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换锁”一事,想到“术”与“道”
这是日前经历的一件事。
亲戚家的卷帘门要换锁(现好多卷帘门都改用电动的了),上午跟我说“得空去看看”,我答应了,当天午饭后就带上一把螺丝刀前往。
卷帘门锁,其实没什技术含量,原理就是通过钥匙扭动锁芯,把与锁连接两根钢筋插进门框的孔洞里,从而将卷帘门固定住。
换锁经历过多次,应该很快就搞定的。到那知道,并不是锁坏了,而是钥匙丢了一把,又说锁不灵活,刚好家里有现成的锁,就想换一下。

亲戚把新锁拿来了,我很快卸下旧的换上新的,找个人在门外按住锁壳,我在门内拧紧螺丝,倒是顺利地把锁安装好了。用钥匙试了试,开关还行,又走到门外去试试,这才发现刚才因光线暗看不清,把锁芯的朝向弄反了,只好卸下重新安装,这下该没事了吧?!
谁料到新问题来了:钥匙怎么也扭不动,门锁不起来!没想到自己的一番忙碌,不但没能帮忙解决问题,还把问题搞得更严重了。过失是我造成的,总不能撂担子走人吧!
仔细观察,与锁连接的两根钢筋,一根有点弯了,用尺量了两边门框用以插钢筋的孔洞,也有高下之分,“莫非钢筋的弯曲与此有关”?我心想。用这种卷帘门的都知道,只要钢筋与孔洞不正对,稍有一点出入,钢筋都插不进孔洞,那锁就无法使用。当下的问题正是如此!
我正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亲戚怕我为难,说道:“要不,我找旁边的X老板来看看!”X老板曾干过木匠,应该比我内行得多。我没拒绝亲戚这番好意,毕竟自己还没把握解决眼前的问题,也想见识X老板到底怎么处理这个“难题”的。
X老板很快来了。他听我说了问题所在,也看到左边的那根钢筋栓有点弯,马上动手把那根钢筋卸下与锁脱钩,直接弃之不用,接着又用钥匙试了试。“好了,你试试!”只见他自信满满地对主人说。

“嗯,很灵活!谢谢X老板。”亲戚对X老板感激道。
当我还在为那根钢筋被闲置搁浅而心存不安时,X老板说了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别迂了!就这样锁,难道还能撬开不成?”
我算服了,显然他这是“术”而非“道”!若按我的“道”,找出问题根源,施以解决办法,最终完成“任务”。不过,他这样用“术”,真的快速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亲戚的所求。
有时,我们的思维或被所谓“大道”羁绊,而忽视了实用的“小术”。被人羞辱“一根筋”,通俗说叫“缺乏灵活性”。甭多说了,管他用的什么“术”,解决了问题就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