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子通,耳朵才通!防风通圣散加减通上彻下,打通肠道治耳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跟你聊一件有意思的事儿。这就是,打通肠道,治耳聋。
我给你说个真实病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才15岁,是一个学生。
半年前,他得了一次感冒。
这一次感冒,可把他吓坏了。因为他患上感冒不久,就耳聋了。
15岁的少年,耳朵不好使了,你说这是不是挺闹心的?
当时,此人反复做了好多检查,外耳道没有脓性分泌物,耳膜也没有穿孔和凹陷,该用的西药用了不少,但效果不好。
耳朵聋,听不见声音,他自然就没法上学了,于是休学五个月。
怎么办啊?思来想去,家长觉得还是带孩子看看中医吧。中医的办法,还是从来没尝试过的。
就这样,看中医。刻诊,见患者脉象浮滑,苔黄腻,便秘,咳吐黄痰,鼻塞,说话声音重浊。听力,不能说一点没有。如果趴在患者耳边大声说,他多少还能听见一点。其他的,是真的听不见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麻黄、栀子、当归、大黄(后下)、芒硝(冲)各6克,防风、荆芥、薄荷、连翘、黄芩、川贝、桔梗、桑白皮、甘草各9克,瓜蒌仁12克,石膏15克。
这个药,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用15剂以后,听力完全恢复,身体其他症候也随之消失。
神不神奇?嗯,就这么神奇。
现在,我们看看这里的学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你看,这个患者,最初发病是因为感冒。
现在呢,咳吐黄痰,鼻塞重浊,脉象浮滑,这说明啥呀?是不是外感风热呀?风热之邪,郁滞于肺,导致这些现象。
肺气为风热之邪所遏,直接的影响出现在哪里?出现在大肠。
为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利,大肠之气就跟着不利。
大肠不利的结果,就是便秘啊。上文这个小患者,确实有便秘的症候出现,这是十分好理解的。
现在,患者肺上有风热之邪,下头大肠还便秘。你说他体内会不会被憋出热邪来?一定会的。于是,此人体内就有了痰热之邪。其中的痰邪,还和风热犯肺、肺气不利、津液聚而成痰有关系。
正因为此人体内有痰热,所以舌苔黄腻。脉象浮而偏滑。脉滑,主痰。脉浮,主风热外袭。
当患者体内的痰热之邪,上壅于清阳之地,就会令耳窍堵塞,诱发耳聋。
所以说,现在而言,要想解决患者的问题,必须上清风热、下通大肠,令痰热之邪随之而去,这样才算治在根源。
好了。既然如此,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麻黄、栀子、当归、大黄(后下)、芒硝(冲)各6克,防风、荆芥、薄荷、连翘、黄芩、川贝、桔梗、桑白皮、甘草各9克,瓜蒌仁12克,石膏15克。
其中,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连翘用于清风热。桑白皮、桔梗、黄芩、川贝,清肺热,利肺气。
石膏、栀子,清三焦之热,瓜蒌仁配合大黄、芒硝,可以通大肠,令大便通畅,使得热邪随后门而出。
最后,用一个当归,养血活血,以免诸药伤正。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结构。它其实是古方防风通圣散的加减。此乃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外感风热后耳聋的典型案例。
其实,像这种在感冒之后突发耳聋的现象,临床上十分多见。文老师不知道西医是如何认识的。单就中医来看,风热犯肺,大肠腑气不通,使得痰热内积,上扰清窍,算是十分常见的病因病机。我把这里的道理,用粗浅的文字讲讲,希望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有一点收获。
当然,这也是治疗思路之一。绝不能说,它适合所有人。因此,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不顾辨证而盲目用方,显然是不对的。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简单地和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