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历史】刘家历史名人
刘家历史名人
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
汉高祖刘邦
刘肥:刘肥,是高祖最大的庶子。他的母亲是高祖从前的情妇曹氏。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襄即位,这就是哀王。
齐王是孝惠帝的哥哥。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齐王入京朝见皇帝。惠帝与齐王饮宴,二人行平等礼节如同家人兄弟的礼节一样。吕太后为此发怒,将要诛杀齐王。齐王害怕不能免祸,就用他的内史勋的计策,把城阳郡献出,作为鲁元公主的封地;并且称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尊公主为王太后”)。吕太后很高兴,齐王才得以辞朝归国。
悼惠王即位十三年,在惠帝六年去世。他的儿子刘襄即位,这就是哀王。
刘章(前200年-前176年),西汉初年宗室,汉高祖刘邦的孙子,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吕后称制期间被封为朱虚侯,后来由于在诛灭吕氏的过程中有功而被加封为城阳王。去世后谥号景王。
朱虚侯刘章
刘巨容,字德量,太原参军刘隆道长子。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三月初三日午时,卒于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十二月二十五日午时,享年六十四岁,葬于南州(今湖北省襄阳市)岘山,巽山乾向。
刘巨容为唐代名将、官至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左金吾大将军、中书令等,位列使相。
刘汾,字伯临,淮北徐州人。汉高祖40世孙,唐末名将刘巨容长子。生于前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后梁龙德元年即后梁末帝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三月初十日巳(午)时;葬江西广信府弋阳县新陂里居仁乡旗鼓岭(今江西弋阳县曹溪镇),西官东道,巽山干向。
刘汾自幼聪敏好学,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公元871年)23岁登进士第,初授兵部员外郎。乾符二年(875),黄巢起兵响应王仙芝。四年,黄巢起义军攻打河南。刘汾率部屡战,斩黄巢义军前锋诸将,义军失利。五年,刘汾会元裕捕杀王仙芝于黄梅。王仙芝部将尚让率余众归黄巢。黄巢起义军势力聚增,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引兵南下福建等地。刘汾奉命率部围剿追击,自岭南至襄阳,行巡荆门关,会同江西招讨使曹全政、父刘巨容等合兵一处,大破黄巢起义军,执义军将领13人,斩俘义军17万。黄巢与尚让率余众冲出重围,渡江转战饶、信、池、宣、歙、杭等15州。
中和二年(882)八月,刘汾率部进驻饶、信等地,官至军押衙团练讨击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尚书右仆射等职。这时,饶、信一带经战火纷乱,到处是黄埃赤地,民不聊生。刘汾为弥补屠杀起义农民之过,实行抚恤政策,"亲加劳问,简徭役,宽赋税,民赖以全活者甚众。"(《全唐文》卷793,刘汾《大赦庵记》)中和四年(884)六月,黄巢起义军经刘汾、李克用等几经残酷镇压后,宣告失败。刘汾蒙诏镇守饶、信二州。
龙纪元年(889),刘汾家族突遭横祸,父刘巨容被杀。刘汾与弟鄱阳县令刘迪经此变故,已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遂隐居信州弋阳县归仁乡新陂里(今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景福元年(892),刘汾在饶州乐平县归桂、丰乐二乡买得荒闲田800余亩(今万年盘岭、大源、梨树坞等地),福建建南山寺(今梨树坞乡南嵩坞)一座,邀请妙果寺禅僧至明、至公等 5人入寺住持。勤耕耘,守奉祖宗春秋二祭。不久,朝廷念刘汾兄弟忠孝,下诏:"汾战阵能勇,思祖能敬,其山寺税粮俱赐优免。"故南山寺改称"南山七诏寺"。刘汾之女金姑美貌无比,唐皇欲纳之为妃,刘汾不从,慌称金姑为哑女,已人庵为尼。其后,金姑果刺舌成哑,并矢志隐修于南山寺。后来唐皇得知真情,为金姑之志所感动,特赦金姑无罪,因而南山寺又名:"大赦庵"。
景福二年,唐昭宗帝恢复刘汾的官爵,又进至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右仆射等职。不久,刘汾病逝,葬于南山。
刘汾生有14子,后散住饶、信等地。弋阳万年刘姓多为其后裔。著有《大赦庵记》。
生十四子:汉兴、汉升、汉从、汉明、汉宗、汉瑞、汉广、汉匡、汉胜、汉吞、汉英、汉宁、汉彬、汉平。
兵部尚书刘汾
长子汉兴,父丧后独自还乡徐州。
次子汉升,迁居安庆望江,其孙谟和诲2人同迁清源。
三子汉从,居归仁乡新陂里,后裔庆十一迁麻城!
