,孙中山他们先是与苏联走得进,由他们帮助北伐。到得1927年,中苏关系没那么好了,掌权的老蒋,便将目光,重新投向了德国。
德国也乐意。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嘛。当然,更重要的,是能卖武器。
作为一战的失败国,德国要赔的钱,那真是说起来都是泪啊,虽几经减扣,最终,1921年还是要赔1320亿马克,合49.9亿英镑。
记性好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历史教科书里有写过,当年德国的马克,贬值到何种程度,买个面包,都要拿麻袋装钱——前提还是,市场上有面包买——既缺钱又缺物,能跟中国做生意,那是多好的事啊。
于是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差不多有了20个受到德国教官训练且装备为德国造的德械师。
反正,咱看着当年的照片,觉得那些士兵,那叫一个英姿飒爽啊。比之与日本拼了多年之后,连军服都不齐整的军队,有着天壤之别——也许,再假以时日,中国军队全部整编完成,训练得当,装备先进——那时,日本可就不敢发动全面侵华了吧。
只是,时间不等人啊。
中德蜜月期,也就那么几年。到了后来,德国日本站在一起且承认汪精卫伪南京政府,那就只有断交并以敌人目之了。
于是,老蒋的日记里,便出现了这样一些记载——
1942年1月10日,“对德运动倒戈工作之进行”;
1942年1月14日,“运动德国军队倒戈计划应告知罗斯福总统”;
1943年7月22日,“本周倭阁东条已倒,德国希特勒被刺未死,敌方之命运失败在即,固为可慰。然而敌国败后我不能自强,则虽胜犹败,究有何益乎?因之焦灼更甚矣”;
而这些资料,均由当时中国与德国联系密切之官员齐焌传回。
这还不算,对于参与刺杀希特勒被逮捕且与中国关系较好之人,他们被美军解放集中营时俘虏之后,老蒋还要宋子文向美军通报,说这些人,是同情中国的,是对联合国家抗击法西斯有过贡献的,我们愿意给他们担保,他们是德国的异见分子,早与希特勒关系不合……
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打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