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济南人铭记的江西人
七律·辛丑重阳
今晨弹指又重阳,
齐鲁淹留数日长。
地北天南频聚散,
山高水远见青黄。
淄川夕照朦胧画,
河口街衢斑驳墙。
海岱阑干凭眺望,
疏林暮色太苍苍。
【注】海岱,淄博齐盛湖畔高阁名。
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曾巩降生在江西南丰,因此别号“南丰先生”。他天资聪慧,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12岁时,曾写作《六论》,援笔立就,令时人惊叹。成年后,遂以才学名播四方,各地儒生纷纷登门请教。曾巩24岁时,与哥哥曾晔一同赴京应考,结果双双落榜,受到乡人嘲讽。但他绝不放弃理想,继续努力读书做学问。
由于曾巩父亲受诬丢官,家境陷于困顿之中。经乡人资助,曾巩在南源(今南丰县市山镇)购田,一边为生计操劳,一边继续苦读。
曾巩中进士前,在临川创办书院。他秉承家学,取名“兴鲁书院”,意在“上承曾子之家学,以继周公孔子之传者”。书院创办后,曾巩亲自讲学,制定学规。该院延续八百多年,成为抚州地区著名的书院之一。
曾巩39岁时,与弟牟、布、堂弟阜、妹婿王无咎、王彦深同赴京应试,六人俱中进士第。嘉祐三年(1058),40岁的曾巩出任太平军(地名,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
嘉祐六年(1061)曾巩43岁时,经欧阳修举荐,至京师编校史馆书籍,先后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等。
熙宁二年(1069),曾巩离京出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6月,曾巩改任知齐州(今济南)军州事。在齐州任职期间,曾巩政绩卓著,对济南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责献,深得齐州百姓爱戴。在济南古代史上,曾巩是最有影响的地方官员之一。
熙宁四年(1071),王安石在推行新法中,改诗赋取士为经义策论取士,力倡儒教。齐州历来就有教学《尚书》的传统,汉代伏生就是传授《今文尚书》的鼻祖。曾巩到齐州后,复兴齐州的《尚书》之学,使“伏生新学始山东”(《郡斋即事二首》)。
齐州济阳曲堤有一恶霸周高,横纵乡里,无恶不作。曾巩到任后,依法惩治了周高,使民心大快。他在齐州全境内全面推行保伍之法,以五户为一保,百姓发现盗贼即击鼓传警,使齐州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曾巩十分注重齐州市政建设和园林建设。他主持修建了百花堤、百花台和北渚、环波、水香等名亭,以及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等七桥,使当时的西湖(今大明湖)风光得到极大提升,成为一方名胜。他还在趵突泉之畔修建了泺源堂、历山堂,井作有《齐州二堂记》。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时,有些地方官员趁机大捞油水,也有的官员为了邀功,一味追求百姓认贷数量和追息速度。曾巩不与那些借机搞歪门邪道的人同流合亏,他“推行有方,民用不扰”,受到百姓爱戴。
【大明湖畔的“南丰戏楼”】
熙宁六年(1073)六月,曾巩奉旨调任襄州(湖北襄阳)。齐州百姓不愿曾巩离去。为此,他们关闭了城门,拉起了吊桥,挽留曾巩。但朝命不可违,最后,曾巩只好在夜间悄悄出城,前往襄州了。
在离开齐州赴襄途中,曾巩写了《离齐州后五首》,表达了他对齐州山水风物的依依难舍之情。离开齐州很久以后,曾巩对齐州一直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之后,曾巩历任襄州(襄阳)、洪州(南昌)、福州、明州(宁波)、亳州等地方官,政声颇佳。元丰三年(1080)招京城任史馆修撰。元丰五年任中书舍人,主管中书省六房的各项文书工作。元丰六年四月病逝于江宁(南京),同年六月归葬江西南丰从周乡。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文风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苏轼认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朱熹也推崇他“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3
【建于大明湖畔的祭祀曾巩的南丰祠】
【曾巩主持修建的水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