四子汉明,迁弋阳之官庄。
五子汉宗,迁弋阳之兰溪。
六子汉瑞,迁铅山,其孙婴公卜居锦屏山。
七子汉广,迁信之上饶县葛源。生四子义昭、义允、义员、义方,三子义员居豫章郡彭泽竹垣坂。
八子汉匡,迁上饶之乐平县勇山。
九子汉胜,与子孙迁于鄱阳之清塘源(清塘村)。今鄱阳县凰岗镇清塘村,后赤壁、谷城、成都、石首、竹山刘氏多为其后。
十子汉吞,居住新陂里。子三人迁乐平之湖围,孙广微又迁鄱阳之义城。
十一子汉英,与子迁于新陂里之大桥后又迁流芳!
十二子汉宁,居新陂里,其子真玉(又叫义真)迁流芳,义玉迁张溪。
十三子汉彬,长子居东山,次子通任宣州通判居琴溪,后裔迁万山黄柏。
十四子汉平
刘汉彬 :迁建德始祖。字旭,娶高氏,生六子:义钊、义铦(官名义璜)、义鋐、义询、义嵩、义勇。仕至宜州安抚使,安徽池州府建德县支派始祖。(安徽池州府建德县现为池州东至县昭潭镇思源村)
刘廣:字开显,娶芦氏,生子二:晏、炳。官奉直大夫,仕至刺史。
刘晏:宋宣和间登进士,官至尚书郎。
刘炳:擢升登仕郎,后为建德县主簿。
刘晏:宣和间中进士,为尚书郎,任迪功郎。娶贾氏,生子一:传烈。
刘传烈:讳谕,封传烈侯,娶黄氏,生子二:文嵩、文崇。
第十二世 文崇 字达江,为员外郎。娶贾氏,生子四:元稹、元发、惠元、惠旦
刘景龙:字梦彪,嘉定壬申年擢登仕郎。娶邓氏,生子二:玄高、玄韩。
刘玄高:幼颖异,一目十行,淳祐登进士,历官至御史。
刘孟节:字气邛,娶贾氏,生子二:子优、子骏。公于南宋季,世避元人猖獗,以商业游兰溪,受纯孝乡山水清幽,父丧举以徙移,遂相宅于刘店园而居焉。(此刘店园就是现在的女埠街道虹霓山村)
刘畴,明正统丙寅年正月二十日午时生,邑庠生,任北京经历。
刘鹏,成化辛卯年五月廿二日生,嘉靖壬寅年五月廿七日卒,擢登仕郎仗县主簿。
刘辉卿,明弘治辛酉年三月廿八生,嘉靖丙寅年八月初八日卒,邑庠生。
刘枋,明嘉靖壬寅年八月初二日生,万历丁酉年四月廿五日卒,邑庠生。
刘再基,明崇祯庚午科举人。
刘文嵩,睦百二,讳文嵩,字镇先,号鹤亭,康熙辛巳年正月十八日戌时生,乾隆庚戌年十一月廿一日亥时终,皇上恩及刘文嵩五代同堂,钦赐直悬匾额四字“圣世瑞徴”外,另赐银缎以昭盛典。
刘廷几,姻四五,字千里,康熙丁丑年八月初一日亥时生,乾隆癸未年九月廿九日酉时终,皇恩寿翁。
刘元尚,忠四九,名元尚,讳志让,字允恭,嘉庆戊辰年十二月十一日午时生,光绪壬午年十二月廿六日午时终,太学生,寿翁。
刘鸿卿,敬十八,名丽生,讳占庚,号鸿卿,光绪戊子年三月初四日酉时生,一九七二壬子年七月初三日午时终。寿翁。派充任湖南汝城县学务委员。
唐廷璋(1880——1947),原名鸿生,字汉卿,晚号茅庵老人。
唐廷璋毕业于清北京大学译学馆,民国十年任浙江省议会议员,曾任河南省汝城县知事,山东省日照县知县,渤海舰队司令秘书长,为官清廉,百姓曾送匾一块《万家生佛》,退出仕途后,曾独捐资兴修水利,治理甘溪河道,兴建拦洪坝50余米,并爱好戏剧,创办金冠学校及斗山二等小学,为后人所传颂。斗山二等小学,前身系夏唐“金冠学校”,民国三年由京师大学译学馆毕业生唐廷璋等创办。一九二六年停办,唐廷璋本人任校长。校址设在今黄店镇社溪村前朱家至甘溪公路边的关王殿内,当年招收学生36人,翌年新建校舍5间。该学校有初小及高小各一班,共招收4期,毕业生126人。课程设置为:国文、历史、地理、理科、算术、体操,高小班还开设英文课。大坞陈村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期的陈佐华就是该校一期毕业生,当时在全县会考中位居榜首。潘村潘陆琴,下包村包克复,童家源村童壁卿,朱家村朱宋文、朱时亨父子都先后在校授课。