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人来说,音乐都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不管是在疲乏压抑的时候,还是轻松愉悦的时候,音乐都可以帮助我们传递情感、调节心情、陶冶情操。而在精神康复中,音乐治疗师正是利用音乐对人体的独特影响,从而帮助治疗相关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有利用音乐调节情志的记载了,如欧阳修的'幽忧之疾’。”据尹誉霏治疗师介绍,虽然关于音乐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几千年,但它作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普遍认为起源于美国。在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医生用留声机播放士兵们熟悉的家乡歌曲,使伤兵们的情绪很快稳定,大大降低了手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之后,很多医院开始雇用音乐家来参与治疗工作。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195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的音乐治疗协会,1958年英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而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音乐治疗相关学术组织。我国关于音乐治疗的现代发展起步较晚,1980年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美国阿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教授刘邦瑞先生来中国讲学 , 这成为了我国第一次接触和学习音乐治疗的契机。之后,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在我国传播发展,如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1989年成立了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现中国音协音乐治疗学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音乐治疗中心。音乐治疗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它既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如今已在全国许多音乐学院及医学院开设了相关专业,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体系。音乐治疗不仅能够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改善临床症状,还可用于特殊儿童、神经康复、老年人、肿瘤患者等人群及社区、监狱甚至戒毒等场所,应用比较广泛。据尹誉霏介绍,音乐本身就具有唤醒情绪、宣泄情绪的作用,它能够作用于大脑的神经回路,对下丘脑及脑干网状系统等产生影响,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进而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影响。另外,音乐本身还具有社会性价值,如合唱团等团体音乐活动,其本身就非常具有社会性,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合作才能完成。
而根据不同疾病、不同人群,音乐治疗的作用层次也不一样。比如在精神障碍疾病中,情况比较严重,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音乐治疗会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如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阶段,音乐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社会功能,延缓功能衰退;像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音乐治疗可达到更深的层次,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人际关系,调整他们的思维认知,促进成长和人格完善。而对于普通人群的心理问题,音乐治疗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此外,音乐治疗也并非简单的听首歌就能治疗疾病,据尹誉霏介绍,音乐治疗必须要有音乐治疗师的参与,治疗师会对来访者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然后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最后还要进行效果的评价。
如果普通人想通过音乐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则只能算是一种音乐保健,尹誉霏建议,可以参加一些音乐活动、学习一门乐器,听音乐的时候,养成建歌单、分类汇总的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音乐治疗本身的适用范围很广,也不存在绝对的禁忌人群。尹誉霏进一步解释道,音乐治疗并不能确保这类人群治疗效果一定好,或治疗效果一定不好,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受访者背后的动力,即本人愿不愿意接受音乐治疗。比如有的人非常讨厌音乐,完全不愿意接触音乐,即使是强行对他进行音乐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
在采访的最后,尹誉霏治疗师表示,自己在学医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大多数疾病仅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难以解决所有问题,80%的内科疾病都与我们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尽管尹誉霏认为,音乐治疗学科前景广阔,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但目前我国的音乐治疗师仅有600多人左右,水平不一。这主要是由于音乐治疗需要音乐、医学和心理多重背景,培养困难,且国内也缺乏制度保障,音乐治疗多寄挂在心理治疗、康复治疗及研究员等岗位名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性。此外,普通人群对音乐治疗的认知还不足,社会目前对其也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相关机构组织、音乐治疗师及科普人士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为此,春雨医生发起心理健康公益行动——“青心计划”,希望集结医疗、音乐、游戏、瑜伽等领域的体验,帮助人为心灵减负,唤醒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共建健康中国。
今年的10月10日当天,春雨医生将与“青心计划”联合发起方摩登天空、闪萌共同推出“清醒梦”睡眠氛围音乐会。在现场,体验者将首次感受到可以解压助眠的独特“音乐药丸”,一起“疗”心,“睡”个好觉。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