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103《蓝 翅 八 色 鸫》
离开森林公园,我们一路向北,继续寻找另一种八色鸫。车行弯曲,目的地是一处位于紧邻乡村的自然林区,面积不大,但其中有人工建造的观鸟空中走廊。景区没有设置门票管理,入口就在村庄的中央,观鸟区自然状态毫无破坏,且与村舍交错分布,和谐自然。
我们到达时,刚好村民正在煮饭。炊烟袅袅,别致的木质房屋,依墙休息的农人,这一切令我们顿生亲切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国内久违的乡下,奔波的劳累也瞬间轻松。
当地鸟友简单介绍了这里鸟种的分布,他的话音未落,一阵响亮清晰的笛音(tae-laew、tae-laew)从他身后的密林中传来,持续不到1分钟,一对蓝翅八色鸫便如约而至,且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大方,犹如这里的人一样丝毫不避讳我们的镜头。
他是蓝翅八色鸫,雀形目八色鸫科的鸟类。他体型圆胖,尾短,腿长,以身体具有红、绿、蓝、白、黑、黄、褐、栗等鲜艳夺目,丰富艳丽的色彩而得名。实际它身上所具有的颜色不止八种色彩,头部前额至枕部为深栗褐色,冠纹黑色,眉纹呈茶黄色,眼睑、颊、耳羽和颈侧都是黑色,并与冠纹在后颈处相连,形成领斑状。背部为亮油绿色,翅膀、腰部和尾羽为亮粉蓝色。下体呈淡茶黄色,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都是猩红色。
在丛林之中,它身上的这些斑斓的羽色与阳光、绿叶、紫花、白蕊等大自然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因而也成为一种特别的保护色。
自然造物的神奇我已领教过很多,但还是会惊讶于他色彩的丰富以及融合的巧妙,不多一分,不少一寸,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将他的美丽凸显的雅致而精妙。
蓝翅八色鸫除了嘴部和腿比较显长以外,几乎都是以短为特征,颈部短、尾羽很短,身材短。但这种短并不影响他的灵动,一步一步迎面蹦跳而来却惹出几分爱恋。
前文在国家森林公园,我们说过等待了一天都没有露面的也是八色鸫,是他们家族中的另一种。八色鸫在全球分布有42种之多,都以色彩斑斓而闻名当地。
他们喜欢栖息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坝和丘陵落叶很厚的各种类型的树林中,森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存空间的要求,他们进化出了强壮有力的大长腿,在阴暗的雨林地面行动迅捷,健步如飞。
他们选择森林的地面作为自己的栖息地,地面的食物丰富且竞争对手较少。甲虫、白蚁、鳞翅目、鞘翅目的昆虫和蚯蚓、蜈蚣等小动物都成为他们的美食。他们这样的习性无疑增加了更大的神秘感,也提升了拍摄难度。
眼前的蓝翅八色鸫是该科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属夏候鸟,秋末经沿海一带迁飞至南部热带越冬。
忽然他们发出了为粗哑的(skyeew)声,这是一种告警时的叫声,随之他们便消失去密林深处,再也没有回头。待我回头观望,却是另一些鸟人的到来惊扰了他们。他们应该是羞于在更多的人前面展示,我暗自侥幸今天早来的运气。
现在是蓝翅八色鸫在繁殖期的尾声,所以我们看到了他们成对活动。时间向前推移,他们求婚的场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行为。雄鸟不断唱出深情的求婚歌,待到雌鸟回应,便会载歌载舞。对歌时胸部、颈部和尾部上下摆动并互相嘻戏,时而站立枝头,时而跳到地面用脚扒开地面枯枝落叶觅食,待寻觅到美味时,雄鸟总是深情呼唤着雌鸟来进食,恩爱之情令人羡慕。
每年的5月下旬他们会营巢于高大的天然阔叶林内。筑巢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雄鸟在巢址用双爪将地面杂草、落叶清除,形成圆坑,雌鸟则在巢周围30米左右的范围内的地面上寻觅巢材。先用枫杨、板栗等树的枯枝在地面的圆坑上堆成一个平台式的巢基,以保持巢的稳定,不使上面所筑的巢顺坡滚落,同时也有防水隔潮的作用,然后用杂草、苔藓,嫩枝、细茎等混合盘绕,筑成一个球形的地面巢,巢内铺垫更细的杂草、叶柄、松针及树叶等,巢口的前方多有小灌丛或蕨类隐蔽巢口。
每窝产卵5-7枚,卵未产齐时亲鸟不坐巢,也不在巢的周围活动,产完最后一枚卵后才开始孵化。孵化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承担,他们都有很强的恋巢性。当一只亲鸟孵化时,另一只就在巢附近的树上或地上鸣叫及警戒。亲鸟换孵时,先是相互鸣叫,然后坐巢的亲鸟先从巢内飞出,另一只亲鸟间隔数分钟后再进入巢中孵化.
出雏后,雄鸟和雌鸟还要共同育雏13天左右。它们觅食回来后并不直接入巢,而是站在离巢4米远的小树上观望,见周围没有危险时才迅速入巢,将食物放入雏鸟口中。一直到雏鸟出飞的时候,他们才会放下紧张的心情,带着孩子们享受阳光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